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助人即助己     
何华 《政工学刊》2005,(6):60-60
一位大学老师在语文课上,给学生们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盲人夜晚出门总喜欢挑着一盏灯笼,而这照明用的灯笼对一个盲人来讲似乎没有什么意义,这是为什么?”学生们的答案五花八门。“他是给儿子买的灯笼。”“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吧。”“他想隐瞒自己睛睛看不见的事实。”……可能,这些答案都各有道理,因为这样一个怪异的问题,按常理推断是没有什么合理的答案的。但,随后这位老师说出了正确答案——盲人是为了给别的视力健康的人照亮和提醒,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心中装着一盏明亮温暖的灯,为别人着想正是他心中的明灯。然而,在日趋…  相似文献   

2.
在机关工作时,经常邀请一些专家教授到部队讲学。一次,我们请驻地讲师团一位教授来讲授科学发展观。路上,我谦恭地说:“今天有劳您了,准备这节课您一定费了不少心。”他哈哈一笑:“小伙子,这样的课我讲的多了。我经常给省市领导和大学生讲课,你们这儿只是一个小课,算不了什么。”授课时,不知是口误还是粗心,教授竞把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说成了以人为本。无独有偶,前几日,我有幸聆听了一位“权威”军事理论研究员的讲座。在讲到军队历史使命时,他竞接连两次说成“三个发挥、一个提供”,字幕上也先后出现五处明显的错字和句式错误。工作中,这样的事并不鲜见,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3.
韩兵 《政工学刊》2007,(8):16-16
《墨子》里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墨子有一个非常得意的门生叫耕柱子,他在求学问道的过程中老是挨墨子的批评,觉得自己很委屈。因为在众多门生之中他是公认最优秀的,老师的批评让他感到面子上很难看。有一次,墨子又批评他,耕柱子就问墨子:“老师,难道在您这么多学生当中我是最差劲的吗?”墨子听后丝毫不动肝火地对耕柱子说:“假如我要上太行山,你认为我应该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耕牛来拉车。”耕柱子答道:“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马来拉车。”  相似文献   

4.
温氏妙语     
前不久,在一本杂志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来自越战归来的士兵打电话告诉父母,他想带一个朋友一起回家,他朋友在越战中受了重伤,少了一条胳膊和一条腿。他想和我们一起生活。他的父亲对他说:“像他这样残障的人对我们的生活会造成负担的,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不能就这样让他破坏了,  相似文献   

5.
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医学院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对他的学生说:“当医生,最重要的是胆大心细!”说完,便将一只手指伸进桌子上一只盛满尿液的杯子里。接着再把手指放进自己的嘴中。随后,教授将那只杯子递给学生,让这些学生学着他的样子做。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影响     
佚名 《政工学刊》2013,(11):75-75
故事一:很多年前,美国芝加哥有一个名叫阿尔·卡彭的人名声大噪,不是因为他的英雄业绩,也不是因为他的非凡创举。而是因为他罪大恶极,从走私到谋杀,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然而,他总是能逍遥法外,因为他有一个人称“铁齿埃迪”的大律师。埃迪伶牙俐齿,精通法律条文,他的如簧之舌让卡彭一次又一次摆脱了牢狱之灾。卡彭为了感谢他,不仅给他很高的报酬,而且还分给他可观的红利。埃迪因此过上了灯红酒绿的奢侈生活。  相似文献   

7.
在第五届“地球奖”颁奖大会上,一位拄着双拐高位截瘫的获奖者在一片掌声中走向领奖台。领奖台并不高,他却足足用了5分钟才登上去。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残疾人,24年间植树1万多棵,培  相似文献   

8.
博您一笑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活得很累,便去见哲人。寻求解决之法。 哲人给他一个空背篓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9.
早就听说在吉林省东南部的一个小山沟“藏”着这样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武部长:当战士时,他是某守备师的神枪手;当连长时,他所带连队连续3年被集团军评为“先进连”,当省军区教导大队训练处长时,他工作出色,一年还清大队欠款100万元;当人武部长时,人武部连续7年被评为“先进人武部”;从军28载,他先后17次荣立三等功,平均一年半一个……  相似文献   

10.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两首诗,成就了中唐诗人李绅“·悯农诗人”的美名,也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诗中对农民充满人文关怀的人,做了官特别是住居宰相之后,也“渐次豪奢”起来,  相似文献   

11.
王冰 《政工学刊》2009,(3):41-42
有这样一则故事:小和尚向老和尚学剃头,老和尚让他先拿冬瓜练习。小和尚学得很认真,但每次练完都顺手将剃刀“噌”地插在冬瓜上。老和尚屡次提醒他改掉这个毛病,然而小和尚直到手艺学成,“飞刀”的习惯也没改掉。他第一次给师傅剃头,剃完后又顺手“噌”地一下把刀插了进去,酿成“血案”。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却说明养成安全习惯的重要性。科学研究表明,人每天高达95%的行为是习惯支配的,养成安全习惯可使事故概率降低四成。确保部队安全发展,培养安全习惯是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许德斌 《政工学刊》2008,(10):31-31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或许都有这样一个共识:马谡是一位眼高手低、缺乏实战经验的人。在指挥街亭一役时,既违背了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又不听副将王平的劝谏,致使街亭失守,被处以极刑。马谡在街亭之战中惨败,从表面上看是他盲目自大、刚愎自用所致;但从深一层次上看却是诸葛亮把马谡这样的人用错了位置。马谡与诸葛亮共事多年,一直是“高参”的角色,极少担任主将独当一面。  相似文献   

13.
阿里伯特·海姆曾是纳粹党卫军的一名军医,在集中营囚犯身上进行过一系列令人小寒而栗的实验。纳粹德国土崩瓦解后,这位杀人恶魔成功逃脱,据悉可能躲到了阿根廷。如果还活着,他已经是一个93岁的老人。然而,即使这样,海姆过的也是提心吊胆的日子,因为“纳粹猫人”一直没有放弃将他捉拿归案的努力,他们决心在老家伙见希特勒之前找到他,让这个双手沾满鲜血的“死亡医生”在监狱中咽下最后一口气。  相似文献   

14.
联想集团前掌门人柳传志为了培养接班人杨元庆,一年给杨元庆换一个新岗位,整整“折腾”了他10年,方成就了今天的“全才”。也应验了我们中国人的一句老话:“逼一逼,大有益。”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入世前后,几乎所有大型国有军工企业老总面前都摆着一个难解的治企“方程式”.老总们殚精竭虑,就是为了破解“方程式”,求得四个“解”:一是核心竞争力追求最大他;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这些年来,国防建设步伐加快,人们的国防观念不断增强,军事题材的文艺影视作品影响越来越大,国防教育也越来越深入千家万户,在这样的大背景和气候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防观念在新一代青年思想中正在形成。然而,女兵征招历来是一个敏感而神秘的话题。由于历史上形成的“惯例”,女兵一般是从干部子女及其亲属子女中“内招”.  相似文献   

17.
与自己较量     
阿里在自己还不是拳王的时候,经常击打一个重量和形状都和自己差不多的沙袋。有人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做这么一个沙袋呢?”阿里回答说:“为了与自己较量,我只有一次次地从技能、力量和心理上不断地战胜自己,才有可能战胜别人。”  相似文献   

18.
人生的压力     
符江 《云南国防》2001,(5):31-31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军上校狄龙对他指挥的第80步兵团士兵悬赏:谁第一个冒着弹雨把一个柴捆放在敌军的城墙下,并点燃它,对得到1000法郎。然而,没有一个士兵行动。狄龙上校士为恼火,指责士兵们怯懦。有一个军士长大声说:“长官,要是您不提出悬赏,我们早就全体行动了!”  相似文献   

19.
提起团长韩忠,官兵们都不约而同地说起团长的“忠”,这个“忠”是忠心打赢的“忠”,是忠诚使命的“忠”。任团长4年来,他向党组织这样书写忠诚:使一个年轻的预备役团队先后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正规化管理先进单位、全面建设先进单位,成为省军区的一支劲旅;他本人被军区评为“团级优秀指挥员”,2009年被省军区评为“立足岗位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模范”。  相似文献   

20.
赵利 《环球军事》2010,(17):1-1
近日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哪里?”很多人答的都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然而,标准答案却是海南省。因为“海南省除了3.4万平方公里的海南岛外,还包括21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