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晋察冀地区的党组织和八路军第115师一部、晋察冀军区部队共同创建的被誉为“华北抗战堡垒”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在八路军总部的正确指挥下,在粉碎日伪军的多次进攻和疯狂“扫荡”以及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挑衅的基础上逐步巩固和发展起来的。本文着重论述1939年至1942年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与日本侵略军的激烈搏斗中巩固和发展的历程。 120师主力东进,巩固冀中抗日根据地 1938年9月至12月召开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根据形势的发展,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为了完成“巩固华北”的战略任务,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决定、八路军第115师主力、120师主力和129师主力先后挺进冀鲁地区,协同当地军民更加广泛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发展人民武装力量,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2.
对少奇是党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不仅领导开辟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而且在领导创建华中敌后根据地和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中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战略方针,坚持向敌后发展,把发展敌后游击战争作为华中工作的中心任务1938年秋,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批判并基本克服了三明的新投降主义错误,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在战区和敌后,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毕中”的方针。会议还决定撤销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受党中央的委派,从1939年到1942年初,担负起领导…  相似文献   

3.
华中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在江苏淮海、盐早地区创建的苏北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敌后19块根据地之一。1945年夏季,苏北抗日根据地,北达陇海路与山东抗日根据地相联,南至宝应、盐城一线,与苏中抗日根据地相依靠,西临运河,与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相呼应,东濒黄河,有20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整个区域面积为4.2万平方公里。苏北抗日根据地由于地扼华中、华北联系的枢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是华中敌后抗日…  相似文献   

4.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方针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因其成绩卓越、经验丰富,曾被毛泽东赞誉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①,“华北抗战的堡垒”,其经验“足以成为各地如何唤起民众以密切配合抗战的模范”。是“沦陷区民众抗日斗争的导标”③。8年抗战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歼灭日伪军30多万人。随着对敌斗争的发展,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壮大。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的1945年11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野战军和地方军发展到32万多人,基干民兵扩大到9…  相似文献   

5.
1943年初至1945年8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也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恢复、再发展,华北抗日军民对敌展开大规模攻势作战,直至全面反攻,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时期。这时,邓小平担任第129师政委、中共太行分局书记,1943年10月又任中共北方局代理书记。他就如何巩固抗日根据地问题,总结出了一个重要思想:掌握抗日根据地建设规律,巩固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隐蔽地积蓄革命力量,准备胜利反攻。据此,邓小平和刘伯承(1943年9月赴延安)领导晋察冀边区军民,对敌展开了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斗争,为实现全面反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彭德怀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他作为华北军分会副书记、八路军副总司令,从1937年9月协助朱德率领八路军挺进华北敌后,至1943年9月离开华北抗日前线返回延安,在华北敌后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战斗了整整6年。他以非凡胆略和精湛指挥艺术,创造性地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提出的战略方针和战术原则,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1937年──1940年彭德怀在创建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寇围攻扫荡和反顽斗争等…  相似文献   

7.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山东军民的浴血奋战和艰苦努力,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连接华北与华中两大抗日根据地的枢纽.作为全国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全国抗战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八路军第115师发挥了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8.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方针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在八年抗战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歼灭日伪军30多万。随着对敌斗争的发展,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壮大。到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11月,该根据地“野战军和地方军发展到32万多人,基于民兵扩大到90多万人,形成了以张家口为中心的晋、察、冀、绥、热、辽纵横数千里,人口达4000万的战略基地”①,被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誉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②;“华北抗战的堡垒”;其经验“足以成为各地如何唤…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根据各抗日根据地的发展状况及未来作战对象的变化,着眼于全国斗争局势的需要,适时确立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调整了战略部署。这一战略方针的制定与实施,不仅保存了人民军队的有生力量,加强了华北、华东解放区的基本阵地,而且在东北建立了强大的力量和巩固的根据地,这对最终取得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山东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它位于黄河下游,东濒黄海、渤海,西传津浦铁路,南至俄海铁路,地处南北交通要冲,海上交通发达,是联结华北与华中的枢纽,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南接华中,北连平津,与晋察冀和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成鼎足之势,对坚持敌后抗战具有重大意义。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山东游击战争战略意义重大。”①1940年3月他强调指出:巩固着重于华北。发展则应着重鲁苏皖豫鄂五省,目前请特别注意鲁省②。中共中央北方局指出:“山东是华北持久抗战的重要战略基点之一,是开展华中与新四军…  相似文献   

11.
抗战爆发后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统一整编为新四军 ,这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一个巨大胜利。新四军一成立 ,中共中央根据抗战的形势和任务 ,及时地作出了新四军东进 ,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 ,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 ,这是抗战初期我党对新四军行动作出的十分重要的战略决策 ,它为开创华中地区抗日战争新局面 ,乃至夺取整个抗日战争胜利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新四军东进 ,发展华中战略方针的确立   1 937年 1 0月 ,经中共中央的努力 ,国共两党代表团多次谈判 ,终于达成协议。1 2月国民党政府军政委员会宣布南方八省 1 3个地…  相似文献   

12.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是坚持华北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向冀鲁豫平原发展的战略基地,它东起平汉路,与冀鲁豫区衔接,西抵同蒲路,西北面与晋绥区相连,北至正太路,与晋察冀区相邻,南迄黄河,包括晋东南、冀西、冀南黄河北之豫北部分地区。作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主要组成部分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是晋冀豫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第129师、第115师344旅以及山西抗日决死队第1、第3纵队,遵照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战略部署、战略方针,在八路军总部的统一指挥下,在同日伪军反复激烈的较量中,共同开辟和创建起来的。本文…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坚定地贯彻中共中央"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始终坚持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并成功地建立起苏北抗日反韩统一战线,胜利地实现了江南新四军主力北上,开创了华中抗战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晋绥抗日根据地,东起同蒲、平绥铁路,西至黄河,南至汾(阳)离(石)公路,北达绥远省之包头、百灵庙、武川、陶林一线,包括了山西省西北部及绥远省东南部,境内辖地46个县。行政上划分为晋西北、大青山(绥远)两个战略区。抗日战争时期,晋绥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第120师、决死队第2、第4纵队,遵照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方针,在同日本侵略者反复激烈的斗争中,共同开辟和创建的晋绥抗日根据地,既是陕甘宁边区东面的屏障,又是中共中央联系华北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的枢纽,在战略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1940年夏季,华中抗日根据地开始征收公粮.皖南事变后,公粮征收成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税收的主要来源.为确保各阶层合理负担公粮,华中抗日根据地政府每年夏秋两季征粮前都修订公粮征收条例,调整征收政策.虽然在1941年春后,华中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顽围攻,有些地区居民的公粮负担有所增加,但总体上并没有使根据地居民负担过重.华中抗日根据地公粮征收,不仅满足了当地的军需民食,动员了根据地居民积极抗战,而且扩大了中共在华中乡村地区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 ,冀中军民在中共冀中区党组织的领导下 ,敢为天下先 ,不怕艰难困苦 ,不怕流血牺牲 ,在冀中平原大地坚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并创建了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第一二○师挺进冀中 ,增强了冀中的抗日武装力量 ,进一步巩固发展了根据地。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第一二○师主力挺进冀中 ,对于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以105个团的兵力,在华北广大地区对日本侵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这次作战的酝酿形成过程大致如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展开后,日军中国派遣军在政治上加紧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进行诱降,积极扶植汪精卫伪政权和伪军。在军事上先后占领汕头、厦门、南宁、南昌等地,同时对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和“囚笼”封锁,巩固华北抗日根据  相似文献   

18.
1940年的夏秋,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第四个年头,八路军的迅猛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游击战的积极展开,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于是,日本在加紧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活动的同时,把进攻的矛头重点指向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加紧推行“肃正建设计划”,企图分割、封锁、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  相似文献   

19.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华中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部署,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它东濒黄海、东海,西至汉水及武当山脉,南迄浙赣线,北抵陇海铁路,处于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华中地区建立了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皖江、浙东、湘鄂赣、鄂豫皖等抗日根据地,统称华中抗日根据地,面积25.3万平方公里,人口3420余万,并有147个县和40余座城市。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八年抗战中,共对日伪军作战24602次,歼灭日伪军448410人。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时,华中地区的主力部队新四军发展到刀…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十分丰富,是无产阶级政权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核心是民主政权建设;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关键是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是巩固民主政权的根本保障。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刘少奇亲自主持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打开了华中抗日游击战争的新局面,为中国民主政权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