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前,美军空间态势感知装备体系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在体系完整性、技术成熟度、投资规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逐步具备了"天地一体、全球覆盖、高低轨兼顾"的空间态势感知能力。在最新发布的2018版《空间联合作战条令》中,美军将空间态势感知能力作为太空作战十大能力之首,进一步彰显了空间态势感知装备建设的重要意义。美军空间态势感知装备包括地基和天基空间态势感知系统。这里着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美军天基空间态势感知装备快速发展,与地基空间态势感知装备共同构建了"天地一体、全球覆盖、高低轨兼顾"的空间态势感知能力。这里着重从主要任务、发展历程、性能指标、部署情况等方面研究美军天基空间态势感知系统的发展。天基空间态势感知系统概况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美国实施了多项空间目标监视卫星技术试验项目,包括"中段空间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主要航天国家持续推进空间攻防对抗装备与技术发展。2019年,多国发布天军建设方案,加速太空战略调整;太空态势感知计划稳步实施,相关运行能力得到验证;在轨机动技术取得新突破,空间武器研发步伐加快;此外,美国、印度开展太空军事演习,提高联合作战能力,新一轮空间能力竞赛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美国对其空间态势感知的相关政策条令作了调整,并大力推进空间态势感知系统建设。从空间态势感知政策条令、装备技术两方面对美国空间态势感知领域的新发展进行系统梳理,并从空间监控、空间预警和空间进攻3个角度分析新发展对美国空间安全的影响。研究表明,美国空间态势感知领域的新发展使得其空间态势感知能力进一步增强,并为其空间监控、空间预警和空间进攻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从而促使其在空间安全上的战略主动权和灵活性更大,自身航天器的安全性更有保障,在空间进攻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5.
毫无疑问,中原腹地无名小镇确山,由于十月中旬一场看似普通实则意义特殊军事演习的光临陡然引人注目。确山演习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具有许多的“第一次”属性: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次由总部机关对步兵师实行整建制实兵实弹检验性演习考核;首次由总部依托院校,科研机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和部队的力量,运用“演习评估系统”实施军事演习科学评估;第一次变军事演习按预案推进为随机进行;中国军方首次通过媒体,无保留地披露了演习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演习结束,硝烟散尽。但确山军演意犹未尽。作为参与确山军演报道的媒体之一。我们充分感受和领略了这场演习的开放和透明。如果说“确山军演”成为2006年媒体军事报道使用最频繁的词汇,我们认为原因不仅在于以上的那些第一次突破,而且还有它全方位、全过程的向媒体开放的姿态。这姿态让确山军演成了我军军事演习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公开亮相。这姿态是一种能力。这姿态让确山军事演习的里程碑意义有了更加深刻和丰富的内涵——它预示着中国军队更深层次的成熟——那是我们更加期待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6.
3月8日上午,台湾"国防部"公布了台 军2005年度重大演习训练规划。今年台军的 演习共计17项50次(2004年的"汉光20"'演 习共有42次),分为4类:一类是以"汉光 21"演习为重点的作战演习,二类是"万安"、 "同心"、"自强"等军事动员演习,三类是"核 安"、"化安"等防核生化武器演习,四类包 括"神箭"、"神弓"、"联信"、"联兴"、"联 翔"、"联云"、"联勇"等军兵种联合作战演 习。届时,岛内几乎每周都有军事演习。 "汉光21"演习是台军2005年军事演习 的重头戏,也是50次军演的重中之重。台"国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全球太空态势感知能力的领先者,研究其太空态势感知能力建设,有利于推动新时期我国太空态势感知力量建设、提升太空态势感知力量运用效益。通过研究美国太空目标监视、太空环境监测、太空态势信息整合与处理、太空态势感知作战运用等能力水平,分析了美国在目标监视、特性获取、信息解译、任务分配流程、指挥控制、作战应用等方面面临的现实问题,系统阐明了未来美国太空态势感知系统建设、体系运行、指挥控制能力建设的具体途径,归纳了未来美国太空态势感知能力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俄罗斯举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核战军事演习,演习中俄罗斯陆、海、空三军核力量全部出动.这次核演习使人们很自然地就联想到1982年冷战高峰时前苏联所进行的那场"7小时核演习".其实,不仅俄罗斯或前苏联经常举行这样的大规模核演习,据近年美国有关媒体透露,在冷战时期,美国的核大战演习其疯狂程度一点也不比前苏联逊色.就在1 982年前苏联的那次"7小时核演习"的前几个月,美国也组织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全球核大战演习.在那次演习中,就连其总统都在假想的蘑菇云下"光荣"了,很多参加当年演习的人,现在回想起来也无不心惊肉跳.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美军联合全域指挥控制的提出背景和概念内涵,全面梳理了相关系统技术发展情况,包括美空军“先进作战管理系统”、美陆军“融合计划”、美海军“超越计划”等;深入分析了联合全域指挥控制对美军战场态势感知、指挥决策、体系化对抗能力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关于作战概念开发、装备体系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1981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我国华北北部地区举行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华北军事演习。这次演习之所以重要,首先因为它是建国以来我军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军事演习,而且是我军第一次方面军规模的战略性战役演习,更为重要的是,这次演习是邓小平同年6月出任中央军委  相似文献   

11.
魏岳江 《国防》2007,(8):16-18
和平时期,军事演习是军事训练的最高阶段,是紧贴实战的训练活动,是战争的预实践.军事演习的种类较多,其中,"检验性演习"和"研究性演习"是"玩真的",都是实弹、实爆、实兵演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联合军事演习在媒体上频频出现.  相似文献   

12.
民兵文摘     
我国周边为何军事演习多据《环球时报》3月1日报道,2月24日,新加坡海军和印度海军开始在南中国海展开双边军事演习。而根据美菲共同防御委员会的决定,两国将于今年举行28次军事演习,这比2004年的计划多出8次。另外,美韩司令部日前也表示,2005年两军联合军演和演训将增加25%,以提高美韩应付朝鲜半岛局势的能力。从以上情况看,环绕中国周边地区的军事演习在本年度呈上升势头。回顾2004年,中国周边军演此起彼伏,总的来看,演习表现出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演习规模越来越大;二是对抗性增强;三是应对非传统安全内容增多;四是围绕海上石油通道的演习频繁。展望2005年,中国周边地区的军事演习次数更多,更加频繁,这是中国周边地区热点多。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不稳定因素;印巴冲突总体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陆军转型建设发展为契机,分析了新时代战区陆军装备保障体系的概念内涵、特性以及战区陆军装备保障能力需求。以保障任务界面划分为基础,以指挥体系、力量体系、协调机制为支撑,搭建了"内聚外联"的战区陆军装备保障体系架构;以"适度建用分离""战区主战主导"为原则规划设计了战区陆军装备保障体系的建设流程和具体分工。研究成果可为提升战区陆军装备保障能力,加速推进战区陆军转型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装备数据应用基本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装备数据、装备数据应用、装备数据服务等基本概念的内涵,研究了通用装备数据应用、平时装备数据应用、战时装备数据应用、演习演练装备数据应用、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数据应用5种装备数据的应用模式;建立了装备数据应用体系框架,分析了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空间技术的迅速发展,外层空间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应用。空间力量的作用日益凸显,空间安全备受关注,获取空间优势和控制空间能力成为世界军事强国角逐的重点。空间态势感知作为获取空间优势和控制空间的基础,被推到了空间时代竞争的前沿。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头号航天大国,其空间态势感知理论发展、装备建设及其发展经验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为了实现其空间战略,积极建立天基信息系统,大力发展空间进攻武器,加紧研制天基对地打击系统。未来将更加关注空间态势感知,继续增强天基信息系统的信息支持能力,重视发展空间防御装备,逐步形成攻防兼备、慑战一体的军用航天装备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丁建兵 《环球军事》2008,(22):16-17
近期,俄罗斯在全球范围内高调进行了代号为“稳定-2008”的军事演习,演习的区域从靠近美国阿拉斯加的北极到深入欧洲腹地的地中海海域,甚至首次将拉丁美洲也作为俄罗斯军事演习的练兵场。这是冷战以来,俄罗斯第一次在如此接近美国“后院”的地区举行军事演习。作为“稳定-2008”军事演习的一部分,10月11日至12日,俄罗斯连续2天试射4枚洲际弹道导弹。  相似文献   

18.
刘庆武 《当代海军》2005,(12):14-16
纵观美国在全球范围的军事演习,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发生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军事演习最频繁。从冷战后10多年的平均数来看,每年发生在中国周边的军事演习量占全球总演习的40%左右,其中三分之二有美军参与。今年进入8月以来,美军在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19.
在未来智能化战争中,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对防空反导武器系统的探测感知和指挥决策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聚焦智能感知技术赋能未来防空反导作战装备,剖析了智能感知概念及内涵,围绕防空反导“观察、定位、决策、行动”(OODA)环以及典型作战流程,梳理感知对抗形态,主要包括预警与反预警、探测与反探测、跟踪与反跟踪、干扰与反干扰;揭示了智能感知对抗的核心科学问题是特征的隐匿与识别,给出了感知对抗技术在OODA环中的主要应用场景;最后,提出了提高防空反导装备智能感知对抗水平所需的关键技术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宛东生 《国防》2005,(5):73-74
为达成“有效吓阻、防卫固守”的战略构想,台湾在2004年度进行了“作战”、“动员”、“核化”、“训练”共4 大类近 50 次较大的军事演习。其中,动员类演习主要包括“万安演习”、“同心演习”和“自强演习”。这三大演习虽为台湾年度例行演习,但随着台湾军事战略思想的逐渐转型,尤其是一度搁置的台湾军队《精进案》在2004 年初重新启动,台湾动员类军事演习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动向和做法。 一 、演 习 概 况 按照台湾“国防部”的年度重大演习计划,动员类军事演习结合作战类“汉光 20 号演习”在 2004 年 7 月和 10 月中旬~11 月中旬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