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武器装备体系研究的方法论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1  
近年来 ,武器装备体系研究成了复杂系统问题的一个研究热点 ,然而它的概念、根本目的、主要难点等方面的内容还是处于争议状态。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上述内容进行了分析 ,指出武器装备体系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武器装备体系优化 ;武器装备体系优化包括武器装备体系结构优化和面向作战任务的武器装备优化配置两个方面 ;武器装备体系内部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多层网状结构 ,可以用IDEF0等系统分析设计方法进行描述。文中还对体系研究中优化与仿真、静态与动态等辩证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体系结构分析是体系研究的重要部分,依据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的建立原则,从体系的组成属性、组织形式、结构形式三方面构建了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的基本体系、编制体系和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深入分析了各体系的结构功能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最后给出基于复杂网络结构的体系优化理论,可为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的建设和评估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武器装备体系结构优化是基于作战背景、能力需求和资源约束等条件,寻求各种武器装备之间的最佳匹配,使武器装备体系的整体军事价值达到最大的过程。武器装备体系结构优化的基本内容与任务包括层次结构优化、比例结构优化、数量结构优化和质量结构优化;具有基于特定作战任务和基于装备发展战略两种分析视角;研究武器装备体系结构优化的科学方法论是系统论。武器装备体系结构优化的工作流程包括军事需求分析、体系层次结构分析、体系价值综合评估、结构方案优选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结合系统科学近几年发展成果--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 在提出武器装备发展综合集成研讨厅概念的基础上,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集计算机技术、决策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于一体 ,强调把人的思维和思维成果、人的知识和智慧以及各种资料信息集成起来的武器装备发展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5.
体系动态演化是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发展、体系作战能力和体系对抗效能评估优化的基本认识前提。鉴于当前武器装备体系概念理论基于多问题思维视角现状,研究层次、问题形式和技术方法手段复杂多样,以体系演化为切入点,围绕装备体系动态演化的涵义,从体系结构优化设计、体系协同作战过程优化和体系作战效能评估优化3个层次综述了装备体系演化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基于大数据、超网络、认知粒计算的装备体系多学科研究需求,对可能性的技术思路给出可供借鉴建议。  相似文献   

6.
武器装备体系需求生成的质量是靠需求生成综合集成环境来保证的。从武器装备体系需求生成综合集成环境设计要求入手,构建了由分析系统、验证评估系统、管理系统、综合研讨系统及数据库组成的逻辑体系结构,设计了一种开放的分布式、模块化、层次化的软件体系结构,使综合集成环境能够有效地吸收各类商用、专用的软件工具,增强了综合集成环境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为武器装备体系需求生成综合集成环境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OOAgent的作战仿真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战争复杂系统的特性出发,根据面向对象的思想和Agent建模理论,提出了基于OOAgent(Object OrientedAgent)构建战争复杂系统模型的方法。分别从OOAgent模型构建和E2BIO(Entity,Event,Behavior,Interaction,Organization)作战仿真模型体系两方面,研究了基于OOAgent的战争复杂系统仿真模型体系结构。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对面向对象思想和Agent建模理论在仿真系统中的应用建模进行研究,并为战争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提供了一定的建模方法和模型体系构建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战能力的评估是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的作战过程出发,基于任务链整体作战能力作为体系作战能力形成的基本单元的研究分析,设计了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的作战能力评估模型,得出了基于群组模糊广义AHP的评估指标权重方法.通过应用示例验证了该模型算法的实用性,示例结果表明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具有更强的任务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能力需求的武器装备体系结构描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能力需求”的武器装备体系结构描述方法,包括两种描述思路,分别是“从需求到体系”的描述思路和“从体系到能力”的描述思路;以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的形式,给出了武器装备体系结构描述的框架与流程。该方法能为武器装备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提供基础与指导。  相似文献   

10.
雷达预警探测系统装备体系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的装备体系结构是全面提升雷达预警探测系统的体系对抗能力、夺取战场信息优势的可靠保证。在明确了武器装备体系结构优化的主要内容和流程的基础上,对雷达预警探测系统装备体系结构优化中的能力需求分析、体系结构建模、体系效能评估、优化方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理清装备体系结构优化的工作思路,深入研究装备体系结构优化的相关方法和技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使用基于多Agent系统的建模方法对分队对抗进行了“自底向上”地建模;建立了战场的模型,并从属性、行为、规则三方面建立了智能兵力Agent模型;基于多Agent仿真平台——NetLogo,构建了仿真系统,通过对Agent“微观”行为的仿真,获得了群体的“宏观”行为,为战争复杂系统仿真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FoS(Family of Systems)武器装备体系需求生成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作战功能模块设计的武器装备体系需求生成框架,提出适用于该方法框架的基于目标-概念-任务的作战任务需求分析方法、基于任务-功能的作战能力分析方法,从实践角度实现了模块化作战力量建设与FoS武器装备体系模块化、综合化、集成化建设的一体化设计,为武器装备体系需求生成提供了新的方法框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声场波数积分传递函数矩阵法的计算稳定性与精确性,提出基于预估-校正思想的最大截止波数自动选取算法,具有简单可靠、附带计算量小的优点。自由空间球面波算例测试结果表明,传递函数自下而上(单向)求解顺序的计算稳定性相对较差,在声源上方易出现积分核函数非物理发散,需要在不同深度上采用不同的截止波数才能计算出正确结果;而上下对进(双向)求解顺序的计算稳定性与计算精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4.
邵刚  桑作军 《国防科技》2014,35(6):42-45
为提高靶场现有靶标设备的综合利用效率,解决战术射击训练时大量不同型号靶标混合使用中的集中控制问题,采用软件集成方式,设计开发一种模块化、通讯协议自适应的集控系统软件,通过基于XML的协议解析模板,动态匹配不同通讯协议的靶标设备,解决多型设备集成应用问题。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提升了靶场现有设备的利用效率,同时也为靶场其他应用系统的综合集成提供了很好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Agent的网络化防空作战多传感器集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传感器系统的集成与优化是获取网络化防空作战信息优势的关键环节. 首先探讨了网络化防空作战条件下多传感器资源的构成和特点,给出了信息源集成和信息集成的思路,建立了多传感器系统的闭环控制信息融合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多Agent的多传感器系统管理体系和综合集成框架,为构建具有智能化的多传感器协作系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顶置武器站具有系统组成类型复杂、子系统间存在耦合作用的特点,导致多学科协同仿真的优化模型难以建立。通过Adams、Simulink分别建立了顶置武器站机械系统及控制系统模型,并在多学科优化设计平台Model Center中对该机电联合仿真模型进行系统集成;在此基础上,以顶置武器站稳定精度为目标函数,采用一阶差分模型对炮控系统比例系数及积分系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并采用设计探索优化器对该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顶置武器站稳定精度多学科协同优化模型设计周期短、计算效率高,为下一步进行顶置武器站多工况、多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装备作战试验目标、内容、流程和方法、组织指挥、评估的5维概念设计框架。从提高装备综合战技性能、确定装备编配运用原则、检验优化装备体系结构3个方面,明确了装备作战试验的目标定位;对装备作战适用性试验和装备作战效能试验2项主要内容进行了论释;提出了装备作战试验的组织实施流程,列出了外场实装、内场仿真、等效推算和一体化试验方法;构建了基于信息系统的装备作战试验组织指挥能力的构成框架;给出了装备作战试验评估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步骤。可为装备作战试验顶层设计和创新研究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临近空间信息系统综合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航空和航天信息系统相比,临近空间信息系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为了评估临近空间信息系统的综合效能,重点探讨了系统在目标连续监视时基于ADC计算综合效能的方法,给出了整个系统可用度、可信度和系统作战能力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大口径榴弹引信为例,建立了引信质量多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了评价指标的量化标准,并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引信产品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以量化的评价结果排列引信质量的顺序,从而得出引信质量的综合评判结果。  相似文献   

20.
对人员交通类场所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将人员交通类场所归纳为简单通道、复杂通道、候机(车)厅、进出港厅等组件。针对简单通道和进出港厅,采用“人员流量法”和“人员密度法”两种方法计算人员荷载;针对复杂通道,采用空间上分解为流线、时间上分解为阶段的方法计算人员荷载;针对候机(车)厅,按照设计容量确定人员荷载。并给出了一个包括国家铁路、地铁的综合交通枢纽换乘层人员荷载计算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