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军联合作战战场电磁频谱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战场电磁频谱管理热点问题,详细论述了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美军联合作战各级指挥机构中频谱管理机构的职责、频谱管理方法,以及频谱管理方案的制定程序、内容等问题,并归纳总结了美军进行战场电磁频谱管理的经验,为未来联合作战中的战场电磁频谱相关问题提供积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避免舰船编队作战过程中电子设备间的电磁干扰,提高电磁频谱分配的准确性和快速性,需要对编队实施电磁频谱管理。文章首先提出编队电磁频谱管控的整体方案,并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基于表上作业法和范例推理相结合的电磁频谱管理辅助决策算法求解编队频谱分配问题。利用该算法实现频谱分配功能,对于减少决策失误、缩短分配时间、提高舰船编队电磁频谱管理能力,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电磁频谱作为一种横跨陆、海、空、天等多个作战域的战略资源,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日渐凸显,世界主要军事强国都加强了电磁频谱领域作战能力的建设。近年来,美军在电磁频谱领域采取了多项措施,以构建更强大的电磁频谱作战能力,重塑其在大国竞争中的电磁频谱优势。梳理美军电磁频谱作战概念的发展演变,剖析美军电磁频谱作战的概念内涵,从政策法规、组织编制、指挥控制、装备技术、实战训练等方面分析美军电磁频谱作战建设发展举措。结合实际,从加强顶层设计、调整编制结构、优化指挥体系、研发新型装备、强化实战训练等方面得出电磁频谱作战建设发展相关启示,为电磁频谱作战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参战力量多元,各种各样的电子信息作战装备同时应用于战场,加之敌方激烈的电磁干扰以及民用电磁设施的影响,使得战场电磁环境极其复杂,可用频谱资源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强战场电磁频谱实时管理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电磁频谱,达成最佳作战目的.本文正是基于对战场电磁频谱实时管理这一重要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对未来作战中进行战场电磁频谱实时管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适应作战新概念和电磁频谱技术发展,开展战场电磁频谱管控体系结构建模研究。从电磁频谱管控特点分析入手,阐述了战场电磁频谱管控体系设计的原则,提出了基于指挥架构、力量编成和管控能力的战场电磁频谱管控体系架构。按照DoDAF2.0架构,从作战视图和系统视图两方面,构建了战场电磁频谱管控体系结构模型,给出了指挥体系、管控力量、管控能力以及三者关系的可视化描述。  相似文献   

6.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磁频谱管理效能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磁频谱管理效能评估问题,提出一套系统地效能评估方法.首先对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一种多模型混合的效能评估方法,最后对整个过程中效能评估的流程进行研究.通过实例仿真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复杂电磁频谱下的电磁频谱管理效能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
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参战力量多元,各种各样的电子信息作战装备同时应用于战场,加之敌方对我进行激烈的电磁干扰以及民用电磁设施的影响,使得战场电磁环境极其复杂,可用频谱资源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强战场电磁频谱实时管理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电磁频谱,达成最佳作战目的.本文正是基于对战场电磁频谱实时管理这一重要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对未来作战中进行战场电磁频谱实时管理有很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罗小明  池建军 《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36(11):159-162,167
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中电磁频谱管控分布性、实时性、动态性等需求,基于MAS理论与技术,对战场电磁频谱管控原型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了设计.论述了战场电磁频谱管控的工作流程,建立了基于合同网协议的多Agent模型,并按照BDI体系架构技术,对战场电磁频谱功能Agent、职能Agent和应用Agent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设计...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从电磁频谱管理的角度谈如何提高综合抗干扰的能力。在为什么要加强频谱管理方面,分析了电磁斗争的战场在哪里,无线电装备发展对频谱管理的需求,并提出了在电磁频谱上采取积极电子防御的观点。在如何加强战场频谱管理方面,提出了建立频谱管理体制、增加感知能力和发展装备等观点,并提出了在无线电装备中增加频谱管理功能和打击敌方干扰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对抗样本攻击与防御为代表的反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对智能电磁频谱感知系统的扰乱与欺骗,已逐渐发展成为电磁频谱作战智能攻防的关键技术。本文分析了近年来以对抗样本攻击为典型样式的先进电磁频谱攻击和防御技术手段,并以几种典型的基于深度学习的通信信号调制识别模型为对象,研究了智能攻击技术的作用机理,仿真分析了基于扰动能量最小准则的对抗攻击效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智能攻击技术的特点,并阐述了该技术带来的影响。最后借鉴发达国家国防科技发展的经验,给出了启示建议,强调应高度关注智能系统脆弱性问题,要提前布局开展相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应用研究,避免出现“先建设后打补丁”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