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研究海底光缆维修过程中的探测定位问题,提出了将具有高探测精度的超导量子磁力仪应用到海底光缆工程领域的设想,并利用泊松公式对海底光缆磁场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探测距离的磁场变化特征和磁强度大小,设计了超导量子磁力仪探测海底光缆的野外实验。对比分析表明:利用超导量子磁力仪能够较好地探测识别海底光缆位置,探测结果和仿真分析的磁强度变化趋势相一致,磁强度大小接近,探测结果和以往的工程实践相符合。超导量子技术较现有的海底光缆探测设备技术更新,探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磁力仪三轴非正交的问题,建立了三轴磁力仪误差补偿模型,提出了基于旋转数据正弦曲线拟合的方法,对三轴磁力仪的非正交性进行标定。利用正弦曲线的初始相位角求解标定参数,实现了对三轴磁力仪的非正交标定及输出补偿。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磁力仪非正交参数的求解精度高,标定后的磁力仪的磁测准确性改善明显;该方法不需要利用高精度光泵磁强计测量磁场的强度,为三轴磁力仪的非正交参数标定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磁梯度张量数据,提出旋转计算磁梯度张量的方法。使倾斜放置的磁梯度计绕竖直轴线转动,利用测得的空间磁梯度数据计算得到磁梯度张量。以磁梯度张量的理论值作为参考,选取一组较优的转动角、倾角和基线长度等模型参数,分析磁力仪三轴指向误差对磁梯度张量计算结果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旋转合成方法能够有效获取磁张量信息,合成计算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4.
针对基于超导磁力仪的磁梯度测量模块结构,分析了磁梯度测量原理,并结合梯度计的安装误差,分析了超导磁梯度仪不平衡度干扰产生的原因,建立了干扰补偿模型并给出了模型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在不同环境下分别进行了无磁性目标和有磁性目标的磁梯度测量及补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建干扰补偿模型,在保留目标信号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消除环境磁梯度噪声,为实现磁场全张量测量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传感器网络的军事应用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当前传感器网络的典型军事应用案例,归纳了传感器网络现有的情报侦察和自主反应两种基本的军事应用模式。提出了"传感器网络战"的概念,分析了传感器网络配置、捕获与反捕获、攻击与防护、作战效能评估等传感器网络战的关键技术。传感器网络战的提出为下一代网络战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关于磁传感器设计中的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通常使用的CCY-1G型测磁仪已初步采用了模块化和计算机技术.在此基础上,立足于现有的技术水平,研究了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强大功能分析设计磁传感器的特性(如激励电压的大小、频率;铁芯参数、形状等),缩短了磁传感器的设计时间.同时,对不同激励波形(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下磁传感器的输出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方波是目前较理想的激励波形的结论,对今后磁传感器的分析与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未来舰艇指控系统发展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舰艇指挥控制系统作为战斗双方的"兵力倍增器",在未来战争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全分布式系统结构、高速网络技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高级语言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最小共享信息集等未来舰艇指控系统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外磁扫雷具的发展现状,基于磁扫雷具的磁源类型,分别研究了永磁式、螺线管式、电极式3类磁扫雷具,对比分析了各型磁扫雷具装备、磁扫雷具技术的发展现状。基于磁扫雷具的技术体制、磁场来源、磁场发生机理、模拟模式等要素,给出了磁偶极子、时谐磁偶极子、磁四极子、有限长载流直导线、载流线圈、有限长空心螺线管、有限长带铁芯的螺线管、旋转椭球体、点电极、线电极、电偶极子、时谐电偶极子、点电流源等多类等效磁场数学模型。对比分析了各型磁扫雷具的磁场数学模型,定性分析了不同磁扫雷具对舰船磁场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磁扫雷具磁源技术的研究仍集中于永磁式、螺线管式、电极式等几大类,研究方向多为对单一种类的磁源进行线列阵组合、对不同磁源进行集成等方面,线列阵磁扫雷具和电极式磁扫雷具为目前的主流方向。研究结果为磁扫雷具的磁场建模、发展方向、水雷的抗磁扫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智能雷是新概念弹药,是能够自主探测、识别、定位和主动攻击多种目标的智能化武器系统和作战平台。介绍了智能雷的产生背景,作用原理,并根据用途分类介绍智能雷的典型产品和发展情况,分析了智能雷传感器、战斗部、快速布设、智能雷场等关键技术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9研究所是我国承担敏感元件和传感器研制的一类骨干研究所。自建所以来形成了力、热、湿、气、磁、光、声等传感器技术研究方向,在国内传感器设计与制造方面取得了品种齐全、攻关能力强等明显的综合技术优势。49所顺利完成从"神一"到"神十"多次飞行试验。产品广泛应用于飞船的热控系统、环控生保系统、舱外服系统、生理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