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6月一天,位于中原油田腹地的河南濮阳市郊区薛家店村,民兵张书林家的三座祖坟,被油建公司一辆大型载重汽车压塌了。“毁了祖坟,这是伤俺张家的风水呀!”张书林的父亲气得一蹦老高,立即带上七八个人,扛着铁锹锄头,拦住正在急运物资的车队,说:“一座坟得赔一百五十元,不拿钱就别走!”说着就让人动手挖沟断路。张书林听说父亲带人和油田车队闹事,立即赶到现场。把父亲拉到一旁说:“油田开发是国家的大事,压坏几座坟算啥。张嘴要人家一百五十元,合适吗?敲国家竹杠的事咱不能做呀!”儿子一番话,父亲觉得对,回村了。  相似文献   

2.
儿子赶牛     
父子俩住在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睛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看左右无人,便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相似文献   

3.
那天,我乘车从军事部到黔江宾馆。来到大街上,正好一长安“面的”路过,招手便上了车。坐定后习惯地伸手掏钱。糟糕,早上换衣时忘了将钱带上。“出洋相了!”我不由自主说了一句只有自己才明白的话语。我马上思考对策:一是用身上  相似文献   

4.
我家住在川南山区,那里满山遍野都是“油广石”,现在开发成了闻名中外的“兴文石林”。我父亲是个木匠,却爱捣弄石头,常常打个水缸、石盆什么的。 20年前的一天,我父亲在打墙基石时,从一砣椭圆形的大石头中发现—条活着的四脚蛇(蜥蜴)。当地人称作“石雕”,传说可治风湿病。父亲叫我将其捉回家中,在大队  相似文献   

5.
三请老爹     
今年农历正月十九日,河南省沈丘县白集乡小张庄村的一位年轻小伙子,一大早便急匆匆地来到村外一间小房里,低声细语地说:“爹,请回家吧!”床上躺着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听到喊声掀开被头,怒冲冲地对这位小伙子说:“你还有脸见我?你给我出去!”说完蒙上了头,再也不吭声了。小伙子叫张连明。老人是他的父亲张运峰,是当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复员军人。父子因何闹矛盾?原来是连明媳妇又怀了胎。老人张运峰知道此事后问儿子:“你媳妇已生有孩子了,还不中?咱这个‘五好家庭’可不能破了国家的规  相似文献   

6.
无悔的爱     
从 小 ,就喜欢坐在礁石上听海的鸣奏 ,看“蓝色激情”绚丽地涌动着 ,喜欢水兵帽上飘舞着的风带 ,感觉很美 !从小 ,就敬佩父亲 ,印象中那身蓝色的制服总是衬得他无比高大和威武。可是 ,在我八岁那年 ,一次惊天动地的意外 ,使他离我而去……父亲用笃挚的情和赤诚的心捍卫了他热衷的事业 ,把年轻的生命融入了这片深爱着的海洋。我为有这样一位军人父亲感到骄傲 !也为我是他的女儿感到自豪 !每当伫立在他的灵前 ,我便肃然起敬 ,誓言涌上心头 :“爸爸 ,我也要做一名军人 !”于是 ,我选择了你———军人 !从小 ,就对你一往情深 ,不知是海的缘故 ,…  相似文献   

7.
近日,河南汝阳县法院审结一起儿子状告亲生父亲伤害赔偿的自诉案件,父母赔偿儿子2500元,父子俩握手言和。 自诉人小马系被告人老马的长子,老马让小马通告其次子商量为老伴治病一事,因次子外出,小马没有当即告知老马便“擅自”上班去了。小马回来后老马恼怒万分,认为父亲打骂儿子天经  相似文献   

8.
"跟我去种树。"父亲对从部队复员回来的儿子说,儿子一言不发地接受了父亲的决定,放弃去团场效益最好的棉花联合加工厂工作的机会,跟父亲去到远离人群的林业点工作,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干,就是18年!父亲叫马宗辉,儿子叫马晓华,都是八师一五〇团的职工。  相似文献   

9.
法盲的悲剧     
前年8月,地震预报,使会昌县麻州乡九州村的村民几乎家家夜不闭户。一天深夜,一条黑影窜入了基干民兵邹泽淦家中,将其酣睡中的妹妹强奸了。邹泽淦的妹妹惊醒后,便大声呼喊,邹泽淦及其父母等人闻声而至,将刘某一举抓获。“把他送到派出所去!”邹母首先提议。邹泽淦却说:“先打他一顿再说!”接着,拳头、脚尖,顺手抓来的牛鞭便雨点般地落在了刘某的身上。刘某翻滚在地上,不住地求饶。邹泽淦不但不予理会,还又将刘某吊起来打。半  相似文献   

10.
先拼头像     
有一个记者在家写稿时,他的四岁儿子吵着要他陪,记者很烦,就将一本杂志封底撕碎,对他儿子说:“你先将这上面的世界地图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过了不到五分钟, 儿子又拖他的手说:“爸爸我拼好了,陪我玩!”  相似文献   

11.
回家的感觉     
陈皓 《云南国防》2000,(6):48-48
我己有七年军营生活了,当我每月领取工资时,总会想起我中学时代校园生活的情景,也从那微薄的工资中总能深切地体会到“一元钱其实不少”。  相似文献   

12.
正"爸爸,你在干吗呢?吃饭了么……"几乎每天晚饭时间,七师一二三团五连职工李平都会接到在七师高级中学读书的儿子的电话,这让他感到很踏实。2013年10月,李平听说电信推出了新的手机卡叫"军垦卡",而且互打免费,便立即给一家三口都办上了"军垦卡"。李平说:"儿子不在身边,地里的活多,也不能总去奎屯看儿子,每天至少要打一次电话,每次少则两三分钟,多则十几分钟。以前一个月的电话费就要花100多元钱。办了"军垦卡"后,每个月能省六七十元呢!"  相似文献   

13.
简单的幸福     
张铁国 《国防》2004,(7):54-54
当兵在外,难得回家一趟。前不久回家休假,终于又见到了阔别三年的父母。我家在湘南农村。得知我要回家,父亲几天前特地从县城买回一张席梦思床。他笑着感叹:哎呀,快六十岁的人了,还没睡过席梦思呢。不过给我儿子睡,也一样!言语中透着自豪、满足和幸福。父亲的感叹让我一阵心酸。这些年,为了把我们兄弟抚养成人,供我们上学,父亲不知受了多少苦累。为了让父亲体验一下睡席梦思床的感觉,晚上,我特地要求与父亲一起睡。母亲却不依,说我坐车劳累,父亲鼾声太大会吵醒我。或许是太久没与儿子亲近了,父亲非常高兴地答应了。母亲嗔怪着父亲,却也只好…  相似文献   

14.
造句     
“梨树就是梨树。”这是儿子用“就是”造的句子。老师用红笔大大地打了一个“×”。这使我想起了鲁迅的名句:“我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相似文献   

15.
要相信自己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带儿子出征。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个马前卒。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佩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相似文献   

16.
去年冬天,我写过一篇小文,题目叫《邓老太爷的文化观》。说的是乡下文盲的父亲非同小可的文化感受。稿子才脱手,妻子就坚决反对发表,说:“你还生怕别人不知道你老子是农民。” 我觉得无所谓,毛主席的父亲还是农民呢!我照例把稿子寄出,不想文章见报后,父亲首肯,乡亲称道,同行们也小有赞许。近来小妹来信说:“你们部队正在开展人生观、价值观讨论。你若把老爸的价值观写写,说不定更有意思。” 小妹,这“将令”我就领了。现在,我们就共同来写这篇文章吧!  相似文献   

17.
警钟     
只为2角钱害死一条命去冬的一个下午,辽宁省盖州市九寨镇靠山寨村的民兵沙天和王有横相约来到同村的吴某家打2角钱一盘的“小麻将”。王有横输了2块多钱,沙天又赢了一把,王有横说:“欠你两毛钱。”沙天说:“不行。”两人没吵几句,沙天就从怀中掏出杀猪刀一下捅了王有横1刀,王有横当场毙命。沙天杀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相似文献   

18.
“宋科长,报告一个好消息,我父亲今天亲自领我到镇武装部报名参军了,他表态,如果体检政审合格,全家人将全力支持我参军报国。”10月10日,山东省郓城县人武部政工科宋剑峰科长接到张营镇应征青年刘军从乡下打来的电话。9月底,刘军的父亲刘晓旺急匆匆地来到县人武部政工科,为儿子当兵的事  相似文献   

19.
倪玉 《政工学刊》2004,(2):64-64
别看儿子还不到9周岁,可他却是我最难得的一位好老师。儿子5岁时,幼儿园的同学们在一起讨论自己的爸爸是好还是不好的问题。我儿子的态度十分坚决,他很认真地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打人的爸爸。爸爸打我们,是因为我们犯了错误,只要我们不犯错误爸爸是不会打我们的。要用打不  相似文献   

20.
老婆姓郭,不是军人,嫁给我久了,便也知道了不少部队称谓。因自感在家里做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就常常以“政工一号”自喻。一声“过来说说吧”,我和儿子便跑步向她靠拢,小心谨慎地问:“郭政委,有事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