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段时间,由于伊朗在核问题上态度强硬,很多人都在猜测美国可能在什么时候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而据一位前伊朗外交官透露,美国和伊朗真刀真枪的较量实际上已经开始,只不过双方不约而同地采用“秘密行动”的方式,详细情况不为外界所知罢了。美特种部队潜入伊朗据这位前外交官介绍,美国对伊朗的渗透活动早就开始了,对此伊朗政府心知肚明,只是时机未到,未采取行动罢了。美军特种部队在潜入伊朗境内后,计划扰乱伊朗国内秩序,颠覆伊朗政权,或为美军攻击做准备。匿名接受采访的这位伊朗前外交官说:“伊朗政府清楚美国的这种渗透活动。这表明伊朗…  相似文献   

2.
舰船简讯     
伊朗扩充潜艇舰队伊朗海军总司令证实,近几个月内,伊朗的第3艘“基洛”级柴电潜艇将交货。有迹象表明伊朗正在考虑建立一支更庞大的潜艇力量。伊朗持不同政见组织称伊朗还要购进2艘"基洛"级,而西方倩报机构和外交情报源认为它还将寻求4艘。 1992年n目伊朗得到其第l艘"彗洛"级时还买了约1800枚各型水雷,1993  相似文献   

3.
进入2006年不久,伊朗突然揭开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 的封条,从而使沉寂两年多的伊朗核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而新当选的伊朗总统内贾德多次在公开场合发出排以言论,扬言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这不仅让美国感到不安,更让阿拉伯国家的宿敌以色列感到愤怒。以色列军方向伊朗发出警告:3 月1日将是外交努力的最后期限。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是以色列的不二选择。一柄高悬于伊朗头顶上的利剑正待出鞘。而这柄利剑便是以色列空军。  相似文献   

4.
中东,这个全球最敏感最脆弱的地方,如今成了诸多地区和国家的各种势力、各种派系、各种政治人物“斗狠”与角力的舞台。围绕伊朗核问题,美国航母舰队兵发波斯湾,海湾上空战争空气凝重;而做梦都想把伊朗“从地球上抹去”的以色列,执意采取军事行动打击伊朗核设施,把伊朗先“从地球上抹去”。  相似文献   

5.
承载了几千年文明的两河流域,曾因灿烂辉煌的过往而荣耀,也因命运多舛而令史学家扼腕。持续不断的战火使这片土地千疮百孔、纷争不断,千年文明古国伊朗也随着国际局势的跌宕起伏而浮浮沉沉。特别是上个世纪中期以来,伊朗逐步卷入到世界体系结构变化的大浪之中,因其地缘位置、丰富的能源和宗教形态而倍受瞩目。伊拉克战争结束以后,伊朗首当其冲,成为美国中东大战略的最后一块绊脚石。美伊关系的走向,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姚国会 《环球军事》2009,(21):14-16
10月15日,美国参议院批准一项制裁伊朗的新议案,旨在禁止向伊朗出售石油制品的外国公司参与美国能源部的招标活动。这是继众议院14日表决通过关于加大对伊朗经济制裁议案之后,美国为促使伊朗放弃颇具争议的核计划而采取的又一项制裁行动。众议院多数党(民主党)领袖霍耶就通过这一议案向记者发表谈话称,伊朗核计划对美国的同盟国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7.
就在伊朗核问题愈演愈烈之际,近来有关伊朗将与美国可能“坐下来谈谈”的报道却频频见诸国际传媒。不过,伊朗在危急关头同意与美国商谈的话题并非是自身的核问题,而是令美方同样感到棘手的伊拉克局势——美国奢望得到伊朗“帮助”美国与伊朗双方就伊拉克问题举行对话的提议出自布什政府之口,而且早在2004年4月就被抛到了桌面上。最近两年时间来,虽然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不断施压导致双边关系日趋紧张,但却一直没有放弃与伊朗就伊拉克问题进行对话的愿望。美伊这两个至今尚未恢复外交关系的死对头不谈双边日趋白热化的敏感问题,而却要讨论第三…  相似文献   

8.
两伊战争     
1980~1988年,伊拉克和伊朗为争夺边界领土、打击对方政权而进行的战争,简称两伊战争。整个战争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伊拉克发起全面进攻,伊朗仓促应战,组织防御并反攻(19809~19826);第二阶段,伊朗为夺取伊拉克领土,推翻萨达姆政权,夺...  相似文献   

9.
泳天 《环球军事》2012,(6):16-17
朝鲜和伊朗,一个处于亚洲的东部,一个处于亚洲西部,都因为核问题而引起全球关注,更是为美国所不容。但在2月29日,朝鲜宣布将在与美方“有效的会谈期间”,暂停核试验、远程导弹试射和宁边的浓缩铀活动,并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监督。美国则重申不再敌视朝鲜,同意向朝鲜提供24万吨食品。而对于伊朗,美国从年初开始就曾派遣两艘航母进入波斯湾,对伊朗形成大兵压境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战争过去整整4年之后,美国海军“艾森豪威尔”号和“斯坦尼斯”号2个航母战斗群再次聚首阿拉伯海,伊朗亦在积极进行迎战美军的军事准备。海湾地区战云密布,态势已接近2003年伊战爆发前的情形,只不过美国这次针对的是其所认定的另一个“邪恶轴心国”伊朗。由于美国和伊朗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因此战争难以避免,而如果美国对伊朗开战,将同样会选择在炎热夏季到来之前进行。  相似文献   

11.
孙力舟 《环球军事》2012,(17):27-29
据美国中情局估计,2011年,伊朗有650万至790万库尔德人,占总人口的7%~10%。新华网的数据显示伊朗的库尔德人约700万。近来,随着叙利亚内战愈演愈烈,叙利亚现政府的主要支持者——伊朗,也受到了美国和以色列的多次威胁。近代以来,英、德、俄(苏)、美等大国,都惯于利用别国的少数民族和宗教少数派别,挑起事端,达到削弱对手,扩大自身影响的目的。而伊朗的库尔德人中的一部分,恰恰不仅是少数民族,还是宗教少数派信徒——他们在伊斯兰敦什叶派占压倒优势的伊朗中,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  相似文献   

12.
年初以来,西方媒体关于对伊动武可能性的猜测可谓是“五花八门”,而西方国家对这场战争的态度也不尽一致,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积极主张对伊朗动武,以彻底摧毁伊朗的核能力,其代表者是以色列,该国为此还制订了专门的作战计划;第二种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坚决反对使用武力,主张采用政治和经济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第三种以美国为代表,主张先使用政经手段迫使伊朗弃核,如和平手段无效再动用武力。  相似文献   

13.
1月30日,欧盟领导人在布鲁塞尔举行的非正式会议上一致批准对伊朗和叙利亚实施制裁的决定。而伊朗方面则针锋相对,2月19号,伊朗石油部在其网站宣布,已停止向英国和法国公司出售石油,面对美、欧不断加大的经济制裁和军事施压力度,伊朗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海湾抢油战”已悄然打响,全球石油战略又将面临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在充满新一轮军备竞赛的中东地区,伊朗的军费开支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而经济不景气,通货膨胀、外债负担沉重等又将使伊朗政府更多地关注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放慢军事建设步代,从而使伊朗90年代中后期的军费开支呈现一种低水平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声音     
《环球军事》2012,(5):5-5
“现在是确认对伊朗制裁效果的时期,以色列坚决不能接受伊朗拥有核武装,不排除任何选项阻止伊朗。如果伊朗不放弃核开发,以色列有可能发动军事行动。”——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称.不惜先发制人攻击伊朗核设施。  相似文献   

16.
2006年3月29日下午,联合国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阿根廷常驻联合国代表马约拉尔宣读一项主席声明,呼吁伊朗履行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今年2月通过的决议,恢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同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海军司令萨法里也向外界宣布,伊朗将从3月31日开始在南部波斯湾沿岸及附近水域举行为期1周的各军种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对此,国际分析家普遍认为,伊朗进行的这次演习,是有意让军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以便击退任何外来“威胁”;此外,伊朗选择这一时机宣布实施演习,是针对美国等敌对国家放言对其实施军事打击的一种积极回应,从而向外…  相似文献   

17.
《当代海军》2006,(5):F0013
这是一个多事、多变、多尘的春天—— 就在一场强烈的沙尘暴刮起前后.美国不排除军事手段来解决伊朗核问题五角大楼正寻找打击目标,美国加紧策划空袭伊朗;美国“战斧”拟劈开伊朗防线,袭击伊朗将引发恐怖主义浪潮;英国媒体说,英国政府举行秘密会议讨论军事打击伊朗;伊朗国内媒体报道,伊朗以军演和试射导弹回应日益逼近的战争威胁。  相似文献   

18.
知远 《现代军事》2010,(5):32-32
伊朗2010年2月3日所展示的新型火箭令全世界的防务观察人士都大吃一惊。人们原本认为伊朗会对其现有的助推器进行改进,而不是这种超大型且能够发展成为洲际弹道导弹全新设计。  相似文献   

19.
伊朗核僵局的底线 关于伊朗的核僵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与伊朗人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伊朗民众也纷纷表示,不担心美国随时可能的攻击。一位在美国研究国际问题的伊朗学者认为:与伊拉克不同,伊朗什叶派穆斯林占大多数,在战争威胁面前,伊朗民众只会更加团结;伊朗不论面积和人口都是伊拉克3倍以上,并且已经拥有可以攻击以色列和美军的中程导弹;伊朗与欧洲的关系相对比较密切,英法德积极斡旋核危机就是证明。根据伊朗与英法德3国达成的协议,伊朗已经如期中止  相似文献   

20.
李妍 《环球军事》2012,(6):10-11
目前的伊朗似乎前所未有地接近战争,伊朗局势已成为各方角力的焦点。那么,美伊之战会爆发吗?美国能否打消以色列动武念头?伊朗又会采取怎样的政策和行动?为了使读者较为深入地了解伊朗局势,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原驻伊朗大使华黎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