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备动向     
日本决定向美国购买导弹防御系统 日本媒体前不久报道,日本政府近日已决定购买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 日本政府的计划是争取最终构筑由“爱国者-3”(PAC-3)导弹和装备在“宙斯盾”驱逐舰上的海基拦截系统组成的导弹防御系统,用于拦截中短程弹道导弹。海基拦截系统主要用于拦截处在大气层外飞行段的导弹,未能被拦截的导弹则用PAC-3在  相似文献   

2.
利用最小能量原理,构造一种简易战术弹道导弹(TBM)弹道用于攻防对抗仿真;依据美国"爱国者"反导导弹PAC-3基本拦截原理,构造了一种逆轨拦截反导弹道模型;利用上述攻防仿真平台,计算分析拦截弹最佳拦截制导方式(中、末制导交班点的确定),分析拦截弹过载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防空导弹末段拦截弹道导弹的作战效能与防空导弹火力单元的部署位置密切相关,合理的战斗部署是成功反导的前提和关键.分析了防空导弹末段反导的条件和反导防御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防空导弹反导杀伤区纵深和相关射击诸元的算法.然后,使用末段低层和末段高层反导火力单元组成双层防御系统,对防御从一个方向和从扇区来袭弹道导弹的反导火力单元部署位置确定模型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对防空导弹末段反导的作战使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现代军事》2008,(12):15-15
美国导弹防御局(MDA)计划于2009年年初开始“爱国者先进能力-3”(PAC-3)区域防御系统新型拦截弹的首次拦截飞行试验,这种新型拦截弹被称为“导弹段增强”(MSE)型PAC-3。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称,美军方4月26日在太平洋上空进行的一项反导试验中摧毁了一枚巡航导弹和一枚短程弹道导弹,这是美国反导试验同时拦截两枚目标导弹。美军从位于考爱岛的太平洋导弹靶场发射了一枚短程弹道导弹,海军的一架飞机发射了巡航导弹靶弹,"埃里湖"号"宙斯盾"导  相似文献   

6.
论证了反导导弹对战术弹道导弹弹头进行迎头拦截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对机动弹头,在反导系统能测出其机动加速度的条件下,研究了迎头拦截最优制导律的数学模型及其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航空自卫队中期防卫计划可以看出,在促进“爱国者”导弹六群体制的早日配备的同时,今后要在性能上加以提高的改进计划也具体化了。对此,美国雷锡恩公司与“爱国者”导弹国产化主要生产厂家三菱重工磋商,正式向航空幕僚监部提出了引进、采用性能提高型“爱国者”导弹(包括美国陆军 PAC-2型的性能)的提议。据估计,这种“爱国者”导弹增加了具有反导能力(反战术弹道导弹能力)的PAC-2的能(在刚刚结束的海湾战争中,美国陆军以此拦截了伊拉克部队的“飞毛腿”导弹),就像陆上自卫队的“霍克”导弹系统采用P3I程序从基本型“霍克”(BH)转到改进型“霍克”,再进一步提高性能,更新为改进型Ⅰ、Ⅱ、Ⅲ那样,航空自卫队的“爱国者”导弹系统也将采用美国陆军的P3I结构并融进航空自卫队特有的J选择软件,更新为功能加强型,以此为目的的引进和改进是有效的。人们将密切注视雷锡恩公司今后的对日姿态。  相似文献   

8.
美国导弹防御局2月12日宣布,其"机载大功率激光武器"于11日在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的穆谷点海军航空兵基地内进行试验,并准确击中一枚弹道导弹。据悉,这是美军"定向能"激光武器首次完成导弹拦截试验。美国导弹防御局指出,"定向能"激光反导武器系统测试成功,表明美军有能力同时打击多个敌方发射的弹道导弹。恰在一个月之前,中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也取得成功。印度也宣布将于3月10日至15日实施第4次反导试验。一时间,反导成为国际军事领域的热门话题。那么,目前反导拦截的技术手段究竟包括哪些?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新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美国国会1999 年3 月决定加速发展“最具前途”的高层战区 导弹防御系统, 所以有关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的新策略近期成了全球讨论的热点。文章从描述 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基本配置和拦截试验出发, 简要介绍了美国的 弹道导弹防御计划。最后指出, 弹道导弹防御的核心思想是以数量庞大的精确制导武器摧毁来袭弹道导弹, 在战略导弹防御的三个阶段实施反导作战。  相似文献   

10.
文虎 《环球军事》2009,(16):24-26
经过多年经营,日本列岛目前已成为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枢纽和关节点。美国除在这里部署先进的反导型“宙斯盾”舰和“爱国者”PAC-3防空导弹外,其弹道导弹预警侦察机和监测船也是东亚地区的常客,而美军在日本的地面预警和情报处理能力也代表了美军在反导系统建设领域的最高水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驻日美军导弹防御体系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