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疗机:让德军战机晕头转向 1940年6月,德国空军在距伦敦不到100公里的加来地区部署了大量轰炸机。英国人意识到德军已经把伦敦定为了下一个空袭目标。不久,英国情报部门获知,德军已经拥有了某种辅助轰炸机发现目标的无线电设备,这也意味着德国人完全有能力发动夜袭。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7日和21日,伦敦发生多起爆炸,多辆公交车被炸毁,地铁全部停运,截至目前已造成56人死亡、超过700人受伤。目前,仍有40多人住院接受治疗,其中至少6人伤势严重。据专家分析,连环爆炸将会给英国带来多达30亿英镑的损失,它对该国经济产生的影响相当于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而国际媒体亦称,“基地”组织正在将战争从伊拉克转移到欧洲。可以说,不管是对英国,还是对整个欧洲,这次恐怖袭击都给人们造成了心理阴影。伦敦为什么难逃一劫7月7日,伦敦人正沉醉在刚刚得到2012年的奥运会主办权的喜悦之中,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突然降临。在一个小时内连续发生多起恐怖爆炸事件,使英国伦敦一下子从天堂下到了地狱。  相似文献   

3.
正6月3日晚,伦敦发生恐怖袭击。十多天前的5月22日晚,英国曼彻斯特体育馆的亚莉安娜演唱会上的自杀式袭击爆炸,就已造成22人死亡,50人受伤,令世界为之震惊。加之法国巴黎暴恐事件、德国除夕夜骚乱、比利时布鲁塞尔炸弹袭击事件,极端恐怖主义开始向欧洲不断渗透,对欧洲乃至世界都影响巨大。恐袭成为英国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新困境,世界也自  相似文献   

4.
1966年10月22日晚上9时,当英国人打开收音机和电视机的时候,播音员播出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今晚伦敦西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越狱事件。乔治·布莱克,一个为俄国服务的双重间谍,今晚逃出了伦敦的沃姆伍德·斯克拉布监狱。伦敦警察厅刑事部开始大规模的追捕,并封锁了所有的机场和港口,东欧各国的大使馆也处于监视之中,但没有发现布莱克的踪迹,令英国秘密情报局和伦敦警察厅威信扫地。" 布莱克这个间谍的下落,从此就犹如石沉大海。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尘封案件的真相还是逐渐地显露出来了。肖恩·伯克--  相似文献   

5.
英国研制机载自卫反防空导弹导弹系统一种用于战斗机自卫的轻型反防空导弹导弹已由英国航宇公司动力集团开始研制。在伦敦召开的一次电子战会议上,该集团的一份论文提出研制一种在2015年前后用于对付防空威胁的超近程空空导弹(VSRAAM)。英国防部已拨款用于多...  相似文献   

6.
神秘劳工1943年下半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面对盟军日益强大的军事打击,穷途末路的希特勒准备作最后一搏,计划在10个月内向伦敦发射5万枚最得意的新式“撒手锏”V-1火箭,毁灭这座城市,以期打垮英国人的抵抗意志。发射的准备工作是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修建发射场的劳工多是党卫队从荷兰和波兰抓来的。至当年的8月份,100多座发射场已临近完工。伦敦所受到的毁灭性打击威胁日益临近,而此时所有的英国人对这种新式武器还毫不知情。就在这个时候,在鲁昂的一家咖啡馆里,自由法国中央情报行动局情报员弗兰茨向其上级霍兰德报告说,他从两个建筑承包商那里获悉,德国人正在搞一种异乎寻常的工程,它需要的水泥比普通工程要多得多。凭着职业的敏感性,霍兰德断定这个工程将对盟军  相似文献   

7.
7月的伦敦气候宜人,建筑物都掩映在浓浓的绿阴之中。2004年第53届英国范堡罗航空航天展览会于7月19~25日在薄雾青云环绕的伦敦西南小镇范堡罗机场隆重举行。此次航空航天展览会由英国航空航天公司协会简称SBAC)组织,每两年举办一次。据统计,共有来自美国、亚太、东欧、非洲、中东和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家公司展出近年来飞机工业的最新成就。美国:重拳出击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英国挫败恐怖分子炸机阴谋,让无数人长舒了一口气。心惊胆战之后,人们把目光投向这场危机的化解者—英国军情5处和伦敦警察局反恐特别小组。各种赞美、奖励和期望接踵而来,让它们着实尝到了胜利的喜悦。但实际上,这场胜仗还有一个功臣,它虽身处幕后,但却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这就是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巴特工玩命搞到情报炸机阴谋被粉碎后,美国有线新闻网率先披露,英国安全部门能打赢这场漂亮仗,主要仰仗一名打入恐怖组织内部的英国特工,正是他提供了准确的袭击计划。然而,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内幕得以披露。日前,香港…  相似文献   

9.
天蒙蒙亮,信号兵就前来报告:一艘舷号为“F-108”外国军舰跟踪我舰。 巴希洛夫闻言哈哈大笑起来: “啊!老相识啦,英国护卫舰‘伦敦德里’号。”接着他讲了这么一件事:大型反潜舰“马卡罗夫”号前舰长、如今的海军学院教员室主任沙赫罗夫教授,曾开玩笑地建议英国人为增加航速而在舰上装一台洗衣机。英国人颇为机智地回答道:舰上主机不开,仅用一台洗衣机便可追上“马卡罗夫”号。大家都笑了起来。巴希洛夫在沙发上躺了约十分钟,接着又说:  相似文献   

10.
英国媒体披露,英国反恐部门已列出了350多个可能遭到恐怖袭击的目标,并建议英国政府采取防范措施。消息一传出,英国政府立即出面“辟谣”,称没有任何情报显示“基地”组织要对英国目标下手。但没过两天,英国政府6月11日被迫证实,英国和美国停泊在直布罗陀海峡的战舰差点遭了“基地”组织的毒手。此外,恐怖分子还准备袭击伦敦著名的大笨钟。  相似文献   

11.
4月22日出版的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捅出一条惊人的消息——英国国防部大大小小的建筑包括国防部伦敦白厅总部大楼内居然搜出各种型号的窃听器30多个,就连英国国防部情报办公室也被安上了窃听器! 英国国防部大楼挖出了30多个窃听器 如果不是英国国防部一个半月前心血来潮要举办一次绝密的电子安全会议的话,那么自信的英国人做梦也不会想到英国武装部队的核心居然会遭大规模的窃听,一些窃听器可以说是安到了英国人  相似文献   

12.
1881年10月,中国海军官兵驾驶着在英国订造的两艘轻型巡洋舰“超勇”号和“扬威”号,回到了祖国。他们经历了2个月漫长而艰险的航行,穿越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和北太平洋,完成了一次空前的壮举。 力争中国人驾舰回国 1879年11月,负责筹建北洋海军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决定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两艘轻型巡洋舰,委托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帮助办理。赫德随即电令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的金登干与阿姆斯特朗公司签订订  相似文献   

13.
田村 《宁夏科技》2002,(5):93-94,64
这是1974年夏季的一天,两个美国人敲开了英国登山运动员亨利·代在伦敦的家门。亨利·代之前不久接到在情报系统效力的老友的电话、已经知道这两个美国人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做事儿,要专门找他谈谈登喜马拉雅山的见闻。  相似文献   

14.
禹威 《当代海军》2010,(8):62-69
回眸世博会的发展历程,阵阵“海风”扑面而来。自1851年英国“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以来,海洋元素都是每届世博会上的重要内容,1975年冲绳世博会、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以及2012年即将在韩国丽水举办的世博会,更是把主题定位在海洋上,演绎着海洋与世博的恒久之缘。  相似文献   

15.
焦月 《中国民兵》2014,(11):54-55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预备役制度的国家之一,在长期的改革和发展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预备役制度。一直以来,英国政府十分重视预备役部队建设,从马岛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再到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预备役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出色地配合现役部队完成了多样化军事任务。  相似文献   

16.
胡安 《环球军事》2014,(12):40-41
相信每一个到英国伦敦旅行的人,一个必须安排的项目就是去自金汉宫门前领略浓烈英伦风格的卫队换岗仪式。士兵们身上猩红色的制服,头上高高耸起并几乎遮住双眼的熊皮礼帽,一丝不苟的表情以及夸张的队列动作,不仅是英国王室的象征之一,也是伦敦的城市旅游名片之一,吸引着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驻足。  相似文献   

17.
财经     
正◎大陆银行在英国首设分行中国工商银行伦敦分行于当地时间12月1日晚在伦敦宣布正式对外营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地区银行在英国设立的首家分行,也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第一家得到英国相关监管部门授权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说,工商银行收购标准银行公众有限公司多数股权的交易正在推进。  相似文献   

18.
平西备 《环球军事》2013,(19):40-41
2013年9月10日,英国BAE系统集团首次在英国伦敦“国际防务与安全展”上展示其最新研制的BAE146A2R型战术加油机,以满足英空军军费紧缩下的空中加油需求。世人再次关注英伦这一最新武器。因应预算削减而设计纵观历史,英国由昔日“13不落帝国”、全球霸主沦落当今世界二流政治、经济与军事大国、美国小跟班,充分证实了不注重改革与与时俱进将“强极则衰”“落于人后”的道理。随着受欧债危机影响,英国国内生产总值曾于2011年被巴西赶超。  相似文献   

19.
在7·7伦敦爆炸案两周年之际,英国再次遭遇恐怖袭击浪潮:6月29日,伦敦警方挫败了两起汽车炸弹袭击阴谋;6月30日,苏格兰最大的格拉斯哥机场遭到汽车炸弹袭击。英国一时间风声鹤唳。英国恐怖警报不断拉响"9·11"事件之后,美国加强了国内及海外目标的安全警戒和防护级别,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防范和打击可能的恐怖袭击活动,打压恐怖分子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20.
正1725年,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流亡到英国。一天,当他正在河边散步欣赏风景时,一群愤怒的英国人抓住了他。当时英法之间关系紧张,很多英国人仇恨法国人,他们抓住伏尔泰后,把他捆了个结结实实,高喊着:"绞死他,把这个法国佬绞死!"伏尔泰就这样被送上了绞刑架。正在这时,他的英国朋友赶到现场,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