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抗日战争中的"武汉保卫战"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罪恶的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军民奋起抗击.11月11日,上海失陷,南京危在旦夕.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在迁都重庆的过程中,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党政军要员、重要机构、各国驻华使节和各抗日救亡团体及文化界著名人士纷纷先期移驻武汉.同时,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和八路军办事处、中共中央长江局及中共代表团相继进驻武汉.此时的武汉已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中心和国民政府的战时临时首都.  相似文献   

2.
陈赓大将是我党我军著名的军事指挥员,他谙熟兵法、英勇果断、机敏灵活,一生战功卓著.在解放战争后期,根据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的作战方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路势如破竹,对国民党残余部队进行了风卷残云般地大追歼.  相似文献   

3.
1948年初冬,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党、政、军人员最后从葫芦岛港溃退南逃,东北全境解放。曾在辽沈战役中炮轰塔山、运送国民党高级将领撤退的"重庆"号巡洋舰于1949年2月25日在上海吴淞口起义,3月4日凌晨驶抵葫芦岛港。  相似文献   

4.
长征赞     
张晖 《军事史林》2006,(10):30-36
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以武力霸占中国东北,进而觊觎整个中国.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救国主张和与国民党停战抗日的三项条件,号召并发起了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抗日救亡运动.而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所在的苏区根据地连续发动了五次"围剿".  相似文献   

5.
平汉战役是晋冀鲁豫军区在刘伯承、邓小平的指挥下,在平汉铁路中段地区与国民党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刘邓制定了"政治仗"、"军事仗"双管齐下的战役指导方针,通过争取高树勋部阵前起义,促使平汉战役迅速取胜.这一役对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对敌军的"政治仗",具有奠基性的作用.由此役引发的分化瓦解敌军的"高树勋运动",在尔后人民解放战争敌我双方力量的相互推移变化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年轻的首都警察总监 吴忠信,字礼卿,别号守坚,又号恕庵.他对自己的一生,有个较为准确的概括:"曾带过兵,而绝非军阀;曾参过政,而绝非政客."这在国民党元老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人物.纵观其一生,常在无为与有为之间.  相似文献   

7.
君威 《军事史林》2006,(5):20-2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的前身是新疆民族军. 1944年8月,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尔泰地区的广大贫苦牧民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暴动,亦称"三区革命".三区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在新疆各族人民中的先进分子领导下,在苏联的帮助下,爆发的反对国民党的武装斗争.毛泽东曾经指出:"'三区革命'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军事史林>2002年第8期刊登的<金门炮战中身亡的国民党"名将"吉星文>的文章(以下简称"金"文)中有几处与历史不符的失误之处.  相似文献   

9.
1958年8月23日,福建前沿阵地,伴随着指挥员的一声"开始炮击"命令,金门岛上烟雾迷漫,弹片横飞,通讯立刻被完全破坏,指挥中断,国民党金门守军伤亡惨重.炮战一直持续到9月4日,在国际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一时之间,金门地区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而在整个炮战期间发生的两件事,即金门防区三位副司令当场被击毙和台军"巨无霸"火炮被击毁,又成为这场战事的奇事,令台湾方面伤透了脑筋,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人民革命战争.仅仅4年的时间,人民解放军就消灭800余万国民党军,解放了除台湾省及东南沿海少数岛屿外的全部国土.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指挥这场革命战争的统帅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处在偏僻的农村.全国解放以后,许多当年的国民党军俘虏和投诚起义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参观遗址后,同声说"不可思议",年轻一代参观后亦百思不解.这简直是奇迹,但又不是谜,这是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造成的,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冯都 《军事历史》2007,(3):49-52
上世纪70年代,江西永丰县龙岗为筹办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陈列馆,笔者受命征集各种口碑资料,两次专程拜访我党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郭化若中将,因他当年在毛泽东、朱德身边工作,任红军总部参谋处长兼作战科长,草拟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命令,是战役指挥的高层亲历者,便请他追忆当年在赣南山区与国民党军周旋的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12.
近日,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军事科学院抗战史研究专家刘庭华撰写的《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统计》一书,作者在"后记"中诗云:"六十甲子是非论,史坛劳力一牛翁.卅载战史探龙宫穴,两鬓白发珠难寻".可以说,这是作者集几十年心血收集整理大量珍珠即各种统计数据、表格和潜心研究抗战史独具创新观点的一部学术性著作,是一部史论与史料俱佳的抗日战争史研究力作. 该书分为"论纲"、"统计"和"附录"三部分."论纲"部分汇集了作者代表性的论文12篇,如"日本侵华战略的历史演变"、"九一八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敌后战场的历史功绩"、"关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日本对台湾关系百年史论"、"东京审判的历史功绩与缺憾",等等.它大体反映了作者研究抗日战争史的广度和深度.如"九一八是中国抗日战争起点"一文,是作者在1986年发表的"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分期和阶段划分"一文中的一部分.作者提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应该从九一八事变算起,14年的抗日战争分为"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个时期、七个阶段,七七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当时在全国史学界引起了重大反响.又如,作者在"关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一文中提出,1941年以前的中国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仍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再如"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及教训"一文,作者提出军事准备仓促、对投降日军"以德报怨"、 放弃战争赔款,是造成战后日本至今不承认侵略责任与罪行,否认侵华历史的重要渊源,等等,突破了传统观点,给人耳目一新的启迪,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3.
1939年8月,正当日寇凭借优势装备在中国大地上猖狂攻城略地、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之时,我八路军115师却在山东鲁西梁山地区以劣势装备和与敌大致相等的兵力,将一支装备优良的日军大队(营)予以全歼,创造了抗日战争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以不是绝对优势兵力歼灭日军成建制部队的"模范歼灭战"。 骄狂冒进的扫荡之敌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依靠强大的战争机器在一年多时间里就侵占了  相似文献   

14.
1962年,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利用新中国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困难局面,妄图大规模"反攻大陆"。毛泽东主席及中共中央及时准确判断敌情,施以凌厉宣传攻势,示形部署重兵,并以对美谈判作配合,成功实施了军事威慑,不战而屈人之兵,使蒋介石窜犯大陆的冒险计划最终胎死腹中。研究这一军事威慑的成功战例,对人民解放军制止和遏制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和平发展和"积极防御"的理论与实践,是邓小平国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推进"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安全保障.推进"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国"和平崛起"的形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国力的全方位增强,同时又为贯彻实施"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思想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发起于1947年5月13日的孟良崮战役,从一个侧面预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全面崩溃.位居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首、被誉为"抗日铁军"的整编第74师,竞不敌"土八路",不仅成为第一个被歼的国民党军主力,也成为国共双方在华东前线的重要转折点,给孟良崮一战披上最神奇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从一介书生成长为军事家,除了时代条件和湖湘文化传统的影响之外,他还多次说过,他之所以上山打仗,一打就打了20多年,是国民党蒋介石"逼上梁山"的.国民党蒋介石不仅把毛泽东"逼上了梁山",而且也教会了毛泽东怎样打仗,使他成为伟大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18.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血腥大屠杀的严重时刻,以武装斗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次伟大尝试,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战争、探索土地革命、根据地道路以及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因此说,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有其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怎样成为伟大军事家的(五) “从战争学习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未想到过要打仗"的毛泽东,被国民党蒋介石"逼上梁山",投入了中国革命战争,最终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那么,没有进过军事院校的毛泽东为什么能够"用兵真如神"?他高超的军事才能是从哪里来的?其实,这同毛泽东极为注重战争实践,善于从中不断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匿是分不开的.正如他自己所说:"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  相似文献   

20.
造势,是中国特色军事理论,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孙子》首先提出造"势"的概念,此后,在中国军事文化典籍中频繁出现,其意与义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相径庭.在进入21世纪之际,我军面临信息化战争的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因此,如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中国几千年历史留下的丰富军事文化遗产,开拓中国军事科学理论的创新问题,是中国军事科学领域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