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往今来,很多人都为李广未能封侯而替他鸣不平。但熟悉西汉历史的人都知道,李广曾在汉文帝时因军功任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是文帝、景帝领导下的一员干将,以骁勇善射著称,其勇令匈奴畏服.时称之为“飞将军”。武帝即位,李广又受武帝领导,职位上得到数次升迁,先召为中央宫卫尉,后又任骁骑将军、右北平郡(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等职。武帝为臣服匈奴,命李广为前将军,从大将军卫青出塞长驱远征出击匈奴。李广不善远征,曾数度迷路,虽有误军事但并未为之所动。公元前119年在漠北之战中,李广受命迂回匈奴单于侧翼,又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终未封侯,留下了一段“李广难封”的历史遗憾。  相似文献   

2.
“程”指程不识,“李”是李广,两人都是汉武帝时北击匈奴的名将,但李广在历史上的名气却要大得多。也许是因为李广人生际遇更坎坷,更有戏剧性,而且他又是汉代另一个著名悲剧人物李陵的爷爷。而李陵——是司马迁心中永远的痛。无论因为什么,太史公的确在李广身上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和情感。相比之下,程不识要逊色得多,程只是作为《李将军列传》中的陪衬角色出现的。但是,从军事学的角度来看,“程李将兵”却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有中国特色和气派的将兵方略,可谓两峰并峙,难分伯仲。在这方面,我们不应该“厚李薄程”。  相似文献   

3.
马梅 《国防》2006,(12):73-75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著名诗篇,在我国可谓广为流传。诗中提到的龙城飞将”,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飞将军”李广。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南)人,西汉名将,历经汉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征战40余年,参加战斗70余次,一生都是在与强敌匈奴的战斗中度过的。骁勇善射李广是战国末期秦国名将李信的后代。出身将门的李广,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从小就喜欢骑马射箭。他家有祖传的射法,加上自己勤学苦练,逐渐练就了一身能骑善射的硬功夫,百发百中。他在任右北平太守时,有一次…  相似文献   

4.
对“李广难封”的原因,史学界有不同看法。对此作客观分析,有助于正确认识作为一个将帅所应具有的素质。李广是西汉名将,猿臂善射,解鞍却敌,富有传奇色彩;力战边郡,刭身绝域,结局令人悲惜。李广历事文、景、武三帝,一直是高级将领,或任边郡高级官吏。汉武帝即位后,李广以不惑之年,入为未央卫尉;六年后为陇西太守、卫尉,在九卿之列。雁门兵败,免官家居。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李广又被起用,拜为右北平太守,四年后升为郎中令。几次出击匈奴,李广先后为骁骑将军、后将军、  相似文献   

5.
李广张弛有度的治军模式,有利于大兵团远程奔袭作战,减少了行军中繁文缛节造成的不必要消耗。李广作战指挥的主要特点是依托障塞、烽燧和长城进行防御作战,有效地遏止了匈奴骑兵的进犯,但未能与汉军车、步、骑兵优良装备和协同作战的优势有效结合,从而限制了其作战效果。皇权专制政治的影响、汉朝对匈战略的调整和个人性格的不足,是造成“李广难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战争不仅是敌我双方力量的较量,而且是指挥员主观指导能力的竞赛。一个指挥员有什么样的性格,平时往往会影响部队的士气和情绪,战时甚至直接与战局的成败相关,三国时,关羽败走走城,地失身亡,很大程度上败于他的骄傲自大,汉将李广,一次带百余骑兵与数千匈奴兵突遇,他马上令随从们下马,随便躺在草地上,匈奴兵见此,恐有埋伏,赶快撤走  相似文献   

7.
曲维加 《政工学刊》2006,(10):39-39
西汉时期的李广和程不识都是当时的名将,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对他们做了一番对比。这两个人“俱以边太守将军屯”,都担任同样的职务,但管理方式大不相同。李广部队“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程不识则正规得多,“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薄至明”。纵观李广军旅生涯,作战技艺高超,胆识过人,尤其擅长骑射,令敌人胆战心惊;关心士卒,与士兵同甘苦,这是很难得的。但管理松懈,根本不注重军人作风养成,自由散漫,平时人人自便,甚至夜间连“击刁斗”巡逻等勤务都一律免除,更不用说登记等基础工作了。程不…  相似文献   

8.
汉朝招降匈奴策略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史实与考古材料 ,得出汉朝对匈奴实施招降战略理论的观点。汉朝迫于匈奴外患 ,长期奉行招降匈奴策略。贾谊“三表五饵”招降策略 ,具有很强的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汉武帝是贾谊招降策略积极奉行者 ,招降成绩也最辉煌。在汉匈双方实施招降对抗互动过程中 ,招降观念开始泛化 ,招降保障体系也逐渐完善 ,影响了汉匈战局和汉匈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汉初以来,匈奴日益强盛。昌顿单于以“控弦之士”三十余万,东败东胡,北服丁零,西逐大月氏,使中国北方原各自为政的“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汉武帝时期,匈奴统治区域东起今朝鲜边界,横跨蒙古高原,向西与河西走廓、湟水流域的氐、羌相接,南面延伸到  相似文献   

10.
座落于珠江畔的广州市二轻局武装部副部长李广闻,被人们誉为城市人武战线上的能手。李广闻“能”在哪里?广州市工交战线人武部政委郑大浪向我们介绍说:“二轻局是广州市最大的企业系统,有二十个公司,二百七十个工厂,职  相似文献   

11.
“咚咚锵、咚咚锵”,春节前夕,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武装部组织民兵敲锣打鼓将一幅“光荣之家”的牌匾送到本镇军属李广寅老汉家中。褒扬老汉养育的3个儿子,昔日在镇上争当优秀民兵,如今在军营比翼齐飞的事迹。 年过六旬的李广寅老汉在小镇上很有名气,被誉为能“统管团、营、连军官的老民兵”。老汉自小就崇拜民族英雄岳飞,常怀一颗尚  相似文献   

12.
联邦德国军事历史研究局为了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于7月7日举行“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51周年学术报告会”,邀请正在该局访问的军事科学院研究人员徐晓村和李广起作题为《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报告。  相似文献   

13.
上学去!咱退伍兵的新追求退伍之后干什么?上学去!退伍兵李广回答你的声音一定是响亮的、快乐的。今年2月20日,李广参加了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举行的那场后来被媒体争相报道的隆重而特殊的开学典礼。在那场典礼上,身穿迷彩服的李广走上前台,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大原校长杨叔子手中接过教学用书。接着,李广转身后一个斩钉截铁的标准军礼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相似文献   

14.
李广清,一生从政,从未当过兵,可他对“兵”有种特殊感情,对“武”深深地眷恋。一邵新煤矿是个有2000多名职工的国家中二型企业。一度时间,一些地方推行企业改革,出现撤并武装部的现象。这个矿个别同志也认为“民兵工作该松一松了”。李广清和一班人感到,坚持人民战争思想  相似文献   

15.
凝心聚智“一班人”信息化不是信息话。如何把加强信息化建设不停留在嘴上,而是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一直是河北省邯郸某预备役旅党委“一班人”冥思苦想的问题。这天,正翻阅《邯郸成语典故》一书的预备役旅张忠顺政委突然把目光定格在“胡服骑射”这条成语上。“胡服骑射”讲的是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受匈奴进攻赵  相似文献   

16.
“美马计”我们知道美人计是三十六计之一,利用美人计往往能够出奇制胜,但在两军对垒时,利用“美马计”,同样也可以取得意外的成功。最初使用“美马计”的是战国时的李牧,当时李牧为赵国名将,在镇守雁门关时,曾见匈奴有良马数百匹,在酷热时赶到河边洗浴,李牧眉头...  相似文献   

17.
在西北黄土高原腹地陇中,镶嵌着一座距今有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天水,自古“关陇喉舌”的军事重镇。诞生在这里的人文始祖伏羲、爱国将领李广等无数的有志之士,以他们的悲与壮、血与火,为今天的人们留下深刻的启示:“国防要强大,国家必富强”。 在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天水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部门继承前人爱国奉献的光荣传  相似文献   

18.
常惠,山西太原人。幼年家贫,少有大志,爱学习,喜习外国事,机智勇敢,威武不屈。因功封为长罗侯。公元前100年。匈奴且鞮侯单于初立,对汉表示友好。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武帝嘉其义,乃遣中郎将苏武持节送还留汉的匈奴使者,并带大批礼物赠送单于,答其善意。常惠自奋应募,以假吏身份随苏武等百余人出使匈奴。  相似文献   

19.
吟诵王昌龄这首千古流芳的名诗,人们就会想起关锁陇、陕、川门户——陇上重镇天水,这个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曾养育西汉著名的“飞将军”李广。如今,新崛起的天水预备役师,在锻造国防后备精锐之师的事业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无私奉献,艰苦创业,铸造辉煌。1994年初夏,兰州军区司令员刘精松上将视察该师后连连称赞:“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20.
赵充国(公元前137—前52年),字翁孙,陕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后迁金城令居(今甘肃永登西北)。他“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尤其擅长骑射。(《汉书·赵充国传》)由于他生长在与羌、氏、匈奴等族毗邻、杂居的边地,故通晓西北各族民情。赵充国历经西汉武帝、昭帝、宣帝三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