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叫穆会英,是总后一个工程指挥部的统计员。我的爱人叫李彦明,是51036部队的侦察连长,最近,他到我国南疆的前线去了。现在大家都爱说“理解万岁”,我作为一名普通军人的妻子,也想谈谈  相似文献   

2.
“感谢张部长、张政委!有了你们送的这些衣物,我们全家可以过上一个温暖、快乐的春节了!”1958年入伍的老民兵连长刘志能紧紧握住张部长和张政委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3.
我与《中国民兵》结缘,要从10年前在南疆边陲的一次脱险说起。 1994年我在云南边防部队服役。一次,我部巡逻至一个不知名的边陲小寨“歇脚”。村民兵排长热情地款待了我们。晚间轮到我站岗时,民兵排长拿着一本《中国民兵》来“陪”我,让我读几篇文章给他听。他说这是人武部给他的奖品。渺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之夜,我与这位纯朴好学的民兵排长围着篝火边读边讲,一直聊到天明。第二天我意外带走了这本《中国民兵》,想不到这书还帮助巡逻队化险  相似文献   

4.
从作战部队到人武部3年,从刚开始下基层指导工作被别人“指导”到很快变成人武工作的“熟手”,从许多工作力不从心变成得心应手,屡受表扬。有人“挖”我的“成功秘诀”,政委张德宇一语破的:“这小子研究透了《中国民兵》!”事实果真是这样。在张政委要求下,我半  相似文献   

5.
<正>我认识周文好几十年了,但他原是中航工业南京机电的电工机修,我是工艺员,虽同在一个分厂,却因工作没有交集,很少接触,对他也了解甚少。只知道他有个外号叫"不累",个性幽默、随和,每天去单位旁边的面条摊上过早时,一定会喝一碗黄酒。前两年因工作需要,他兼起了分厂外协调度的工作,负责南京机电十三分厂所有需要钣焊、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的零件。兼职初期,我时不时会被他叫住,原来他虽然在车间很多  相似文献   

6.
四菜一汤     
李威 《政工学刊》2008,(2):43-43
我在吉林某边防团当排长时,新兵很多来自浙江。其中一个叫艺帆的新兵,父母做建材生意,家境比较富裕。下连没多久。一次他向我借两千元钱准备过生日。我当时没有拒绝也没有批评他,因为他初到部队,我怕影响他工作的积极性和上进心。我决定通过独创的“四菜一汤”生日宴的形式来教育他。  相似文献   

7.
石头记     
刘文庆 《政工学刊》2001,(11):28-28
主任刚刚成为我的新领导 ,我也刚刚成为他手下的兵。报到的第一天 ,简单面试之后 ,他送给我一份对新同志的“见面礼”———一块洁净却又十分普通的石头。我百思不得其解 ,就莫名其妙地收下了。刚从院校毕业的我 ,自以为知道的很多。因此不屑于做那些细小繁杂的工作 ,一心要做成几件大事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主任是一名老政工 ,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 ,偏偏安排我做一些简单的工作。殊不知 ,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常常搞得我手忙脚乱 ,像没头苍蝇一般无从下手 ,其结果可想而知。看着周围的同事有条不紊地处理手中的事务 ,我真恨不得自己多长几颗脑…  相似文献   

8.
滇西有个阿佤山, 阿佤山上有个上校“扶贫官”, 他扶贫了一村又一村…… 这首流传在阿佤山区的民谣,生动地记叙了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武部政委张廷富佤山扶贫的生动事迹。 沧源佤族自治县是全国特困县,至今全县有8.6万人口尚未脱贫。张政委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决心结合民兵工作,帮助佤山群众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9.
距离他离开我们的那天,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终于有机会平静下来写点关于他的东西。突来的缘分第一次听说他,是从办公室老阿姨的口中,她告诉我,和我同一办公室的一个男同事的父亲写了很多书,好像挺有名的。那时我纯粹出于对同事私人情况的猎奇心理,记下了他的名字,回家上网搜索了下,发现是个研究军事哲学的博士生导师。打开了几篇他写的文章,其中有很多同马列主义相关的内容。这个年纪的我,对这类词汇不甚敏感,所以匆匆看了两眼就关闭了窗口。当时我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并没有想到在一年多后,缘分来得如此的突然和妙不可言,我竟然以他未来儿媳妇的身份,到政治学院拜访了他。第一次见到他,  相似文献   

10.
一张照片记录下的是特定时空里的特殊情景,那么心灵之屏的影像又当如何呢?考入军校的那一天,也就是我入伍的第一天。作为一个有着10年兵龄的老兵,我怎么都忘不了入伍那一天的两个镜头。它们就像两张照片一样,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照片”一:一个满脑袋滴水的新兵蛋子,在军  相似文献   

11.
怀念父亲     
父亲去世已16年了,每当想起父亲,泪水便不由得溢出我的双眼。父亲生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养路工人,由于他工作责任心特强,小学文化的他,领导却放心地让他负责监理很多的公路涵洞,甚至桥梁。父亲虚心好学,常常随身携带着一本厚厚的工作日记,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  相似文献   

12.
滇西有个阿佤山, 阿佤山上有个上校“扶贫官”, 他扶贫一村又一村…… 这首流传在阿佤山区的民谣,生动地记叙了沧源县人武部政委张廷富佤山扶贫的生动事迹。 沧源佤族自治县是全国特困县,至今全县有8.6万人口尚未脱贫。张政委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决心结合民兵工作,帮助佤山群众摆脱贫困。 1997年10月6日,张廷富带着扶贫小组的同志拄着拐杖,带着干粮,背着背包,跋山涉水来到阿佤山的  相似文献   

13.
1996年3月,张开银走上四川雅安市雨城区人武部政委的岗位。他到任时,机关营院、办公楼“脏、乱、差”现象突出,武器库是70年代的瓦屋结构,水、电、警报器“三不通”;干部、职工开会学习挤在一个办公室,室内物品破旧,杂乱无章。面对机关基础设施落后和捉襟见肘的家底状况,张政委带领“一班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方筹集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经过近一  相似文献   

14.
到人武部一年多,我也与《中国民兵》成了一年多的好朋友。开始时,由于我对民兵工作不了解,屡屡碰壁,苦于入道无门。老同志都说你不会的地方就多看看《中国民兵》。这一看,我发现了很多贴近工作的文章,里面有很多破解民兵预备役工作难题的答案。于是,我开始对它“另眼相看”,经常在工作之余捧起研读,有些重要的文章还要看多遍,就像一个淘宝者,找到了一把入门钥匙。  相似文献   

15.
人生有好多难忘的事情,对于我来说,最难忘的莫过于在老山前线的那段日子。 我忘不了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和浴血奋战的亲密战友,更难忘的是那些曾经搅动我感情深潭的片片小事。 我每每想起那片片小事,。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甚至有一种负债感。我决意把它写出来,以了却我的一点心愿。 水土情 1984年7月,部队来到云南砚山县盘龙乡驻训。 当时,我从机关下到连队,和另外几个战友住在一个姓林  相似文献   

16.
马顺绪从戎28个春秋,在武装部部长岗位上就干了12年多,与他工作过的人都说他是个干事业的人,带出了一个又一个先进人武部。 1969年入伍的马顺绪一直战斗在云南前线的血火边关。1986年当南疆的边防线恢复往日的威严与宁静的时候,马顺绪怀着对兰草的眷恋,戴着金灿灿的军功章,来到贵州省清镇县武装部工作。岗位变了,工作对象变了,但他一身的正气没变,工作作风没变,浑身的干劲没减。1986年初,马顺绪被调任镇宁县人武部部长。他的工作调动给家庭带来了不少的困难。马顺绪的妻子在清镇县城一所中学任教,那年孩子才5岁,清镇至镇宁相距100多公里,这一去家庭困难明摆  相似文献   

17.
从小我就立志要穿上黄军装,1964年终于如愿以偿。经过几年军队生活的磨炼,学到了很多军事知识,1970年我退伍回乡后,第二年被任命为厂武装部干事。当我又一次穿上军装的时候,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一晃眼,在武装工作岗位上一干又是12年。12年的风风雨雨,武装工作也经历了企业机构的整编,调整、合并、撤销、恢复的严峻考验。不管我在何方、身置何门,武装工作都永远伴随着我。 1988年元月我调厂行政科当房产管理  相似文献   

18.
1996年11月,组织决定把我从某旅政委调到日喀则军分区任副政委。到日喀则报道的第四天,我就带着工作组到了最边远的边防某团。在这个团二连,一个叫张清甫的四川籍志愿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他在连队已经干了13年,即将退伍。刚入伍时,他头发又黑又密.没过两年头发就掉得差不多了。我问他,你在这里干了这么多年,现在要退伍了,有什么想法?他说:“没什么想法,组织叫走就走,让留就留。”我又问他有什么愿望,他说:“我的愿望是将来长满黑黑的头发。”我想:自己在这里住一个晚上就这么难受,战士们在这里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很多人还落下了无法治愈的高原病,但他们在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却显得那样乐观、那样平静。我是一名领导干部,还有什么理由不干好工  相似文献   

19.
在我30年成长经历中,要感谢的人很多,而在我并不太长的基层部队经历中,最感谢的人就是老万。当初,论级别我是他下级的下级,但因为一次短暂的合作写稿,我们熟识。而他短短的几句话传递出的正能量,对于我的意义就像散落在野草丛中的几点星火,渐渐地燃烧起火势来,一直延续着。  相似文献   

20.
2002年2月9日这天,细雨菲菲,许多人都在忙着办年货。然而,重庆万州区人武部政委张国华却在想着农村的老党员和贫困户。 吃过早饭,张政委在检查完军械仓库的安全情况和到干休所看望了老干部后,立即安排人去买了几袋大米和食品油装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