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河南省邓州市有560名复转军人曾经与雷锋在一个团服役。在离开雷锋38年的日子里,他们牢记“雷锋战友”这个共有的名字,矢志不渝地学习、传播和实践雷锋精神,成为享誉中原乃至全国的“编外雷锋团”。这里介绍的是“编外雷锋团”未曾披露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38年前,河南省邓州市有560名青年应征入伍,非常凑巧的是,这560名青年同时与雷锋一起分到了沈阳军区工兵某团。他们与雷锋同在一个团队,有的甚至与雷锋同在一个排,他们和雷锋一起工作、学习、生活,耳闻目睹了雷锋的先进事迹。人生这次偶然的际遇,使他们从此与一位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560名青年便拥有了一个共同而光荣的名字——“雷锋的战友”。 雷锋的这些邓州籍战友们陆续转业或退伍回到了家乡,他  相似文献   

3.
时值全国开展学习雷锋活动40周年之际,河南省邓州市“编外雷锋团”展览馆落成开放。占地数百亩的“雷锋林”松柏青青。一片葱茏。雷锋并非邓州籍,生前也从未到过邓州,这方土地上为什么会建造此馆此林?只因为雷锋生前的560名邓州籍战友。40年里锲而不舍地学雷锋,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像雷锋那样报国为民,他们的事迹震撼了万千军民心灵。  相似文献   

4.
王建新  丁宅铮 《国防》2005,(4):73-73
45年前,河南省邓州市曾经有560名青年与雷锋一同入伍,战斗和生活在同一个团队里,有的还与雷锋在同一个班排里。他们有幸在亲眼目睹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言行举止的同时,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冶炼,精神得到升华。这些复退转业回到家乡的雷锋战友们,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自发地组成了“编外雷锋团”,数十年如一日地模范践行和倾力传播雷锋精神。邓州市“编外雷锋团”以自己的行动有力地带动了全社会学雷锋活动的蓬勃开展,先后被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国全军学雷锋先进典型,成为我国后备力量战线上一个引以为豪的模范群体。2005年3月5日,…  相似文献   

5.
丁宅铮  闫蕊 《国防》2004,(6):50-51
河南省邓州市湍滨游览区内有一片四季常青的雷锋林,雷锋林里有一座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40米高的建筑,它就是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该馆的外形似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象征着邓州人民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破浪前进。高耸在展馆上方的穹顶似一面飘扬的旗帜,人们说“编外雷锋团”是邓州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护旗人正是邓州市人武部的党委“一班人”。近年来,邓州市人武部的同志们牢记江主席“军队精神文明建设要走在全社会前列”的指示精神,以实际行动高擎“编外雷锋团”这面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旗,为“编外雷锋团”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2004年,董建亚从河南省邓州市人武部政委位置上调任南阳军分区后勤部部长。也许是邓州花州书院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感染了他,也许是邓州“编外雷锋团”那些可敬的战友鼓舞了他,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心系官兵,把官兵的冷暖放在心上。军分区垃圾清运工丁铁锤,今年60岁,像老黄牛一样为军分区拉了20年垃圾。单身老汉和他收养的女儿在外租了一  相似文献   

7.
时值全国开展学习雷锋活动40周年之际,河南省邓州市“编外雷锋团”展览馆落成开放。占地数百亩的“雷锋林”松柏青青,一片葱茏。 雷锋并非邓州籍,生前也从未涉足南阳盆地,这方土地上为什么会建造此馆此林?  相似文献   

8.
历史,有时会那么巧合。37年前,河南省邓州市560多名新战士,入伍来到沈阳军区某工程兵团。他们和雷锋生活在一个团队。有的和雷锋分在一个连,住在一张大通铺上;有的和雷锋一起担任校外辅导员;有的与雷锋同台演节目;有的和雷锋一起出席过沈阳军区首届团代会。他们都听过雷锋的报告,许多战友还坐过雷锋的车。雷锋不幸遇难时,有的还亲自参加抢救。雷锋虽然离开了他们,但雷锋精神给他们的心灵深处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以后的生活中,是雷锋精神一直激励着他们走下来,一走就是35年。沧桑岁月,春秋寒署,他们始终象雷锋那样工作、生活。后来,他  相似文献   

9.
1960年8月,河南省邓州市560名青年应征入伍,被分配到沈阳军区某工兵团,同雷锋一起共同生活、工作了两年,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了伟大的"雷锋精神"。在部队期间,他们有的担任过"雷锋团"团长、营长、连长或班长等部队建设骨干,后来,陆续回到家乡邓  相似文献   

10.
一次偶然的人生际遇,让一份崇高在他们心中永远定格;一个源自于心底的承诺,让他们坚守了近半个世纪。1960年8月,河南省邓州市560名热血青年应征入伍,有幸成为雷锋同一个团队的战友,有的还和雷锋一个连甚至一个班,在与雷锋同志共同生活、工作的日子里,他们耳濡目染,亲身感受和体悟到了雷锋精神的伟大。自此,他们心中也在暗暗立誓:这一辈子要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  相似文献   

11.
5月4日,被聘为“民兵德育教员”的36名河南省邓州籍雷锋生前战友和该市的专武干部们聚集在人武部会议室,研讨交流利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等报刊开展政治教育的情况,南阳军分区政治部的3名同志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万里长江,奔腾不息;锦秀江南,人杰地灵。 在当年郑和下西洋起锚的江苏太仓,有一位孜孜不倦、全心全意传播雷锋精神的退伍军人。30多年来,他坚持搜集雷锋资料,自费开办“雷锋文献资料馆”,义务为社会群体作雷锋事迹报告,风雨无阻传播雷锋精神,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诠释了一名老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就是被誉为“雷锋传人”的“雷锋团”退伍军人石矢。1996年2月,经南京  相似文献   

13.
青衣 《政工学刊》2013,(5):73-73
围绕当年雷锋的模范事迹有很多报道,然而笔者一直十分想知道的是:作为一个年轻的司机,雷锋是怎样开车的?笔者与雷锋当年的战友乔安山和薛三元进行了长谈。透过他们的点滴回忆,雷锋的“车德素描”展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4.
16岁参军,当兵非当雷锋团的兵将雷锋作偶像,言称“我就是崇拜雷锋”发誓做雷锋传人,好事做到了极致做好事,几遇“痴情女”阴差阳错五进“精神病院”,人送绰号“神经蛋”身背“傻名”,多次恋爱受挫被后来成为其妻子的张玉萍姑娘看中,张却被娘家断绝了关系做过20多种生意,次次赚钱干傻事儿也琢磨赚钱,立志做个“‘傻子’富雷锋”  相似文献   

15.
“雷锋——我的战友!”中国11亿人中,谁最有资格说这句话?从广义来说,每一位与雷锋同志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人都有资格宣称自己是雷锋的战友。但从狭义讲——真正与雷锋朝夕相处,在一个班共同生活、工作,目睹和经历了雷锋由普通一兵成为伟  相似文献   

16.
弥江新风     
当年红军长征经过川北山区盐亭县,在弥江两岸留下了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而今,盐亭县8万多民兵和退伍军人在县人武部的率领下,坚持不懈学雷锋,描绘了一幅幅新时代发扬红军精神,走雷锋成长道路的壮丽画卷。 1 盐亭县有着得天独厚的学雷锋“热源”。曾在雷锋生前所在团服役的近800名盐亭籍退役官兵,把雷锋精神带回了盐亭山乡。几十年来,他们既是雷锋精神的实践者,又是雷锋精神的传播者。他们不仅在各自的岗位上继承雷锋精神,走雷锋道路,创雷锋业绩,用自身的言行影响和带动群众,而且坚持经常性地到工厂、学校、车间、乡村讲雷锋故事,教唱学雷锋歌曲,带动了一批批人跟着他们一起学雷锋,形成了盐亭独有的学雷锋的气候。 外号叫“马大汉”的退伍兵马绍碧,在雷锋团服兵役年年是标兵,退伍回到三河乡双马村后,见乡亲们还是肩挑背驮进城赶场,就筹钱买了辆汽车跑运  相似文献   

17.
雷锋,一个伟大的名字;雷锋精神,一种强大的动力。40年前,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从此,一个在平凡岗位上为人民服务的普普通通的人走进了亿万人的心灵,一种崇高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今天,我们学习雷锋,要与时俱进,像雷锋那样爱国奉献,确立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我做起,多小事做起,从本职做起。为纪念“向雷锋同志习”40周年,本刊采编了一组来自各地的特别报道,分为“雷锋故里学雷锋 与时俱进写辉煌”、“雷锋战友忆雷锋 鲜为人知故事多”、“雷锋精神耀神州 雷锋在听队伍中”、“雷锋精神走出门 外国友人道心声”4个部分,获请大家一读。  相似文献   

18.
江苏金坛,新四军茅山抗日根据地所在地,有着光荣的爱国拥军传统。在这块红土地上,金坛市委副书记、市国防教育委员会主任、市双拥领导小组组长张建华,把爱国拥军的拳拳之心化为对军人、对军转干部的深厚感情。金坛籍官兵都亲切地称他为“编外战友”。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南阳军分区紧贴时代特点,积极拓展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不断丰富学雷锋活动的形式和载体,有力推动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前不久,该军分区联合南阳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向邓州"编外雷锋团"学习的决定,并组织召开了"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座谈会"。这个军分区坚持把学雷锋活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叫响"弘扬雷锋精神、军队走在前列"的口号,在全社会持续  相似文献   

20.
在红军时期,有这么两位人物:因他们都姓罗,又相继担任过红四军第二纵队、红四军政委,且关系密切、亲如兄弟,战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们“大罗”、“小罗”.在长达34年的革命友谊中,他们既有革命战友间的生死与共,又有亲如兄弟般的砥砺共进.这两个人的名字,已经镌刻在红色军史上:开国元帅罗荣桓与开国大将罗瑞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