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冰洋 鸽灰色的天底,流冰四伏的海面。 一支庞大的船队蹒跚地开行着。这就是大名鼎鼎的PO-17护航队。美英盟国拼“血本”组织的一支北极航线船队,斯大林和苏联寄予很大希望。 希特勒入侵苏联后,作为反法西斯盟国,英国首相丘吉尔宣布给予苏联支持和援助。 运送战备物资给苏联的途径共三条:一是通过波斯湾和伊朗的铁路;二是通过日本津轻海峡和宗谷海峡的太平洋航线;三则是北极航线。主要物资只能通过北极航线运往苏联。  相似文献   

2.
二战结束后,随着美苏两大阵营对立的态势越来越明显,英国领导人逐渐认识到了北冰洋的军事重要性。然而,由于北冰洋表面的绝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一般水面舰船根本无法靠近。因此,美国海军利用潜艇远航北极地区的尝试一直在悄悄地进行。1946年,美国海军派出"阿图尔"号潜艇前往北冰洋侦察北极地形,但"阿图尔"号潜艇在冰下潜航尚不足180米,其潜望镜就被冰块撞坏了,只得无功而返。1947年夏及1948年夏,美国海军先后派出"帆鱼"号潜艇及"鲤鱼"号潜艇前往北冰洋,但最后的结果却仍是铩羽而归。1952年,美国海军又派罗伯特·麦克韦西艇长率"(鱼工)鱼"号潜艇远航探测北冰洋的冰下情况,但只在北冰洋潜航8小对(航行20海里),就不得不掉头返航了。"鹦鹉螺"号核潜艇在美国海军列装后,其潜航能力超长的特性终于为美军进入北冰洋腹地提供了绝佳的前提条件。而且,作为一艘全新的核潜艇,它还可以制造自身所需的氧气及饮用水,这更为美军决定派其远航北极提供了充足的理由。不过,由于有前4次常规潜艇北极探险失败的教训,美国一直对远航北极持慎重的态度。随着冷战气氛越来越浓厚,核潜艇试航北极也越来越成为一种战略上的需要。因此,美国领导人做出决定:派遣核潜艇秘密远航北极。  相似文献   

3.
1940年6月22日,法国在法西斯德国的“闪电战”下败亡,英法联军被迫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德国基本一统除苏联领土外的欧洲大陆.1941年6月22号,苏德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范围扩大.这时,在欧洲大陆,只有苏联军民与德国孤军奋战,独立支撑欧洲反法西斯战场,史称第一战场.7月18日,为了减轻自己当面的压力,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在给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第一封信中,就要求英国“在西方(法国北部)和北方(北极地带)开辟反对希特勒的战场”,是为第二战场提议之始.  相似文献   

4.
苏联为保卫北极地区的安全,于1933年组建了北冰洋区舰队,这就是北方舰队的前身。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北方舰队担任防守海岸、保证海上运输、破坏敌交通线、支援陆军并配合战术登陆部队实施登陆作战等任务,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功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北方舰队  相似文献   

5.
莫斯科时间8月2号,俄罗斯科考队"费德洛夫院士"号考察船来到北极,国家杜马副主席奇林加罗夫等人乘坐和平一号深海潜水器下潜到北冰洋北极点下4261米的深度,并且在那里插上了一面高约一米的由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随后,美国海岸警卫队的"犀利号"重型破冰船也于8月6号从西雅图港出发开赴北冰洋,开始了美俄北冰洋之争。  相似文献   

6.
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员从北极点潜至北冰洋洋底并在那里插上金属国旗,俄总统普京亲自给科考队员打电话表示祝贺。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凯西随即发表声明说,虽然俄罗斯科考队在北冰洋海底插放了俄罗斯国旗,但这一做法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冰雪覆盖的北冰洋看似平静,实则已经风起云涌,暗流涌动……  相似文献   

7.
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海军水面舰艇和飞机取得了对日本海军的决定性胜利,鲜为人知的是,美军潜艇在水下也悄然打响了对日本商船的进攻战役,并最终从战时经济上扼杀了凶残的敌人. 一、周密论证做好对日作战准备 海上航线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和支持战争的生命线,日本商船在太平洋2000万平方英里范围的7个主要海域活动,满足日本的侵略扩张需求,从原油、铁矿、橡胶等战略物资,到作战部队必需的卫生纸、牙粉等生活物资,都离不开商船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名刊速览     
《现代舰船》2012,(10):4
《海上力量》2012年8月刊脆弱的北极环境为美国海岸警卫队提出了挑战随着冰川的减少,北极的经济潜力日益凸显,北冰洋上的海上交通和钻探也变得可行,将成为美国新的边界。但若考虑到油气泄漏及其他可能的环境问题,开发油气资源的强烈愿望应当被抑制,因为在此区域的任何活动都要考虑到极端严寒、危险的冰川以及其远离港口、机场、医疗和后勤支持的  相似文献   

9.
2007年8月2日,一支俄罗斯考察队进行了俄罗斯历史上最大胆的北冰洋水下考察。考察队成员包括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阿尔图尔·奇林加罗夫和杜马议员格鲁兹杰夫等3名政府要员。在北极厚厚的冰盖上,考察队凿开了一个长25米、宽10米的洞口,放下了2艘载人深潜器:"和平一号"和"和平二号"。"和平一号"率先抵达深达4261米的北冰洋海底,在黄色沙砾构成的海床上插上了一面高1米的钛合金俄罗斯国旗,并留下一个密封舱,里面有考察队和国家杜马给后人的信件。寒冷的北冰洋最近突然成了俄罗斯与西方新的冲突点。  相似文献   

10.
5月27日,丹麦、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和挪威5国高官在格陵兰岛举行会议,商讨如何解决北极领土归属争端。这是北冰洋沿岸5国争夺北极领土资源的最新举动。5国在声明中说:“我们将根据国际法采取行动……确保保护和保存北冰洋脆弱的环境。我们计划一道努力,包括通过国际海洋组织,加强现有措施,并且推出新的措施,改进海上航行安全,预防和减少船只在北冰洋上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金石 《环球军事》2010,(1):41-41
2009年11月10日,美国海军对外,公布了其“北极路线图”,宣布将在2011~2015财年内,配合海岸警备队和其他机构,整理出适合在北冰洋进行军事活动的水面舰艇、设备、人员等方面的数据,为部署水面舰队打下基础。这是近年来美国针对北极变暖采取的最新动作,也向外界发出了美国海军进逼北冰洋的强烈信号,通过该计划,美国海军的“大绿色舰队”将染指北冰洋,为争夺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打头阵。  相似文献   

12.
1942年底,苏联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里琴科抵达了美国华盛顿,开始了一段不同寻常的美国之行。这位战场女英雄此行的任务,是代表苏联最高司令部争取美国的支持,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当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迫切希望西方盟友反攻欧洲大陆,迫使德军分兵,两线作战,以减轻苏军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北极是冰雪覆盖的一个极地地区,主要由北冰洋以及格陵兰岛、北极群岛等组成。在我们的印象中,这里是一块非常纯净的土地,有很多的北极熊和海豹、鲸等出没,是野生动物生活的乐园,但自从2007年以来,世界上的军事强国却开始觊觎这块纯净的土地。冰雪覆盖的北冰洋为何突然变得如此炙手可热?这里面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为此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长期从事世界地缘政治军事研究的南京政治学院—系尚伟教授。  相似文献   

14.
《当代海军》2007,(10):5
加拿大总理8月10日在加北部的雷索卢特湾发表声明说,加将在北极地区建立两个军事基地,其中包括该国在北极地区的首个深水港,加强在北冰洋地区的军事存在。深水港将建在巴芬岛的南尼斯维克镇,建成后将为北冰洋巡逻舰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与意大利分处欧亚两洲,相隔万里,在通信技术等不发达的年代里,联络非常不便,但就在1942年7月,一架意大利空军SM82型远程运输/轰炸机穿越克里米亚半岛与苏联南部领空,最终来到日本,开创了两国之间的首次航空联系。当时为了不与苏联关系激化,日本秘密掩盖了此事。然而当日本派飞机前往罗马回应时,却机毁人亡。这条日本—意大利之间的空中航线最终没能建成,淹没在历史之中。  相似文献   

16.
北极,终年冰雪覆盖。环绕北极的北冰洋,夏日数不清的冰山冰块涌动,蔚为奇观;冬日广袤无边的洋面大部冰封,看不尽的银装素裹。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核动力潜艇接二连三闯进这片神秘的领地,使冰冷沉寂的北冰洋也成为世界军事舞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蔡一清  深蓝  朱明 《当代海军》2007,(10):64-65
今年是国际极地年,世界各主要海洋大国围绕北冰洋的开发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为回应俄罗斯在北极点下的海床安插国旗,美国海岸警卫队所属的“希利”号重型破冰船,将于当地时间6日启程,开赴北极进行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18.
步兵轻武器在对空作战中曾发挥了积极作用。1942年6月,德军在苏联战场上损失的飞机就有13%是被苏联士兵用步兵武器击落的。五十年代,在朝鲜战场上,美军有六百七十架喷气机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战士手中的轻武器和高射机  相似文献   

19.
防务     
俄罗斯计划在北极 建永久军事基地 俄罗斯国防部新闻中心9月8日发布通告说,俄罗斯计划在北冰洋新西伯利亚群岛为北方舰队建设永久性军事基地,以实现俄罗斯对新西伯利亚群岛的常规化巡逻。近日,俄罗斯北方舰队派出舰艇编队在北冰洋地区巡航。  相似文献   

20.
帕维尔·奥西波维奇·苏霍伊(1895~1975年) 苏霍伊从少年时起,就对航空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学毕业后他进入苏联中央流动力学研究院当工程师,不久开始领导一个设计小组。在图波列夫的指导下,苏霍伊小组很快设计出伊-4战斗机。20世纪30年代初,该小组设计出单翼高速战斗机伊-14 和安-25远程飞机。安-25曾创造“莫斯科-北极-纽约”航线的不着陆飞行记录。1938年,苏霍伊组建了由他的名字命名的飞机设计局,并逐渐与米格设计局一起成为苏联战斗机产业的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