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弹目标识别的最小贝叶斯风险分类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爽  郭军海  张艳  刘元 《现代防御技术》2012,40(1):60-64,109
在贝叶斯决策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划分目标特性空间的方法,推导了目标分类问题的总风险表达式.并根据导弹目标识别的特点,建立了导弹目标识别的最小贝叶斯风险模型,给出了基于风险分析的导弹目标识别的具体实现方法.最后,依据导弹目标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仿真参数并进行了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红外成像型空空导弹目标自动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红外导弹和红外诱饵弹的对抗,构建了红外导引头图像探测器的透视投影几何模型.基于模型证明了飞机和目标在不同距离和相对飞行速度下,成像序列中相邻两帧图像间飞机目标的相似性,并且提出了适合导弹的目标快速识别算法,该算法是基于当前帧图像与前一帧图像的目标特征匹配的.最后以实测的飞机及诱饵红外图像数据对文中提出的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对目标识别是可行和有效的,并且能够满足较高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箔条走廊掩护攻击机突防与空空导弹协同作战时兼容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箔条走廊边缘对制导雷达信号的衰减模型.该模型从导弹、箔条走廊、目标和制导雷达之间的空间方位关系出发,通过分析箔条走廊对雷达波束的衰减,得出了载机的最佳空空导弹发射时间阈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建立可以减少载机雷达的开机时间,同时避免箔条走廊对制导雷达的干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箔条走廊与空空导弹协同防空作战的兼容性要求,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舰艇协同作战导弹防御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舰艇协同作战是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导弹防御是其主要的作战职责.运用信息论的方法对舰艇协同作战中敌方导弹发射策略的不确定性进行建模,运用可靠性理论对协作效果进行建模,并引进知识的概念作为其度量,同时用边的函数对网络复杂性进行建模,综合这两种因素在以最大化防御时间为总的决策目标,以己方导弹储备和敌方来袭速率为决策因素对导弹防御作出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5.
在对空袭目标信息进行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黑板模型的多传感器空袭目标识别融合专家系统模型,模拟专家识别思维.给出了知识库的构造方法和知识的表示方法;推理机的设计结合了问题求解的黑板模型和D-S证据推理方法.该模型对目标的综合应用识别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测试表明该系统具有很强的推理能力,融合模型有较高的识别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空中目标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中目标识别是防空作战辅助决策的关键环节之一。根据空中目标的各种属性,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原理的空中目标识别模型。利用MATLAB神经网络train函数训练采集的样本数据,得到稳定的权值和阈值,为后继的目标识别提供依据。该模型利用神经网络的记忆、联想、容错功能,进一步提高空中目标识别的稳定性和可信度。降低了个别传感器误判而造成的目标识别错误概率。  相似文献   

7.
从系统分析舰艇编队协同作战的空中目标威胁评估问题入手,深入研究了协同作战环境下编队空中目标威胁评估的基本过程。在此基础上,针对编队协同决策的特点,建立了基于两层决策的协同作战环境下编队空中目标威胁评估模型,从而提出了舰艇编队协同作战的空中目标威胁评估方法。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聚类-BP神经网络模型的战场目标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网络可以用来识别战场目标,但是传统神经网络具有样本多、学习速度慢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目标识别模型.仿真实验表明,用该模型进行目标识别,可以科学地选取样本,提高网络的训练速度和运行速度,并且能确保目标识别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舰空导弹超视距协同作战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舰艇编队防空面临的超低空突防的严重威胁,阐述了舰空导弹超视距协同作战的需求及工作模式,分析了协同作战条件下制导过程的难点及技术途径,着重研究了协同作战的相关技术及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标识别技术是无源雷达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无源雷达目标识别的特点,在分析空中目标类型和目标表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目标识别模型,并对设计该模型涉及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运用该模型对给定特征的空中目标的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提高了目标识别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