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中国式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大经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彰显着中国式基层社会治理的独特优势和强大活力。本文从池州市丁桥镇的实践出发,分析该地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成功经验,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社会治理实效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方式等,以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纵观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有独特的实践特点和个性特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动力之源,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价值归宿。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然要求以"以人民为中心";防范科技创新的政治风险和伦理风险要求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主要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以及以人民幸福生活需求为指向发展民生科技。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创造者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他们是社会变革的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都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当作指导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依据。自党的十八大起,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旗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策略,以更有效的方式推进党的群众工作。研究新时代人民群众观对于深化改革、改善民生、促进党群关系和谐、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早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较强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并进一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基本特征,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特征鲜明、立体多维,既立足中国实际,又彰显中国特色,本质区别于西方现代化,不仅是解读中国道路、诠释中国理念、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创性概念,而且是展示中国力量、体现中国智慧、彰显中国担当的普适性规律。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依托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人口、资源逐步形成的现代化模式,其既具有现代化的一般特点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实现代化基本特征表现为原创性、自主性、持续性、全面性。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优势体现为坚强的政治保障、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合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在于推动社会主义伟大复兴,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认识误区,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本质要求和目标定位进行了全面而科学的阐述,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缔结的丰硕果实。习主席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始终为中华民族寻觅、行稳、实现现代化之路而殚精竭虑、上下求索。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对这一内蕴极其丰厚的重大战略思想进行透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长期探索中形成的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坚持民族团结,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与民族性。正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冯维 《政工学刊》2023,(1):12-1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10.
<正>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二者相结合的必然结论就是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用最直接、最明确、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证明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至上地位,证明了人民安全在我国国家安全的基石位置。  相似文献   

11.
武豫 《中国军转民》2023,(21):125-126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蕴含着对我国优良传统文化中哲学理念、文化内核和思想精髓的继承,更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符合时代的扬弃、为传统文化创新指明前进方向和有机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等手段实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并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起到的作用,以期对进一步提升其实效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并非某个单一国家转变的过程,而是一种世界性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无法摆脱世界历史发展而单独存在,世界历史进程也少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与创新。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开启于世界现代生产力的进步,也紧握这一核心任务走上了现代化之路。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在与世界历史的互动中实现了“追赶—超越”。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马娇 《中国军转民》2023,(12):20-21
人民群众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的需求放在首位。进入新时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进一步将“人民至上”升华至新的境界,只有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能更好更快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懈探索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我党领导打赢革命战争和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一条基本经验。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体制优势,是实施富国强军战略的最佳实现路径和重要实践抓手。现阶段,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加强战略规划、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法规体系为工作重点,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从理论构成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承载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与人民属性以及其不断发展开放的品质。从实践路径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凝结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并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指导党和人民创造伟大成就,呈现出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具有人类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凭空诞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中国社会特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下,在探索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过程中诞生的。  相似文献   

17.
闫凯 《中国军转民》2023,(22):32-33
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目标和要求,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保障,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切入,坚持人民立场,突出教育引领,创新工作方式,注重资源整合,切实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关于劳动问题的论述是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重要指导纲领,新时代劳动观是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进行理论创新与科学发展的结果,其理念的生成历程需要从思想来源、科学内涵、实践途径三个角度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是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辩证理解百年变局的机遇与挑战基础上,对我国当前发展阶段作出的科学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有历史的依据,同时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迎来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上,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全面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愈发扮演着建设性的作用。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重维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承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既顺应时代潮流,又体现人民愿望;既符合实际,又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