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 我从事武装工作五年间,订了《中国民兵》、《西南民兵》、《两用人才报》、《国防时报》。在日常工作中,离不开“两报、两刊”。 自今年九月考入人民武装学校以来,我更仔细地阅读《西南民兵》,从而更深地认识到她的价值,内容上、结构上、排版上都很有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我是个喜好“爬格子”的人,1998年结识《西南民兵》至今,4年多时间与《西南民兵》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我不抽烟,不喝酒,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看报了。在认真阅读《西南民兵》的同时,尝试着向杂志投稿,不久稿件在编辑的精心润色下上了杂志,这对我是个鞭策、促进。从此,我便有了写作的动力,写稿一发不可收拾,陆续在《西南民兵》发表作品10余篇。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那是在2000年10月的一天,我来到镇武装部办事,随手拿起一本《西南民兵》杂志翻一翻,一条关于《香菇栽培技术》的信息,步入我的眼帘,原本我在家种植有香菇,但是由于经验不足,产量和质量不高。突然看到这则消息,很高兴就拿去与农科所技术员商讨,技术员认为书中介绍非常合理,有一定的经济潜力,于是按照书中的要求,大胆尝试,经过一年的努力,产量提高了30%,质量也不错。从此我与《西南民兵》结下了缘。从2001年开始,每年订一份,两年来,版面更新换代,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今年《西南民兵》第一期的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写《爸爸》的练笔文艺,感觉就像写的是自己,因为自己长期在外做工,那  相似文献   

4.
谈起我与《西南民兵》的渊源,还得从头说起。1993年,我调到玉溪军分区任宣传干事。为了开展好工作,我经常借阅有关军事书报刊。为了有的放矢,就得找有关民兵报刊。经过严格比较,《西南民兵》成为我的首选。不仅仅是看目录,看开篇,内文更深深地吸引了我。开始了我与《西南民兵》的亲密接触,并且深深地爱上了她!我们办公室几乎收集有自《西南民兵》创刊以来的所有样本。我担任宣传干事后,每年收集、装订《西南民兵》合订本,就成了我的分内  相似文献   

5.
记得第一次认识《西南民兵》,是1986年10月的事了。我从云南边防某部回贵州探亲,途经某部,顺便去看望战友。我到他的办公室,战友对我说:“你有一定的文字基础,为什么不写点东西?”我说在一线连队,没有什么可写的。他说:“只要做个有心人,还怕没有写的。我给你介绍一本杂志,今年刚创刊的《西南民兵》,她贴进生活,可读性强,是发表作品的处女地。”我仔细翻阅了《西南民兵》,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溢满了我的脑海,一种从未有过的写作冲动兴奋了我的每一个细胞。从此,我和《西南民兵》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我是《西南民兵》的忠实读者,坚持了10年的刊授学习,她不仅使我成长进步,而且改变了我后半生的选择。10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西南民兵》,我仔细阅读,真是如获至宝。后来,我在刊物上看到了战友的大名,令我感慨万千,自己半途而废,感到惭愧。于是,我重新拿起笔,开始向《西南民兵》写稿。当年底,村里换届选举,我被选为民兵连长兼治保主任,订阅《西南民兵》成  相似文献   

7.
我在武装战线上工作20多年,从《西南民兵》创刊开始,我就与《西南民兵》打交道,我喜欢阅读《西南民兵》刊登的每一篇文章,同时又积极为《两南民兵》写稿,当看到自己所写的文章在杂志上刊出时,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西南民兵》从创刊到现在,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在大家的呵护下越办越  相似文献   

8.
今年1月下旬的一天,一向热爱和重视民兵国防教育事业的平秋镇武装部部长欧世先同志,又一次高高兴兴地拿着一份2005年第1期《西南民兵》杂志送给我,他说:“恭喜你又有一篇稿件发表了!”这是平秋镇武装部继2004年度之后,今年又订赠给我的一份特殊礼物。仔细阅读今年第1期《西南民兵》,感觉与往年相比,栏目设置又有了一些新变化,内容也与读者贴得更近了,可读性也更强了。尤其令人喜爱的是“刊中  相似文献   

9.
十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某企业保卫部门看到《西南民兵》,顺手拿来翻看一下,没想到,这一翻,即和《西南民兵》结下了深深的情结。当时,我非常喜欢文学,继而写了几篇反映企业民兵、保卫工作的文章,能否发表,  相似文献   

10.
我去县人武部找“扶贫部长”杨云飞,临别时,他赠我5本《西南民兵》,并鼓励我多写稿。我非常感谢,因为这一天是我的生日,《西南民兵》成为杨部长送我的生日礼物。我爱不释手地看起期待已久的《西南民兵》,被一篇篇报道、一幅幅图片所吸引。读罢《苗岭千里摆战场百万民兵铸  相似文献   

11.
3年前,我做梦都没想到,我从边远山区调进了旺苍县城,这是部领导的关心,更是《西南民兵》杂志为我奠定了基础。我是从1997年开始利用工作之余为《西南民兵》杂志写稿的,当时我在全县边远的九龙乡任武装部长。我把业余时间用于写稿,刊登与否,都把一篇篇拙作寄给贵刊。1998年,贵刊登了我写的一篇“读者来信”,还加了编后,这在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专武部长们个个都为我叫好。自那以后,部领导认为我是个“秀才”,也格外地器重我,同行因此也很尊重我。以后的每年都有几十篇稿件见报  相似文献   

12.
1999年4月,我从野战部队交流到人武系统工作,第一次看到《西南民兵》,便被深深吸引。从此,我与《西南民兵》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日不阅读如隔三秋之感觉。2000年初,同事劝我:“你喜欢《西南民兵》,就给杂志写稿,参与刊物的创作,为心中所爱添砖加瓦。”说实话,虽然从事政治工作多年,讲话稿、总结材料等写了不少,但真还没有动过投稿的念头。经同  相似文献   

13.
《西南民兵》创刊20年的生日就快到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向《西南民兵》说说我的知心话,是《西南民兵》给了我营养,我才有了今天。1996年冬,我退伍回乡,被分配到县人武部工作。政委知道我在部队搞过新闻报道,就把我安在政工科,要求我在新闻报道上多下点  相似文献   

14.
20年前我是一个兵,脱下军装我还是一个兵,从干武装那天起至今,已有21个年头,算是同《西南民兵》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之余,细读《西南民兵》,总感到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一期看不到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西南民兵》自创刊以来,就以独特、新颖、灵活的形式得到广大预备役官兵和社会的认可,是《西南民兵》及时把致富信息送到千家万户,使不少民兵脱了贫,走上致富路,同时使每个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是《西南民兵》促使了我对武装工作的热爱和追求,特别是在业余时间写给贵刊的稿件,每年都有几  相似文献   

15.
要不是走进预备役部队,我或许不会认识《西南民兵》;要不是我对文学的爱好、写作的追求,我就不可能去读《西南民兵》;要不是我在岁月中渐渐成熟长大,也许我就不会读懂《西南民兵》。 人生就是一本书,而《西南民兵》是一份不需要太多付出,就能够给予启迪、指导工作的好刊物,每月都从不同方面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们。  相似文献   

16.
回眸自己走过的路。就经常想起《西南民兵》的好;看到自己取得的一个个进步,就经常记着《西南民兵》的好。提起《西南民兵》的好,还得从15年前说起。1990年底,我从野战部队调入军分区工作。刚到时,对民兵预备役工作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工作显得非常吃力,甚至还闹过张冠李戴说外行话的笑话。工作不久,我第一次看到《西南民兵》杂志,看着上面登载的有关民兵工作方方面面的业务知识和其它单位开展民兵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我如获至宝。从此以后,《西南民兵》杂志就成了我工作上的良师,生活上的益友。通过《西南民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残疾人,而且仅读了小学。我订阅《西南民兵》杂志已经10多个年头了,工作之余、生活之中,一拿起她,烦躁的心情就会平静,生活就会更加充实。通过读《西南民兵》,我的写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成为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名业余通讯员。年年被新闻单位、军分区、人武部等多家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如今,获奖证书和奖品有100多件。这些战绩的取得,都与《西南民兵》的指导帮助分不开。可以说,是《西南民兵》杂志改变了我这个残疾人的人生路,借此征文的机会,让我发自内心地道一声谢谢!谢谢杂志社的编辑老师们。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的一天,科长捧着一本《西南民兵》走进办公室,嘴里直嚷嚷:“莫川,你上了一篇头版头条呢,真不错!”我先是一愣,尔后是一阵激动涌上心头,“真的吗?” 这是真的,今年的《西南民兵》第2期“开卷有益”栏用了我的拙作《有一种情怀》,难以名状的激动和喜悦化为几个字:谢了,编辑老师!  相似文献   

19.
经验交流     
云南省富源县民兵刊授教育10余年来,不断改革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民兵工作“三落实”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发展。自1990年以来,该县人武部连续11年被成都军区评为刊授教育先进单位。其做法是: 一、认识到位,抓好订刊。按照“扎实打基础、反复抓落实”的原则,该部党委坚持年初早计划、早安排、早布署,今年完成“两刊一报”(即《中国民兵》、《西南民兵》,《云南国防》)1996份,与10年前相比订刊数翻了一番还多。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镇党委副书记,1998年4月初走上岗位后,我分工主抓武装工作。自己虽当过几年兵,但对地方武装工作知之不多,怎样指导镇武装部“踢”好工作的“头一脚”,进入“角色”,竟成了我上任后第一道难题。正在我为难之时,镇武装部谭部长给我送来了当年的《西南民兵》第4期,我随意浏览目录时,一个《党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