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防务市场的萎缩,各个国家都在寻求“寓军于民”的军工发展模式。日本的军工产业体现出了典型的“寓军于民”的特点。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先进,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二战结束后,由于战败国的地位限制军工产业的发展,日本奉行“寓军于民”的军工发展战略,使民用生产中蕴涵着巨大的军事生产能力,为日本悄然走向军事大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军工产业的恢复与发展 二战结束后,日本沦为战败国,其军工生产发展受到了国际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在一片废墟上,以令世人瞠目的经济高速发展,迅速确立了其经济大国的地位。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强大,日本逐渐对自己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心有不甘。然而,在冷战时期,由于日本处于东西方对抗的前沿,国  相似文献   

3.
日本航空自卫队武器装备的发展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追求政治大国地位也成为日本的战略目标,而加强军事实力则是日本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冷战结束后,日本抵抗前苏联远东部队对其本上进攻的作战设想已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在这种形势下,90年代末期以来,日本事实上逐渐放弃了一直奉行的“专守防卫”的国防政策,其作战思想从“日本有事”转变为“周边有事”,即从“对付前苏联对日本本土的进攻”转向“对付对日本安  相似文献   

4.
闻舞 《环球军事》2008,(22):40-41
今年4月30日,结束了社内12次试飞的日本下一代反潜巡逻机XP-1的首架样机——5501号飞抵日本岐阜,经过一系列检测后,8月29日,主承包商日本川崎重工公司将其交付日本防卫省。9月5日,XP-1的首架样机移至海上自卫队厚木航空基地,今后一段时间内,它将在那里由日本技术研究本部与海上自卫队第51航空队共同进行技术与实用试验,全部的开发研制工作预定于2011年结束。  相似文献   

5.
1974年,一名二战结束30年后仍在菲律宾森林负隅顽抗的日本兵终于投降。这一事件轰动了全世界。30多年后的今天,日本政府和媒体再次获得更加轰动的消息:数名日本兵迄今仍隐藏在马尼拉附近的热带密林里,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拒不接受二次世界大战早已结束、日本战败投降的事实!11月19日,日本《朝日新闻》证实了这一消息,并且报道说,日本政府已经着手安排调查人员火速飞赴菲律宾调查此事。 二战结束近60年,马尼拉东部密林惊现日本兵 日本厚生省的官员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附近的丛林里再  相似文献   

6.
加强武器装备建设是日本增强军事实力的重要物质基础。90年代初,海湾战争一结束,日本就掀起扩充军备的新高潮。从主战装备到电子信息系统,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装备性能不断改善,极大地提升了日本整体军力水平。近2年来,尤其是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日本又公布了一系列新的武器装备计划,明显加大了远程作战装备和攻击性装备的发展力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日本国内民族主义抬头,军国主义思想泛滥,日本政府在明里声称奉行“无核三原则”的同时,背地里却始终没有放弃对核武器的追求。那么,正在积极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致力于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军事大国”迈进的日本,其核实力的发展究竟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水平呢?  相似文献   

8.
俄国十月革命后国内战争期间,协约国利用各种手段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和武装干涉。在远东,日本对西伯利亚的觊觎和军事行动成为当时远东地区国际关系的焦点之一。在西伯利亚军事干涉问题上,日本国内外各政治力量对此态度不一,矛盾重重。最终,在国内外多种力量的作用下,日本的干涉以流产而告结束。  相似文献   

9.
很难简单地用“尚武”二字来形容日本的国民精神。毋庸置疑,近一百多年来,日本既在亚洲乃至世界制造过战争瘟疫,也饱受战争之苦。“二战”结束后,日本在废墟上努力发展经济与现代科技,其发展速度之快令西方政治家发出惊呼:“日本正在从战争  相似文献   

10.
开罗会议后,国民政府从各个方面开始了结束战争的种种准备工作。无论在军事方面如设立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等,还是在政治方面如策反汪伪集团为其所用、收复台湾和东北的准备等,或是在外交方面如处置日本、扶助韩国独立运动和确定对待法越政策等,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但从总体上说,国民政府结束战争的准备是不充分的,这种不充分对于战后中国政治和外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开罗会议后国民政府结束战争的准备工作,将有助于完整地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并有利于推进对于中国战后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