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后勤信息决策是确保后勤信息化建设方向的前提,是提高后勤信息化建设效率的关键,是后勤信息化建设质量的保证。要提高后勤信息决策水平就必须建立功能较强的后勤信息网络,建立具有充分容量的后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一批以信息发布为主要内容的站点,建立以信息为表现形式的辅助决策系统,建立以信息为表现形式的辅助决策系统,提高后勤信息化的标准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油料装备信息化模式的系统构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简述了油料装备信息化的意义和内涵,提出了由基础层、系统层和决策层等3 层构成的油料装备信息化模式的系统构想;分析了系统各部分的组成及功能,指出在3个层次之间进行信息的采集和传输的接入技术和网络技术是实现油料装备信息化的关键支撑技术;阐明了油料装备信息化模式的主要基础支撑技术,并对相关系统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郭学权  姚力  伍宏波 《国防》2013,(9):14-14
黑龙江省多措并举,强化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融合发展,确保体系对接、软件兼容、信息共享。建体系机制。军地联合下发应急通信、信息融合意见等文件,建立36个部门参加的联合机构,整合经济、交通、通信7大类3万余条信息资源,为动员体系融合发展提供保障。搭信息平台。投入百余万元,研发"黑龙江省国防  相似文献   

4.
向承柱  邹耀锋 《国防》2006,(4):83-83
为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制, 夯实保障打赢基础,重庆市于最近正式成立了国防动员委员会信息动员办公室。成立由军地通信、信息主管部门和通信运营企业共同组成的信息动员办公室,对于适应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整合军地信息资源,积蓄信息动员潜力为战争服务;对于充  相似文献   

5.
针对指挥决策领域普遍存在的决策方法单一、决策信息过时、决策方案难以反映作战需求的不足,结合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以决策信息的实时获取为源头,以实现指挥员的分布式协同决策和人机一体化共商决策为手段,综合集成各种作战信息终端和指挥系统,提出了基于信息系统的数据驱动式指挥决策系统建设方案。并在分析系统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功能结构,探讨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为支持信息化战争中指挥决策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瑞新 《国防》2006,(3):42-42
国防后备力量寓兵于民,信息资源可以军民两用。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既是军事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因此,运用地方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化国防后备力量,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实现信息化的重要途径,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一)强化运用地方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化国防后备力量的思想意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从来就是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军队共同领导下进行的,离不开社会各种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各地各级必须增强运用地方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化国防后备力量的思想意识。要从信息资源军民兼容程度高的属性出发,看…  相似文献   

7.
按照军民兼容的原则,在推进省军区系统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利用地方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积极探索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新路子,提升省军区系统通信保障能力,尽快形成与军队信息化建设和未来战争相适应的国防动员能力,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把搞好通信光缆线路建设作为完善通信基础设施的重要步骤,充分挖掘军民合作的内动力。未来战争要求省军区系统在国防动员中的通信保障必须确保综合传递、处理、运用通畅,因此,通信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全球新军事变革,通信信息控制随之成为国防信息化建设的主导性领域。通信系统信息控制技术实验室几年就打造成设备精良、能力配套、水平一流的先进研究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9.
油料装备信息接入和传输网络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将油料装备从逻辑上划分为基础层、系统层、决策层3个层次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从基础层到系统层信息接入的网络方式,以及系统层到决策层信息传输的联网形式,从而为油料装备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网络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张誉进 《国防》2007,(9):6-8
加强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国防动员建设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迫切需要.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抓住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环节,充分借助地方信息人才、先进技术和科技资源优势,通过统筹规划、系统整合和科学实践,加快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进程,实现国防动员建设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战场MobiServ是战斗车辆计算平台的信息服务子平台,为高速机动的战斗车辆提供战场信息服务功能。分析了战场MobiServ的内涵和系统体系结构,提出了基于面向服务体系结构的软件架构思想及应用联合企业服务总线架构战场MobiServ信息平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信息集成是将互不兼容、功能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信息资源进行融合,使各分散通信要素、信息平台链接为有机整体的综合系统。实现信息系统集成,是拓展武警部队信息系统功能,提升武警部队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能力的基本条件,是实现遂行任务中各部队(分队)间信息对接的迫切需要,是武警部队在信息化条件下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武警部队信息化建设经历了十年多的艰苦探索,已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  相似文献   

13.
陈荣 《指挥控制与仿真》2008,30(6):11-15,19
针对未来战术机动系统的作战要求,利用面向服务技术体制(SOA),结合段集成机制,提出了构建机动系统的轻量级公共计算平台。平台从层次上划分为系统服务层、核心服务层、基础服务层和公共应用服务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通过编程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以支持机动系统的动态演化、灵活配置、动态部署与系统间的互操作和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高技术战争需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重视抓住信息化建设,充分借助社会信息资源、技术和系统优势,构建全民信息国防新格局,实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数据链综合训练模拟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战争,战术数据链是武器装备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夺取信息优势、决策优势和作战优势的重要支撑。以数据链综合训练需求为牵引,针对数据链作战应用的规律特点,设计数据链综合训练模拟系统的基本框架,分析了其功能需求,研究了双以太网物理结构、基于HLA的通信支撑环境、时空及网络一致性描述等方法与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系统应用工作流程。系统设计构想对数据链作战运用及仿真系统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信息栅格是一种汇集和共享地理上分布的海量信息资源,对其进行一体化组织与协同处理,从而具有按需服务能力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栅格通过应用先进的网格计算技术、信息服务技术、网络基础设施和协议标准规范,将分布在一定区域甚至全球的计算机、数字化设备、数据、信息、知识等统一管理和使用。  相似文献   

17.
孙树安  谢云岭  吴红星 《国防》2005,(11):12-14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引发了以信息为“基因”的新军事变革,孕育了以信息为主导的信息化战争形态,并牵动着国防动员向信息化演变。结合新军事变革的时代性、信息性和集成性,深刻认识国防动员信息化的本质与特征,是正确把握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特点与规律,实现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科学性的基本前提。一、国防动员信息化的本质属性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国防动员各要素进行信息化改造的过程信息化是相对于工业化而言的,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把信息技术完全融合到当代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国防动员信息化,是指国防动员领域的…  相似文献   

18.
赵相权  卿前龙 《国防》2012,(11):55-56
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是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主题主线"为指导,准确把握方向,统筹行动步调,科学筹划设计,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动员能力,不断增强以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一、准确把握提升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各地坚持以使命任务为牵引,以服务打赢为基点,积极研究探索,大胆实践创新,在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缺乏战略筹划和顶层设计,存在研制开发多头并进、技术标准军地不一、信息数据难以兼容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整体发展.当前,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破解难点、以点促面,努力提升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军事信息服务定义的基础上,针对军事信息服务的语义化、动态化等特性,提出一种潜艇作战系统的服务描述和建模方法。其中服务描述采用基本描述、功能描述和非功能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建模方法采用扩展的本体定义元模型,增强了军事信息服务的语义性和动态性。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到面向服务的潜艇作战系统中,为开展潜艇作战系统服务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燕鸿 《云南国防》2004,(6):12-12
思茅市翠云区人武部以适应新时期军事变革为着眼点,以提高“打赢”能力为目标,立足现有条件,从抓转变观念和培养人才入手,大力加强国防动员信息网络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人武部“一网一所”(机关局域网、作战指挥所)以及“三期网”(程控电话交换网、电视电话会议网、指挥自动化网)全部建成开通,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市九县的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