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佟瑞坤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13,29(7):40-43
在前人《儒林外史》结构研究的基础上,从作品主旨与结构的关系入手,通过对作品"史"的动态考量,指出了作品叙事方法背后的历史逻辑,揭示了作品结构的内部主线和外部组织形态,并阐释了这种结构方式对表现小说思想内容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3.
鲁迅作为“左联”的领导者和成员之一,积极支持《北斗》的创办,并在该刊发表文章10余篇。他控诉国民党杀害“左翼”文学作家的暴行,悼念革命烈士;讽刺和揭露国民党文化宣传的瞒和骗行为的实质;批评当时某些青年不健康不合情的行为及其所受的传统文化消极面的影响;支持社会主义的苏联,表达对无产阶级专政历史作用的看法;表达自己的翻译观,并对繁荣革命文学创造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引进及翻译外国优秀文学作品和文化成果。现代知识分子正是通过报刊杂志这一中介,对社会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初日本东京的《浙江潮》是中国留日学生的爱国主义阵营,它与留日期间的鲁迅关系密切。鲁迅在《浙江潮》时期发表的译作内容主要为科学论文、文艺作品等,主要通过文艺活动挽救危亡的祖国。鲁迅的《浙江潮》活动对于鲁迅的人生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佟瑞坤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07,23(1):87-90
关于《儒林外史》的主题,至今众说纷纭。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从这部讽刺小说中找出作者的价值判断。书中所讽刺的各种人物,归于一点,在于学问或人格的“伪妄”。而小说的价值判断标准,即为“真儒”的人格学问之“真”和他们“礼乐兵农”的济世方案之“实”。所以,人才观念上的倡真反伪和社会主张上的弃虚返实,即为小说的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6.
7.
1946年2月14日是人类 历史上重要的一天,一台名叫 埃尼克的电子计算机悄悄降 临人世。当时,它并不引人注 目,但它开辟了人类科学技术 的新纪元,预示人类社会将进 入一个崭新的新时代——信 息时代。 在电子计算机出现23年后,网络又降临人间。1969年美国国防计划署建立了作为军用实验网络的阿帕网。阿帕网迅速膨胀,最终形成一个把不同局域网和广域网连接起来的互联网。这就是因特网。如今,因特网已广泛应用于医疗、交通、金融、贸易、军事等各个领域,用户以每月递增。10%-15%的速度扩大,预计 相似文献
8.
人们把来无踪、去无影的电子叫“幽灵”。把变幻莫测的电子战叫“魔法战争”。那么,究竟什么是电子战?电子战是怎么样发生发展起来的?电子战在信息化战争中是个什么角色?未来的电子战是个什么样子?让我们带着这些问号来共同研究信息化战争中 相似文献
9.
莫云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04,20(5):71-72
文学的严肃性和艺术性决定了不能认为“戏说”之作是文学手法的创新 ,文学创作应遵循一定的“度” :宣扬人性之美 ,尊重历史传统 ,坚守文化立场。 相似文献
10.
兵器自从问世以后,一直都是硬邦邦的玩意儿。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冷兵器自不待言,热兵器也都是钢筋铁骨的硬家伙。从枪械、火炮,到坦克、军舰、战机都是硬兵器。人们把传统的热兵器战争比喻为“打钢铁”。此话一点不假。可是自从信息技术走进兵器王国,兵器走向导弹化、电子化、智能化、信息化,来无踪、去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