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美国卡特政府执政后期,国防部部长哈罗德·布朗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形成政见同盟,一同建议深化美中安全关系,强化“联华制苏”。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美苏“缓和”终结后,以售华防御性军备与超视距预警雷达为核心,以布朗1980年历史性访华和深化美中军事外交关系为标志,以鼓励西欧盟国提质对华军售为补充,中美两国于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制苏安全协调关系进一步升级为初步战略关系。中方乐见中美安全关系进步,借此提升军力、改善战略环境。中美初步战略关系有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亦是美国对苏“新冷战”的关键组成,促进了冷战再转型。布朗所强调的“有限军售援华战略”,及其提防中国独立意志崛起的心态一直发挥影响,直至1989年美国终结对华军售。布朗访华及其有限发展美中安全关系的实践,构成冷战末期中美初步战略关系的关键内容,亦彰显中美大国关系中持续作用的结构性纠葛与战略性矛盾。  相似文献   

2.
谢峰  陈舟 《军事历史》2010,(2):31-36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对大国关系,而军事关系则是其中最为敏感和不确定的环节。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尚处于在野党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就和美国当局进行了早期接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军事关系经历了从对抗到合作,再到合作与斗争并存的曲折历程。对中美军事关系进行回顾,有助于把握中美关系的大局,推动两军关系走上平稳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自新中国成立至中美两国建交的30年间,两国特别是两军的关系可以用"针尖对麦芒"来形容。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两国关系的改善,中美两军间的关系亦显现出积极的发展迹象,尤其是步入新世纪后,两国间的军事关系虽时有起伏,但总的趋势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两军务实合作的空间亦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相似文献   

4.
自新中国成立至中美两国建交的30年间,两国特别是两军的关系可以用“针尖对麦芒”来形容。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两国关系的改善,中美两军间的关系亦显现出积极的发展迹象,尤其是步入新世纪后,两国间的军事关系虽时有起伏,但总的趋势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两军务实合作的空间亦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相似文献   

5.
4月22日,中国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上将与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康威上将通过两国国防部直通电话进行了通话,而此前不久,康威还率部来华访问,这也是自1987年以来,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首次访华。在电话中,康威感谢中方对其不久前访华所做的精心安排和友好接待,同时希望进一步加强美中两国海军陆战队之间的交往,增进两军的相互了解与信任,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改革派,康威也被视为美军高层中的“对华接触派”。  相似文献   

6.
声音     
《环球军事》2012,(7):5-5
“支持中国崛起与美国利益之间并不矛盾,美国将利用一切机会与中国接触。一个崛起的中国对美国有益,而一个繁荣的美国也同样对中国有利,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并将致力推进建设美中积极合作而全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40年,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成就斐然,与世界各国军队间合作交流硕果累累。中俄互为大国邻国,两军间合作范围最广、程度最深、层次最高,涉及高层军事交流、军事技术合作、军事人才培养、两军联演联训、联合护航和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事实证明,中俄两军通过合作,加固了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互利双赢局面,促进了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为中国深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周边环境,呈现出一种积极、稳定、多元和向纵深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8.
应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7月16日晚启程前往美国访问。他是近年来访问美国的中国军队最高将领。此间分析人士认为,郭伯雄此次访问标志着中美军事关系自2001年撞机事件以来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中国国防部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钱利华将军说:“郭伯雄副主席此次访美是今年中国军事外交最重要的行动。”此次访问旨在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在发展两军关系方面达成的重要共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发展友谊,加强合作,推动两军关系深入发展。据介绍,郭伯雄访美期间将与拉姆斯菲尔德就国际和地区安全、两军关系以…  相似文献   

9.
事件     
《环球军事》2010,(15):4-4
中新举行第3次防务政策对话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7月13日下午与来访的新加坡国防部常务秘书郑子富共同主持了第3次中国-新加坡防务政策对话。双方在对话中就地区安全、两国两军关系等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就进一步加强与发展两军关系达成了许多共识。双方对两军开展防务政策对话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次对话达到了增信释疑、加深友谊、扩大合作的目的。双方表示愿继续加强两军各领域的互利合作,推动两军友好合作关系的深入发展,将两军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声音     
《环球军事》2010,(3):5-5
“我们对美方向台湾出售武器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美方一意孤行,继续实施布什政府的售台武器计划,严重损害了中美军事互信,为中美两军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制造了严重障碍。我们要求美方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立即撤销有关对台军售项目,停止美台军事联系,以免给中美两国两军关系及台海的和平稳定造成进一步损害。”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黄雪平1月8日就美对台军售答记者问时表示,我们对美方向台湾出售武器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11.
研究军运运价问题,对于深化军运运价改革,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现行军运运价现状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军运运价改革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即加大军运价格改革力度,理顺军运运价与成本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军运运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两军面临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需要统一指挥和协调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建立的。它的建立对统一指挥中朝军队作战,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彭况 《环球军事》2013,(13):16-19
当地时间6月7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中美两国元首举行了举世瞩目的会晤。在会谈中,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一致同意共同构建一个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冲突对抗的新路,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这其中也包括了积极构建与新型大国关系相适应的新型军事关系。中美之间的“新型军事关系”的内涵是什么?本刊邀请军内外专家为您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4.
事件     
《环球军事》2010,(12):4-4
中新两军举行第3次战略磋商 中国和新西兰两军第3次战略磋商6月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与新西兰国防军副司令杰克-斯蒂尔共同主持磋商。磋商中,双方就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两国两军关系及其他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看法。双方一致认为,本次磋商是积极而富有成果的,达到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信任、促进合作的目的,有助于继续推动两军在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5.
王雁 《国防科技》2001,(4):72-75
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和新军事革命的兴起,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而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无疑为改善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现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使西部大开发“为军所用”,这是国防科技工业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作为关系国家长远利益的战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和新军事革命的兴起,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而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无疑为改善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现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使西部大开发“为军所用”,这是国防科技工业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作为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军网舆情有多样化和复杂性的特点,及时有效地掌控军网舆情信息并科学地加以分析和引导,是政治工作及院校教育训练的重要内容。要建立一个能开展各级政工干部训练,有效掌控军网舆情,辅助政治机关决策的分析系统;并在该系统建立一个涉军舆情研究网,增强军队网络舆论引导的预见力。  相似文献   

18.
声音     
《环球军事》2011,(19):5-5
“近年来,中美两军关系始终没有走出‘发展一停滞——再发展再停滞’的怪圈,其原因是美方不顾中方坚决反对,执意向台湾出售武器。今年以来,中美两军关系回升向好,双方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此情况下,美方不但没有与中方一道巩固、扩大这一积极势头,反而一意孤行,再次宣布大规模对台军售计划,将给两军开展正常交往制造严重...  相似文献   

19.
密集部署的集团军区域防空体系,各防空群火力范围相互重叠,火力关系复杂。需要军防空指挥机构对所属各防空群的火力运用进行统一调控。论述了军区域防空体系火力区分的基本含义、特点和实施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目的是为军防空火力运用和军新型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红4军党内争论是建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起关键事件。争论的深层原因是,红军初创,中共党内对党军关系认识存在分歧。争论在民主和积极的环境中展开,在不断改进党内民主、加强集中指导的基础上,逐步得以解决。争论深化了认识,统一了思想,为理顺党军关系、建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创造了重要条件。从红4军党内争论到古田会议召开,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建立,是人民军队探索军队建设规律的一次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