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舰载导弹超视距攻击误差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超视距引导的导弹攻击,导弹对目标的捕捉能力取决于引导配系的引导精度和导弹本身的技术、战术性能。本文提出了影响舰舰导弹超视距攻击误差的三要素,给出了导弹射击概率偏差的计算方法,并就对平台延伸定位法,反向延伸平台定位法和GPS定位法的定位误差进行分析,指出了引导站的安全角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直升机引导条件下舰载反舰导弹对目标超视距攻击产生的射击影响。分析了舰载直升机引导误差、发射舰艇定位误差、目标机动误差、导弹飞行误差等对导弹超视距攻击的影响,构建导弹超视距攻击仿真模型,并开发仿真实验平台,通过仿真实验平台分析和检验不同误差条件下导弹超视距攻击效果,为部队进行战法、训法提供训练平台,解决部队针对性训练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用直升机引导超视距导弹攻击目标的需求,对直升机超视距引导定位的误差来源进行探讨,利用微分原理求解三角形误差的方法,建立惯导大地法、航姿大地法、双向定位法三种不同引导定位方法的误差求解模型。利用误差来源数据进行编程解算模型,最后得出定位误差分析结论,为舰载反舰导弹精确超视距攻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反舰导弹对目标信息迟滞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标信息迟滞(延误)情况下的导弹攻击是导弹超视距攻击的一种常态。以直升机引导反舰导弹实施超视距攻击为例,在全面分析反舰导弹超视距攻击射击误差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反舰导弹捕捉概率模型,对目标信息迟滞对导弹捕捉概率的影响进行了精确定量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并对导弹超视距攻击的引导与实施提出了建议与要求。  相似文献   

5.
超视距目标指示是中远程舰舰导弹作战运用的基础。在分析目标指示数据误差形式的基础上,根据超视距目标指示的原理和舰舰导弹解命中原理和寻的雷达捕捉目标的原理,建立了基于指示站位置的超视距舰舰导弹目标捕捉模型,采用Monte Carlo法对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指示站位置对舰舰导弹捕捉概率有明显的影响,得到了求取指示站合理位置的方法,该方法对提高中远程舰舰导弹的作战运用效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导弹超视距攻击的目标指示信息的误差会直接影响导弹攻击的准确度。为了实时并准确地计算出超视距目标指示信息的误差大小,分析了使用中继法进行超视距目标指示的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坐标投影以及坐标旋转的误差分析方法。根据仿真计算,与传统的误差分析方法——蒙特卡罗法——进行比较,说明了所提出方法准确性高、计算速度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海天 《当代海军》2005,(7):64-66
我方——武器装备虽呈现弱势,特别是在攻击能力方面不在长处,比如:舰舰导弹、舰空导弹还处于中程攻击距离上,难以做到先敌打击的目的。但,在中、近距导弹攻击和防御能力方面,仍具有一定的抗击能力,尤其是在近防系统上,我国自行研制的“保卫”近防系统,可以连续抵御敌方三至四个波次的饱和攻击,击毁敌来袭导弹的成功率在96%以上。另外,我方还具天时地利的自然和人文优势。战略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来,M国的全球战略越来越明显,其新政府加速推行世界单极主  相似文献   

8.
针对舰载雷达不能为超视距导弹提供超视距目标指示问题,分析了超视距导弹使用中的目标指示要求,结合舰载直升机性能及作战方法,运用舰艇机动学中的有关理论,建立舰载直升机引导超视距导弹攻击模型,归纳总结了计算结果,得出若干规律.为舰载直升机在超视距目标指示中的行动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舰舰导弹攻击时使用雷达方式的不同,可将舰舰导弹攻击主要归结为三种样式,即其他兵力引导攻击样式、被动雷达攻击样式和主动雷达发波攻击样式。衡量各个攻击样式优劣主要考虑攻击的隐蔽性、命中率和发挥武器最大射程等三个因素。为此建立舰舰导弹攻击样式选择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从衡量各攻击样式优劣的三个主要因素出发,对模型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了以其他兵力引导攻击为最佳攻击样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舰空导弹编队反导拦截决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舰空导弹拦截反舰导弹的作战使用问题,是海军对空防御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而舰空导弹对反舰导弹的拦截决策又是此课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立足于海军对空防御作战的实际需要,利用0-1整数规划的方法,研究编队在受到敌多发反舰导弹攻击情况下,舰空导弹对反舰导弹进行拦截的最佳拦截方案的统一优化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1.
反舰导弹超视距攻击作战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了反舰导弹超视距攻击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目标探测、引导攻击、武器使用效果等模型,并给出了仿真中有关问题的处理方法、计算机仿真流程.所建立的模型和采用的方法对海军其它作战样式的计算机模拟仿真也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应导弹动态性能指标检验的迫切需求,开发了基于制导武器的分布式半实物仿真系统。充分利用仿真模型构建一体化思想,将整个半实物仿真系统按其功能划分成若干个网络节点,采用弹道仿真工作站集中式分布的星形结构进行分布式系统仿真。仿真软件借鉴Windows操作系统消息、事件驱动方式,采用客户/服务器运行机制,基于VC++软件开发工具实现了半实物仿真系统中的数据采集、视景驱动的多线程开发,修正了视线角误差,从而确保了导弹动态性能检测精度;实现了导弹攻击过程可视化仿真,较准确地再现了制导武器在不同干扰条件下的攻击过程。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导弹攻击区解算方法忽略双方态势变化等问题,提出运用深度置信网络的导弹攻击区分类模型。根据导弹命中情况与目标机动间的关系,将导弹攻击区划分为五类。通过分析影响导弹攻击结果的态势参数,构建导弹攻击结果预测模型。在实验部分,结合重构误差和测试错误率确定深度置信网络的网络结构,通过逐层提取数据法分析模型参数特征并且讨论微调数据的采样方式。使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有效性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深度置信网络运行速度和预测准确度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满足实时性和准确性要求,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GPS+GLONASS观测的高精度、快速定位与定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战争中 ,导弹发射阵地的高精度、快速定位与定向是实现灵活机动作战 ,有效地打击敌方目标 ,保障野外实战生存能力的需要。首先 ,重点论述快速构筑导弹发射阵地的实施过程以及GPS +GLONASS组合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最后 ,通过使用连续 2 4h的观测数据分段试验计算 ,结果表明 :利用GPS +GLONASS组合系统 ,在 2 0min时间内可以完成对导弹发射阵地的高精度定位、定向任务  相似文献   

15.
未来15年将是地(舰)空导弹大发展的15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中目标的防区外攻击,战术弹道导弹的威胁以及无人驾驶飞机的广泛应用,要求地(舰)空导弹具有更大的射程、更高的火力密度和更精确的制导控制。这就从客观上提出了发展新一代地(舰)空导弹的要求。由于相控阵雷达的进一步成熟,精确制导控制技术的突破,为新一代地(舰)空导弹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过近10年的开发,第4代地(舰)空导弹已进入发展中期。今后15年将是这一代地(舰)空导弹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为了更换第2代地(舰)空导弹,也必将是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16.
超视距反舰导弹射击方式优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射击方式的选择是反舰导弹作战使用的重要内容。在超视距作战需求的牵引下,传统视距反舰导弹的射击方式受到了巨大挑战。为优化选择超视距反舰导弹的射击方式,建立了两种常用射击方式的导弹捕捉概率模型和目标机动模型,给出一种典型条件不同目标机动航向的导弹捕捉概率,结果表明采用有前置量方式射击无法有效提高超视距导弹的捕捉概率,甚至在某些典型条件下还低于无前置量方式射击的捕捉概率,指出无前置方式是超视距反舰导弹射击的优选方式。  相似文献   

17.
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目标选择方法主要采用"先入为主"和"录取对比"方法。从影响目标选择的误差因素出发,对这两种目标选择方法的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都是基于选择点的预定目标选择方法;且由于受自控终点散布误差和目标机动误差的影响,基于选择点的预定目标选择方法不适应超视距应用。蒙特卡罗仿真表明,预定目标上释放冲淡干扰时,基于选择点的预定目标选择方法已基本不具备预定目标选择能力,超视距情况下正确选择预定目标的概率低于0.2。  相似文献   

18.
从网络中心战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网络中心战条件下导弹作战的概念;从导弹作战系统入手,结合网络中心作战样式,分析了网络中心战条件下导弹作战系统内部结构;从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导弹作战的概念和结构,建立了网络中心战条件下导弹作战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从作战想定出发,突出战场制信息权的重要性,制定了作战对策,形成了导弹作战对策的结论;最后提出了加强我军导弹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相对体制雷达测量系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引导精度,已经过多年研究和努力,它是起伏误差和动态误差的综合产物.采用目标信号分离与滤波可进一步提高制导精度.首先可大大减小目标的起伏误差(约减小1/2).在大大减小目标起伏误差的新条件下,重新综合起伏误差和动态误差,可大大提高引导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