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日本侵略者自1894年10月24日军事 入侵我国东北起,至1945年9月5 日关东军被消灭止,对中国东北人 民进行了长达51年残酷的法西斯殖民统治。其侵略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厂,搜刮之甚,举世罕见。然而,50年后的今天,对这一悲惨的历史,有许多人开始淡忘了,年轻的一代则对此知之甚少。更为严重的是在日本总有那么一些人不仅不承认日本过去的侵略罪行,甚至公开发表抹杀、歪曲这段历史的言论,这是中国人民尤其是深受日本浸略者长期殖民统治东北人民所不能容许的。本文全面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东北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侵略行径和对中国东北人民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  相似文献   

2.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九一八"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由部分原东北军、农民暴动武装、义勇军等组成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据黑龙江省抗日战争研究会统计,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约10余万次.  相似文献   

3.
长征赞     
张晖 《军事史林》2006,(10):30-36
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以武力霸占中国东北,进而觊觎整个中国.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救国主张和与国民党停战抗日的三项条件,号召并发起了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抗日救亡运动.而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所在的苏区根据地连续发动了五次"围剿".  相似文献   

4.
王洋 《军事史林》2013,(2):35-38
1928年6月,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了东北王张作霖。正在关内处理撤兵事宜的张学良化装赶回沈阳,很快接掌东北大权,及时稳定住局势。此后,集国仇家恨于一身的张学良,看透了日本侵略者的图谋,经过反复缜密的考虑,张学良决定与南京国民政府达成妥协,改旗易帜,实现全国统一,以此来与强大的日本势力抗衡。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为东北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东北抗日联军第11军军长祁致中就是其中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位,他的经历很典型地反映了东北抗日联军发展的曲折历程和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6.
东北抗战的14年中,各阶层民众、各民族在东北义勇军、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军中同日本侵略者、日伪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国内外局势的变化,决定了东北各民族抗日斗争的鲜明特点,这就是抗日斗争从自发性转变为有组织性,还有抗日斗争的群众性与广泛性,斗争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坚定性。探讨东北各民族抗日战争的特点有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潘宏 《军事历史》2004,(1):76-76
20世纪30年代,苦难的东北首当其冲地承受着外敌入侵的民族灾难,马占山因贫困受诬,怒上黑虎山落草为寇。但在面对日本侵略者时,他毅然率众投军、保境安民,后因屡建战功得到赏识和重用。日军侵占吉林、辽宁后,马占山临危受命,代理黑龙江省主席,坚决抵住日寇和汉奸的联合进攻,曾血染嫩江平原。面对强敌,因得不到国民党中央政府的支持,哈尔滨最终陷落。马占山无奈独闯敌营施以缓兵之计,他会见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出席了由本庄繁包办的筹组东北“自治”的“四巨头会”,在与鬼共舞的日子里,面对众将的不解与民众舆论的一片哗然,马占山的心境怆然欲泣…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期间,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敌、英勇奋战,历尽艰辛,坚持不懈,长期独立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钳制与消灭了大量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到1945年苏联出兵前,与日伪军作战数万次,使日军在东北死伤17万余人,伪军死伤5万余人。抗日联军也付出了3万余人的代价。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从战略上配合了全国抗战,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东北的抗日前沿阵地上,活跃着一支英勇的国际纵队——韩国抗日武装。他们蒙受亡国灭种之耻辱,肩负抗日复国之重担,英勇战斗,为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为世界特别是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1931年以前,东北韩侨抗日武装独立自主地开展了一系列抗日复国的军事活动;1931年以后,中韩实现联合抗日,予日本侵略者以更大打击。本文以1931年为界,对东北韩侨1931年前后的抗日军事活动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10.
905年1月,吕正操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他出生的这一年,日本帝国主义通过日俄战争,从沙皇俄国手中夺得了对中国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少年时期的吕正操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家人和乡亲们的压迫与屠杀,从此立下了当兵打日本、报仇血耻的志向.1922年春,吕正操17岁时参加了东北军,开始了他漫长的军旅生涯.  相似文献   

11.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用职权产党领导的在中国东北地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人民军队,它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同日伪军进行殊死斗争.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九·一八事变后,一些爱国的有民族气节的东北军官兵和民间武装组织起来抗日,在1932年曾经形成了为数多达30万人的东北义勇军,不过这些武装基本上由旧军人和绿林来统率,没有正确的统一的政治领导,组织涣散还排斥共产党人员进入.1932年至1933年日本出动了5万兵力连同收编旧东北军建立的伪满洲国军,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东北义勇军基本上打垮,剩下少数人员退往关内或者苏联.  相似文献   

12.
江洪 《国防》2012,(9):72
有一个段子,说两名研究当代影视艺术的日本留学生请教中国教授启之先生,中国电影《地雷战》是不是真的?教授不假思索地告诉他们,电影是虚构的,但它是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日本留学生遂请教授一同观看电影,并问,中国人憎恨日本侵略者,为什么日本队伍前总有大量中国军人开路,为什么有那么多中国人帮助侵略者?面对学生假装真诚的得意面孔,教授竟一时语塞.  相似文献   

13.
继抛出可耻的“二十一条”之后,日本侵略者以攫取路权为手段将侵略魔爪伸向全东北……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政府认为这是一个独占中国的良机,企图乘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之时,建立远东霸权统治。日本夕务省政务局长小池张造在外相  相似文献   

14.
我军最早获得军衔的人众所周知,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是在1955年10月。然而,早此10年,毛泽东主席就曾分别授予6位同志以将、校军衔,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1945年,苏联红军挥师进人我国东北对日作战,与中国军民一道打击日本侵略者、是年9月,驻东北苏军...  相似文献   

15.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东北全境的侵略行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得日本侵略者在东北长驱直进,如人无人之境 1927年4月,日本组成陆军大将田中义一内阁。侵华狂热分子田中一上台,就明确了对中国积极侵略的方针,强调解决中国问题是内阁的重大使命之一,急欲吞并中国东三省。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政府召集外务、陆海军省官员、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及驻华文武官员于东京外相官邸举行“东方会议”,会议制定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地沦落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不甘心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到处点燃了抗日救亡的烽火。义勇军、救国军、大刀会等抗日武装,神出鬼没地打击侵略者。但是,蒋介石国民党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东北的抗日武装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日军大规模讨伐下,相继失败,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几支抗日武装仍顽强地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1936年,中共东北地区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武装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总兵力3万余人。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中,冀中平原传颂着一个让日本侵略者胆战心惊的名字.将军回忆说,直到自己调到晋绥军区任司令员时,还看到过日本人的报道说,他们捉住了冀中军区的吕正操. 他曾任张学良的副官,参加了西安事变;他1937年加入共产党,率东北军691团抗战.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率部驰骋在冀中平原,铸造了平原游击战中的传奇历史.建国后...  相似文献   

18.
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门户。1938年3月24日至4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取得了歼灭日军万余人的重大胜利。台儿庄大捷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诚然,这  相似文献   

19.
杨靖宇将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的主要缔造者、组织者之一,他领导东北抗联一路军英勇奋战在南满、东满大地上,在极其艰苦的斗争环境下,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有利地配合和支持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中功勋卓著,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光荣,在东北抗日战争中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秦迪 《军事史林》2023,(3):15-22
<正>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一支人民武装,为打败日本侵略者、赢得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39年至1940年,东北抗联遭受严重挫折,尔后大部转移到苏联境内长期整训。在此期间,抗联始终没有停止抗日斗争,而是陆续派遣小部队返回东北从事敌情侦察等小群游击活动。本文整合相关史料,对东北抗联小部队的出现与派遣,面临的敌后困境及其历史地位作一考察分析,以期拓展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