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铝合金中的镁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铝合金中镁的含量时,酸度、干扰元素、干扰抑制剂的加入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通过大量实验的反复验证,确定了测定铝合金中镁元素含量的最佳工作条件,并在最佳工作条件下测定5个标准试样,准确度高,从而证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本方法测定镁的范围为:0.005%~5.00%,检测限为:0.015μg·mL^-1,特征浓度:0.07μg·mL^-1。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分析纯草酸钠试剂中微量钾的方法。优化了原子化测量条件,选择了电离抑制剂,研究了共存元素对测定的影响。用本方法可测定0.016 ̄2.00mg/L的微量钾,加标回收率为96% ̄105%,10次测定的变异系数小于2.0%,检测限为0.008mg/L。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污水中微量铬的方法。优化了测量条件,试验了水溶性有机溶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烯醇对测定有增敏作用。还试验了常见离子的干扰情况,除了磷酸外,其它离子不干扰铬的测定。灵敏度为0.040mg/L/1%,检测限为0.017mg/L,铬含量在0.020 ̄8.0mg/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在99.2% ̄103.5%之间,变异系小于4.3%。  相似文献   

4.
用硝酸加高氯酸(15:5)湿法消化处理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蛎虾中的锶,锶浓度在0.50-20.00m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19mg/L,回收率在96.48%-103.44%之间。含锶为1.00mg/L的样品11次测定的变异系数小于1.0%。  相似文献   

5.
利用从石墨管两端进样的方式,根据气相中氯化物分子吸收信号的变化研究了氯化物对测定锡的干扰机理。结果表明,氯化物对锡的干扰主要是由于在气相生成了SnCl,以及凝相中生成了SnCl2两者挥发损失因而造成干扰。使用铜加抗坏血酸的二元混合物作测锡的基体改进剂可消除干扰。  相似文献   

6.
原子吸收法近年来已较多地应用于测定血清中的微量元素。对于血清中的铜、锌、铁等元素的测定,通常采用干法灰化或湿法消化来处理样品,也可直接用稀硝酸稀释样品。但这些办法都有缺点,干法灰化易引起元素的挥发损失,湿法消化由于加入的酸量较多而带来较高的空白,用硝酸稀释样品的办法则喜事倍数过大,影响测定的准确性,对于含量较低的元素则检测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广泛采用的原子吸收和分光光度分析,其理论基础是朗伯——比耳定律,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浓度c和吸光度值A成正比.在理论上,它们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但是由于各种误差的存在,表示c和A的关系的各个试验点,实际上并不严格的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分析工作者常常需要进行繁琐的线性回归分析.为此,我们应用PC机,使用BASIC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并用于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人发中锌的含量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选用单芯聚氯乙烯绝缘铜导线和铝导线为实验材料并模拟火场条件,制备铜、铝导线搭接形成的一次短路痕迹、二次短路痕迹、火烧痕迹、过负荷痕迹和接触不良痕迹,为识别和分析铜、铝导线搭接痕迹并客观地认定火灾原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技术具有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节能环保等优点,其氧化陶瓷膜具有阳极氧化膜和陶瓷喷涂层的双重优点,能够克服铝合金硬度低、耐磨性能差的缺点,在军工、机械、电子、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要介绍了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性能、生长机理及技术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该技术实际应用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采用便携式搅拌摩擦焊设备,对3mm厚的7A52铝合金薄板进行了焊接,对焊接头的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进行了观察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焊接头可分为动态再结晶区、热-机影响区和母材3个区域,而没有明显的热影响区。动态再结晶区组织发生再结晶,生成细小的等轴晶粒;热-机影响区有塑性变形流线,且范围较窄;母材区保持着原来的轧制组织。接头硬度的最薄弱环节在热-机影响区。接头抗拉强度达到母材的70%左右,能够满足战场应急抢修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声焊接铝合金箔材的工艺修复处理表面腐蚀受损的2A12CZ基体,并利用Quanta200型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截面形貌及箔材与基体之间界面表面断口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从截面来看,箔材与基体之间大部分发生了焊合,界面分界线大部分消失;从机械脱开的界面断口来看,其表面微观形貌表现为鳞片状及韧窝状的典型金属型断口形貌。这说明在给定条件下,焊接部位大部分呈冶金结合。最后对铝台金箔材与铝合金基体之间超声焊接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微弧氧化技术的恒电流方式,在含有Na:SiO,和KF等电解质的溶液中制备了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及Cu加速盐雾腐蚀试验,研究了电解液中Na:SiO,和KF质量浓度对微弧氧化层结构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微弧氧化层厚度和表面粗糙度随Na:SiO,和KF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微弧氧化层的耐蚀性取决于其表面粗糙度和厚度,粗糙度小、具有一定厚度的致密微弧氧化层耐蚀性好。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铝合金装甲的抗弹性能,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hesis,SHS)与热压(Hot Pressing,HP)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在7A52铝合金表面制备TiC陶瓷涂层.对所制备的涂层材料进行了形貌、结构、显微硬度以及抗弹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该陶瓷涂层具有硬度高、韧性好、组织致密的特点,能够显著提高7A52铝合金的抗弹性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克服铝合金薄板焊接接头强度偏低、韧性不足的缺点,用ER5356焊丝对不同厚度的2A12铝合金板材进行了手工氩弧焊接,并采用超声冲击处理对焊接接头进行全覆盖强化处理。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处理和未处理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结构,对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分析了超声冲击处理改善2A12铝合金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铝合金焊接接头经超声冲击强化处理后,6 mm和4 mm厚板材对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17.4%和23.7%,延伸率分别提高了28%和44%,焊缝表层组织得到明显细化。分析认为:晶粒大幅细化、组织致密化和缺陷减少,是超声冲击处理改善铝合金焊接接头抗拉伸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超声深滚工艺处理了2A12铝合金、2A11铝合金的超声波焊缝,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硬度测试、残余应力测试、有限元应力分析和拉伸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焊缝处理前后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超声深滚处理可以去除焊缝表面的超声波焊接压痕,降低焊缝表面的应力集中.超声深滚处理后,结合界面的焊接残余应力由处理前焊接状态的56 MPa转变为处理后的-44 MPa.此外,超声深滚处理产生的塑性变形使结合界面发生进一步的动态回复,形成较为均匀的层状亚晶组织.超声深滚处理后,超声波焊缝的平均结合拉伸力提高了约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