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复杂电磁环境下搜索雷达探测概率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具体分析复杂电磁环境对舰载搜索雷达的影响,针对搜索雷达干扰方式的数学模型,从研究搜索雷达探测概率的角度建立了作战效能模型.以这些数学模型为基础和依据,对海军作战仿真系统中,复杂电磁环境下舰载警戒搜索雷达探测概率进行了多次定量仿真计算,给出了主要数据结果.仿真计算结果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证明仿真计算的结果是可靠的,能够反映复杂电磁环境对搜索雷达探测概率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复杂电磁环境与组网方式对组网雷达探测能力的影响,构建了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探测能力云规则算法模型和探测能力评估模型,然后利用Netlogo仿真平台实现了对3组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组网方案探测能力的仿真和评估.仿真结果表明复杂电磁环境对组网雷达探测能力影响明显,通过调整组网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组网雷达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探测能力云规则算法模型和复杂电磁环境对组网雷达“四抗”能力综合影响评估模型,并按照仿真想定和方案设计,利用Netlog0 3D仿真平台实现了复杂电磁环境下组网雷达探测低空突袭目标的三维可视化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复杂电磁环境对组网雷达“四抗”能力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就一种能力而言,复杂电磁环境对组网雷达抗隐身能力影响较明显,对抗干扰能力、抗低空/超低空突防能力和抗反辐射攻击能力影响较小,但就“四抗”能力整体面言,复杂电磁环境对组网雷达“四抗”能力综合影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干扰情况下的雷达探测区域进行分析,通过目标、雷达和干扰机空间位置关系,对雷达干扰公式进行推导,建立了干扰条件下雷达探测区域三维空间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直观地显示了干扰条件下雷达在空间各个方向的探测范围。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舰载传感器或武器系统论证、设计、试验、评估、训练等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对新型舰载警戒探测与跟踪雷达中频信号模拟器的系统体系和组成进行了探讨,介绍了系统的功能和技术指标,重点研究了软件无线电在雷达中频信号模拟中的应用、雷达电磁环境和目标回波仿真等一些关键技术,包括目标航迹模拟、目标回波模拟、杂波信号模拟、雷达接收天线仿真、雷达天线方向图仿真等.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和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较逼真地实现了海战场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中频信号的模拟.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比较成熟的ADC模型,研究了复杂电磁环境下舰载雷达发现效能ADC模型的描述,进行了实例分析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并对舰载雷达作战使用进行了思考。研究结果可作为制定舰载雷达作战训练计划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舰载雷达面临的电子情报卫星威胁,通过分析雷达副瓣电平,评估电子情报卫星截获能力,构建截获概率耦合模型,提出了电磁静默的反侦察方法。通过仿真证实了多情况下电磁静默时间与截获概率的耦合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该理论优化后的电磁静默战术可较好的满足舰载雷达反电子情报卫星的作战需求。  相似文献   

8.
雷达是现代舰船防御作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舰船的关键探测装备。现代海战进入电子化和信息化阶段之后,舰载雷达性能之优劣,对现代海战的影响颇大。然而,随着现代海上电子战作战环境的日趋复杂和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隐身高速飞行反舰导弹的迅速发展,现代电子侦察技术、现代电子干扰的手段日益增多(干扰功率可达数百千瓦,新型电子干扰机同时能干扰十几个目标),舰载雷达目标自身受到的威胁也日益增大,其生存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亦对舰载雷达技术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因为,新技术是提高舰载雷达性能之基础,亦是推动新型舰载雷达发展的强大动力。鉴于此,世界各国正不遗余力地发展并开拓新型雷达体制及其相关的高新技术,全面提高雷达的战术技术性能,降低雷达自身的脆弱性,增强其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几种预警探测方式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科技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使用,预警探测问题也越来越重要,如何更好地运用预警探测装备已经成为预警探测能力的“瓶颈”。结合实际,对几种装备的预警探测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舰载直升机、雷达哨舰及侦察机等预警探测设备的战术运用,最后给出了这几种预警探测装备的合理战术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现代海战场,为了提高舰艇编队航行和作战时的安全性,需要雷达干扰机对其进行电子支援,雷达探测距离是舰载雷达性能的重要指标,依据舰载雷达有源噪声干扰的原理及特点、对在理想条件下的舰载雷达最小压制距离进行了推导,而后给出了影响其的多个因素,并结合这些因素得出复杂条件下舰载雷达最小压制距离的计算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