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道战》:一部世界上印制拷贝最多的黑白影片,同时也是世界上观众人次最多的影片,迄今,全球共有观众40亿人次观看过此片。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笔者和电影《地道战》的编导任旭东等一起回顾电影拍摄过程,挖掘这部传奇电影拍摄中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2.
武宁县人武部与县电影院主办“国防电影月”活动,在群众中开展国防教育。从7月26日起,共放映《地道战》、《大阅兵》等国防教育题材的影片25部,25场次,观看群众达18000多人次。为了搞好这次活动,他们针对观众的特点,精心组织、精心安排。一是通常情况下,每天只安排一  相似文献   

3.
燕山山脉脚下有一个顺义县龙湾屯乡焦庄户村。这是个只有300多户的偏远小村,因地道战而闻名中外。人们熟知的电影《地道战》就在这里拍摄的。不久前,我们走访了这座古老而英雄的村庄。走进神奇如同迷宫一般的地道里,焦庄  相似文献   

4.
吴名 《军事史林》2008,(9):26-30
提起电影《地雷战》,我国四十岁以上的人几乎人人皆知。当年电影少,老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翻过来翻过去的放,电影的台词,群众都背熟了。  相似文献   

5.
传奇英雄于得水王梅胜在胶东,一提起于得水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这位胶东人民的优秀儿子,在革命战争年代,赴汤蹈火,身先士卒,出生入死,屡建战功,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传奇式的英雄。名著《苦菜花》、《山菊花》及同名电影中的主人公于得海,就是根据于得...  相似文献   

6.
“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人们至今仍忘不了电影《地道战》中这首豪迈、雄壮的歌曲。听到这熟悉的旋律,眼前便浮现出一组组电影画面: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四通八达的地道,苍劲的古槐,高悬的大钟,头扎羊肚毛巾、手举驳壳枪的民兵们,鬼子汉奸被打得死的死来伤的伤……  相似文献   

7.
明年7月7日是芦沟桥事变五十周年。为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八一厂决定拍摄影片《破袭战》。《破袭战》是继《地雷战》、《地道战》后,又一部反映敌后军民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的民兵战斗故事的影片。它以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为背景,以对敌实施交通破袭战为中心情节,生动地描述了  相似文献   

8.
“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人们至今仍忘不了电影《地道战》中这首豪迈、雄壮的歌曲。听到这熟悉的旋律,眼前就会浮现出一组组电影画面: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四通八达的地道,苍劲的古槐,洪亮的钟声,民兵们羊肚头巾驳壳枪,鬼子汉奸被打得死的死来伤的伤…… 位于河北省清苑县的冉庄,在古城保定南30公里处。抗日战争中,创造出了神出鬼没、令侵华日军闻风丧胆的地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一部空战题材的电影《飞行英豪》(Flyboys)向观众展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志愿飞行员在法国浴血奋战的传奇故事。出现在银幕上的众多飞行员中,有一位黑人显得格外惹眼。这不免引起了观众的好奇,要知道上世纪初期在西方还是种族主义盛行的时代,真有被认为是"低贱而愚笨"的黑人可以驾驶飞机上天甚至是参加空战吗?  相似文献   

10.
木盆传奇     
李波 《军事史林》2021,(2):74-78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荣成博物馆的展厅里分别陈列着一只木盆.两只木盆,两段故事,同一个传奇,同一种情怀.世界上最好的导演也导不出来的故事,却在现实中发生了. 木盆的故事 上世纪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电影《渡江侦察记》,是根据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中解放军第27军的真实故事改编的.齐进虎就是剧中侦察员的原型之一.  相似文献   

11.
根据“好军嫂”韩素云和广州市人民群众爱国拥军先进群体的模范事迹拍摄的电影《军嫂》,具有着极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影片在京试映时即受到政府主管部门和部分观众的好评。 这部影片是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羊城晚报、珠影公司、广东电视台联合摄制的。曾经导演过电影《警魂》、电视剧《母亲桥》等影视片的珠江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王薇出任导演。曾在  相似文献   

12.
由云南省委宣传部影视艺术中心和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彝海结盟》。经过近两年的创作、拍摄于近日面向观众。这部影片一经问世便好评如潮。有关领导和专家给与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受到社会各界观众欢迎。 《彝海结盟》真实、艺术地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过凉山彝区时与彝族人民结下真挚、深厚情感的历史事实。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中央红军假道云南、巧渡金沙之后,进入四川凉山地区。蒋介石为了剿灭红军,调集数十万大军,妄图把红  相似文献   

13.
“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嗨!”伴随着这首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冀东平原人民群众创造的以地道战为主要斗争形式的敌后游击战闻名全国、享誉中外,在抗日战争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电影明星,而命运也确实给予她这一难得的机遇。早在1937年,她就在自己参加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中担任了女主角。影迷们请她签名留念,观众献花向她表示敬意,走在街上她也常常被人认出来,可见她当年已小有名气。然而,这却是她参加拍摄的唯一的一部影片,因为她从卡津采夫特劳贝格电影艺术学院毕业后,未能走进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棚,而是被招到了卢比扬卡。一段时间之后,女演员伊琳娜·阿利莫娃的名字从电影海报上消失了,而在一个遥远的异国他乡则出现了一个苏联侦察机关的特工,昵称“比尔”。 阿利莫娃·比尔伊拉恩,1920年生人,能讲一口流利的土耳其语、维吾尔语、英语、阿塞拜疆语和乌兹别克语,毕业于卡津采夫特劳贝格电影艺术学院、苏联克格勃高级训练班,少校军衔,在日本从事秘密侦察工作13年。  相似文献   

15.
1926年世界上第一枚液体推进火箭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奥本市郊的一个农场试飞成功。这在当时激发起一股“航宇潮”。德国的乌发电影公司决定拍摄描述太空旅行的科幻片《月球少女》。该片导演弗里兹  相似文献   

16.
史放 《环球军事》2010,(6):60-62
在各种航空题材电影或空战类影片的经典榜单中,由美国拍摄于1949年的电影《正午12点》(或译为《晴空血战史》)几乎总能占有一席之地。问世60余年来,尽管不断有制作技术高超的空战类电影问世,但《正午12点》在影史上的地位却不可动摇,始终被奉为经典。  相似文献   

17.
乌尔禾魔鬼城是全国八大影视基地之一,电影《淘金王》《天地英雄》、28集电视剧《苏武牧羊》等都是以这里为主要拍摄基地的。平均每年有5部电视剧、电影或MTV在这里拍摄外景。大量的影视摄制工作,为这里培育造就了一批手工艺人。  相似文献   

18.
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抗日战争中,民兵们奇思妙想,运用他们的智慧,就地取材,发明了诸多独特的斗敌战法。电影《地雷战》便生动再现了军民巧妙抗日的精彩场景。近日,记者走进了当年"地雷战"的主要发生地——山东海阳。  相似文献   

19.
青年电影制片厂、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联合拍摄的故事片《离开雷锋的日于》一经问世,便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一个月内在北京放映2400多场,观众超过128万人次。许多人在看了这部影片之后,都被主人公乔安山的正直和善良深深感动,广电部副部长赵实,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龙新民都给予这部影片高度的评价。中共中央宣传部将其作为四部优秀影片之一推荐给全国广大观众。  相似文献   

20.
陈云峰  雷雨 《环球军事》2004,(23):58-59
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作家刘知侠的小说《铁道游击队》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公开上映。自此,山东省徽山县的微山湖成为深受国人向往敬仰的抗日战争纪念地。 抗战时期,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一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