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获取和掌握敌方机密而又准确的情报,对取得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出色的情报保障工作,对取得战役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第一,利用潜入国民党军首脑机关的内线关系,直接获取战略情报.第二,千方百计搜集战场情报,及时了解敌情变化.第三,策动国民党军战场起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1军,是解放战争时期转战华东战场的主力部队之一,由新四军第2师和第4师的部队发展而来。它的前身有一部分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8军。 1945年10月,由新四军第2师第4、第5旅和第4师第9旅,在山东峄县组成新四军第2纵队,罗炳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韦国清任副司令员,赵启民任副政治委员,詹化雨任参谋长,王集成任政治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0军是由原国民党军第60军起义后改编的。1948年秋,全国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在东北的国民党军被人民解放军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奉命从5月开始,对长春守军东北“剿总”第1兵团(指挥新7军、第  相似文献   

4.
大事备忘     
正太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外围和正定至太原铁路沿线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1947年春,国民党军集中兵力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在其他战场转为守势。北平(今北京)行辕为确保华北战略要地,维护交通线,保持与东北的联系,将所属正规军9个军收缩在北平、天津、保定地区及平绥、北宁、平汉铁路沿线,以第94、第16军各一部共7个团的兵力向冀中解放区大清河以北地区实施局部进攻。在石家庄及正太铁路(正定-太原)东段只有第3军2个师、第43军1个师和保安团队守备。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遵…  相似文献   

5.
君威 《军事史林》2010,(9):26-3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第53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在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兵团等部改编组成的。  相似文献   

6.
全国解放战争(含自卫战争)时期胶东子弟兵共分四批出兵支援其他解放战场,四批出兵所形成的分布于各战场的野战和军区部队总计有:4个军、3个师、1个旅、4个大队、又约29个团。本文通过对历史档案资料的细致梳理,廓清了胶东军区四出主力的历史脉络,用史实说明了胶东人民对全国解放战争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君威 《军事史林》2008,(12):18-2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一部改编组成的,其前身是国民党军第111军。  相似文献   

8.
涟水战役不应包含出击陇海路东段和众兴作战李昌华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夏连续取得了出击陇海路东段和涟水、众兴等作战的胜利,将国民党军一部主力牵制在华中战场,强有力地配合了华东野战军主力在中原和华东军区山东兵团在山东战场的作战,完成了把华中...  相似文献   

9.
君威 《军事史林》2010,(12):18-2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8军是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冀南军区部分部队、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和桐柏军区部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0.
君威 《军事史林》2008,(11):21-2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的华东军区所属鲁中南军区部队和济南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整编第96军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一部改编组成的,其前身是国民党军西北独立第7师等部.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后,国民政府重新命名组建的新编第1军、新编第6军(简称新1军、新6军,下同)、第5军、整编第74师(整编前为第74军)、整编第11师(整编前为第18军)是国民党的五大王牌军,也是抗日战场上国民党军队的5支有战斗力的部队。这5支部队在同日寇作战中屡创强敌,成为国民党部队抗击日军的主力。抗战硝烟中诞生的第5军1936年3月,蒋介石接受徐庭瑶考察欧美军队现代化装备后所提出的建议,在南京成立陆军交辎学校。1937年,在交辎学校基础上又扩编建成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杜聿明任团长。全面抗战爆发后,杜聿明率装甲兵团的两个连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装甲兵团撤至湖南湘潭整训,后扩编为第200师。同年冬该师又扩编为新编第11军。1939年1月,番号又改为第5军,杜聿明任军长,下  相似文献   

13.
张海鹏 《环球军事》2012,(22):60-62
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打响。9月19日,济南西守备区总指挥、国民党整编第96军军长吴化文,率部2万余人宣布战场起义。吴化文的临阵倒戈,加速了我军胜利的进程。此役我军全歼济南守敌11万多人,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第一次攻克具有坚固设防大城市的攻坚战,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防御计划,揭开了国共两党战略决战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君威 《军事史林》2008,(3):16-2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诞生于山东胶东半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山东纵队第5旅、胶东军区部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5.
军事科学院原院长郑文翰将军,继出版《郑文翰日记 (解放战争时期 )》、《秘书日记里的彭老总》后,又推出了他的日记系列第三部《郑文翰日记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这次出版的日记,是将军 1951年 4月 10日随其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47军自东北入朝开始,到 1953年 7月 27日朝鲜停战谈判签字为止,历时两年 3个月。日记以亲身的感受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进行浴血奋战的战争风云,记录了志愿军这支光荣的部队指战员们在战场上不怕困难、不畏牺牲的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   1951年 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47军奉命…  相似文献   

16.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战场最先揭开战略反攻序幕,民主联军从吉林以东、长春以西、郑家屯以北、梅河口以南及辽南、热西、冀东等七个重点方向上同时发动进攻,其势如潮涌,纵横关内外。大战结果,民主联军于战略上贯通南北满,一举扭转东北战局,开始掌握战场主动权,迫使东北国民党军转入战略防御,有力地支援了关内战场作战。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是一支有着光荣战史的英雄部队,是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25军、红26军以及由他们组成的红15军团,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新四军第3师等部,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8.
君威 《军事史林》2007,(1):37-4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部队,其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四方面军第31军、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和豫西军区部分部队。  相似文献   

19.
君威 《军事史林》2008,(8):23-2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胶东军区所属部队组成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的辽东军区独立第1、第2、第3师组成的东北人民解放军第5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