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于西南腹地的大小凉山,高耸入云,连绵千里。每当谈起大山深处崛起的新寨子,彝族同胞总是情不自禁地夸奖起当地党委、政府,夸奖起亲人解放军,夸奖起心爱的“形象扶贫”工程。 (一) 形象扶贫,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在“八五”期间,结合凉山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的一项扶贫工程,其实质是在实施温饱工程过程中,发动群众向陈规陋习进行的一场移风易俗的革命。1996年10月,时  相似文献   

2.
“索玛花儿一朵朵,红军从咱家乡过,红军走的是革命的路,革命的花儿开在咱心窝……”72年前,红军总参谋长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在凉山彝海歃血结盟,书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传奇。今天,凉山军分区官兵及民兵在这片土地上,和彝家儿女一起继续书写关于索玛花的传奇。2007前新春上班第一天,凉山州西昌市市委书记邓显祥、市长李俊就捧着刚获得的“全国双拥摸范城”的金光闪闪的奖牌来到凉山军分区,这已经是州府西昌第四次获得这个荣誉。邓书记拉着司令员沙正华、政委杨奇松的手,动情地说:“奖牌中有着凉山军分区官兵和广大民兵立下的汪马功劳。”往昔如昨。千里凉山的山山水水,处处留下了凉山军分区官兵和8万民兵默默奉献的足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驻守在绵延千里大小凉山深处的凉山军分区官兵,自觉继承和发扬“彝海结盟”精神,广泛深入开展以“弘扬红军精神、建功长征故里”为主题的参治参建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彝区的“三个文明”建设谱写了一曲军爱民、军助民的时代赞歌。继承传统葆本色凉山军分区官兵一直把“让长征沿途亮起来、让老区人民富起来”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常抓不懈,叫响了“让长征路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的口号,制定了《凉山军分区、人武部五年、十年扶贫规划》,成立了由驻军单位参加的支援西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黔江区人武部用一片真情为第二故乡人民脱贫致富贡献力量,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在人民群众中树起了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黔江人民贫穷落后的关键,在于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低、教育不发达。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的贫穷问题,他们一届接一届、一茬接一茬,变“输血性”扶贫为“造血性”扶贫,一以贯之地走科技扶贫的路子。 一是向贫困村民宣传先进的文化和思想,彻底改变村民“刀耕火种”的陈旧观念。第一在全区广泛开展“扶贫先扶志、  相似文献   

5.
沙正华.四川省德昌 县人.彝族.1972年11月 入伍.1973年11月入党. 本科学历.大校军衔.参 加过1979年边境自卫还击 作战,现任四川省凉山军 分区司令员。先后荣立三 等功5次,其中战功一次。 2002年.被四川省评为“民 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相似文献   

6.
四川凉山军分区把组织部队和民兵参建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首要任务来抓,广泛开展了“双力杯”(发展生产力、提高战斗力)竞赛活动。 几年来,全区组织民兵参加长江防护林、大桥水库、108国道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900多项重点工  相似文献   

7.
大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川滇结合部,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当年,红军从这里经过,将艰苦卓绝的革命足迹镌刻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如今,在大凉山上,驻守着这样一群军人。他们演绎着新的红色经典故事,像燃烧的火把一样,满腔热情地为这片热土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是四川省凉山军分区及所属人武部的官兵。  相似文献   

8.
位于螺髻山下的普格县,境内群山环绕,自然条件差,经济欠发达,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近年来,身居彝区的普格县人武部干部职工,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创新扶贫工作方式,帮助了8000多户彝族群众脱贫致富。普格有山有水,致富的希望在山水,潜力在山水。县人武部帮助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实施科技扶贫,给彝区群众一把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成了人武部新的扶贫方式。普格是凉山州水土流失重点县。流失的是水土,留下的是贫瘠。2001年6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大方县人武部坚持一手抓民兵预备役建设,一手抓扶贫攻坚工作,并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认真抓好抓实。他们制定了抓好重点、突破难点、以点带面、纵深发展的扶贫战略,要求县、乡两级人武部,各抓一个扶贫点。县人武部以安乐乡营脚村这个彝族、仡佬族、白族聚居的贫困山村为扶贫点,实施对口扶贫。在今年上半年的5个月里,人武部就为该村办了6件实事:一是深入调查摸底,掌握全村9个村民组429户贫困户1783个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及贫困原因,制定了脱贫计划;二  相似文献   

10.
5年前,四川凉山州17个县(市)中有12个县被列为贫困县,2611个村中就有1369个村被列为特困村,14万多户群众还延续着原始的生活方式。5年来,凉山军分区遵照江主席的指示,积极投身扶贫攻坚主战场,率领全区8万部队奋战在大小凉山,想尽各种办法,克服重重困难,帮助23万彝族群众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道路。  相似文献   

11.
滇西保山市北部山区有个白族聚居的贫困村叫阿石寨,曾有3个扶贫工作组先后进驻过5年,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使阿石寨脱贫。保山军分区捡起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历经3年努力,终于使阿石寨人彻底告别贫困。去年2月,云南省军区在该军分区召开了现场会,云南省委、省政府破例把只授予地方的“扶贫先进单位”奖牌授给了保山军分区,军分区党委也因此受到了两级军区和总部的表彰。 这个军分区在扶贫中催人泪下的事迹很多,在云南人民面前树起新时期子弟兵爱民、为民的形象。云南省委书记令狐安称赞说:“保山军分区啃下了全省扶贫攻坚最硬的一块骨头,为全省扶贫工作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给云南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夸”由“大”“亏”两字组合而成。夸者,大亏也;大亏者,夸也。 自夸之人要吃大亏。传说中的夸父自不量力,欲追日影,道渴而死。夸侈之人要吃大亏。“夸,奢也”,这是《说文》之解。典型莫过于清朝的贪官和坤,全部家产折合白银8亿多两,相当于朝廷10  相似文献   

13.
基层声音     
费名 《兵团建设》2005,(4):49-49
扶贫帮困重长效,扶贫莫忘扶志,心得体会抄不得,“业余形象”也重要,领导干部要“不耻下问”,给“不作为干部”亮红灯,重“奖”也要重“讲”,为“会议限时”叫好。  相似文献   

14.
新年到来之前.四川省乐山军分区的领导心里始终惦记着他们的“穷亲戚”,扶贫联系点——马边县二坪乡二坪村的乡亲们。隆冬时节,乡亲们吃得饱、穿得暖吗?原来确定的扶贫项目落实了吗?效益如何?彝家孩子上学了吗?这些问题时常缠绕在他们的脑海中。军分区司令员彭晓发虽然在2004年9月份带了两卡车满载着衣物、课桌及书籍等扶贫物资到“穷亲戚”家去串了门,实地察看了一些情况。但半年过去了,时值新春,彝族同胞们的生活又怎么样呢?究竟还缺点什么?需要我们哪些帮助?经过7个多小时的长途颠簸,军分区彭司令员、政治部韩主任带着全体官兵的深深牵  相似文献   

15.
在素有“滇中粮仓”的宜良县城东北部25公里的崇山峻岭深处,有一个仅有81户328人的彝家山寨,这就是云南省宜良县耿家营彝族苗族乡石子办事处新石子村。几年来,该村大面积种植烤烟、粮食和各种经济果木林,人均纯收入1300多元,拔掉了穷根子。1997年底跨进小康村先进行列。每逢当地干部群众谈起这些变化时,都夸村民兵排立了头功。 新村民兵排把烤烟、粮食、蓄林果作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占全村总户数61.7%的民兵家  相似文献   

16.
3月3日,贵州遵义军分区的官兵来到定点攻坚扶贫点,开展共建“富裕文明新村扶贫联系点”活动,启动“双百工程”。这是成都军区部队为迎接西部大开发,实现脱贫的又一项举措。 1996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到贵州省视察扶贫工作,对军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扶贫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各部队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响应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号召,动真感情,下真功夫,采取结对扶持、定点挂钩、重点帮带等形式,支持“希望工程”开展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智力助民,培训科技骨干,组织发动民兵预备役部队开展“一连带一村、一排带一组、一兵带一户”的扶贫活动,在西南这个扶贫主战场  相似文献   

17.
2001年以来,地处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自然条件极为艰苦的四川省凉山军分区党委立足本地实际,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等不靠,开源节流,自力更生,自筹资金对机关营院环境  相似文献   

18.
开远市碑格乡落坡洞彝族行政村是该市扶贫的重点行政村。该村下辖4个合作社,全村共324户1587人.平均海拔2500米,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文化素质较低,经济发展严重滞后。1995年开远市人武部主动请缨,与该村开展挂钩扶贫。  相似文献   

19.
铁脚司令     
黔江军事部司令员李恩科六年徒步三万里,帮扶三千特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半月谈》杂志社向他颁发“扶贫贡献奖”。重庆市授予他“十大扶贫状元”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 10月19日,重庆警备区党委发出通令,表彰黔江区军事部司令员李恩科在帮扶老区群众脱贫致富中做出的突出成  相似文献   

20.
踏歌草原行     
那个冬天很冷。“白毛风”吼着直往人的五脏六腑里钻,“四皮”难御西伯利亚寒流。两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我们50个老乡有一半得了嘉奖。新兵营长颁奖时,握着一双双冻裂的手,连声说:好样的,彝族兄弟好样的。分到老兵连后的一天,我正跟大伙在草原上训练,每人来回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