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贾凤山 《国防》2008,(6):34-37
党的十七大强调:"增强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人武部、预备役团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线指挥部,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和落实机构,要充分履行好主要职能,高标准完成好中心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发展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这充分说明党中央、中央军委非常重视民兵预备役工作。后备力量作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平时还是战时,无论从国防建设本身,还是从整个国家建设与发展看,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3.
苑世军 《国防》2007,(5):47-49
组织整顿是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的能力,必须扎扎实实抓好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整顿工作.  相似文献   

4.
邓小瑾 《国防》2011,(8):36-37
胡主席关于"民兵预备役部队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具有独特优势,要进一步明确民兵预备役部队的职能任务,优化力量结构,加强民兵预备役专业部队建设,使之成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重要力量"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转型的发展方向,是我们加强国防动员系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的依据和遵循。总结近年来国防动员系统参加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实践,我们感到,加强国防动员系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周文春  李路遥 《国防》2013,(3):32-32
为系统总结往年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工作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理清思路、明确任务,促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再上新台阶,中共云南省委近日召开议军会议,就如何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基层武装部达标、国防动员信息化、兵役工作、民兵转型建设等大项工作科学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会议认为,过去一年,全省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以邓小平理论、"三  相似文献   

6.
刘道向  王静 《国防》2014,(1):86-86
正前不久,云南省政府、省军区在玉溪市国防训练基地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民兵转型建设和预备役部队正规化建设任务。总参谋部动员部副部长王文清、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王增钵参加会议,对云南省基层武装部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并围绕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加强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的高度重视。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对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来说,就是要着力提升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的“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两瘦”能力,切实提升战斗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王修尧  徐浩 《国防》2007,(4):47-47
专武干部是基层武装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线指挥员.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影响民兵预备役工作质量,甚至整个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大局.因此,要着眼推进人民武装建设转型,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
《国防》2012,(10):32-34
记者:吉书记,国防动员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请您谈谈如何认清形势任务,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抓好国防动员建设? 吉炳轩:国防动员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工作,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大局意识、优患意识、责任意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实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一年里,如何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没?这是《国防》广大读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最近,记者走访了总参动员副部长范晓光少将。身材魁悟,快人快语,具有典型军人性格的范副部长对记者说: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历来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搞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一系列的论述,近1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先后发了11个文件专门  相似文献   

11.
没有后备力量的军队不是强大的军队,没有后备力量的国防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国防。党和国家对民兵、预备役工作历来十分重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都曾专门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作出过十分精辟的阐述,充分肯定了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进一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深入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制定的民兵工作的指导思想,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现阶段民兵、预备役工作中的重大任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安徽省军区司令员沈善文少将和政委陈培森少将。  相似文献   

12.
“全面运用民兵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各地州国防动员能力检验”“开展民兵预备役部队装备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联合自治区下发武装部和民兵基层建设细则”……在新疆军区2020年国防动员工作筹划中,记者发现,通过区分层次、突出重点稳步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理念贯穿始终,计划开展的大大小小10余项具体工作,逐项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标准,助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张建中 《国防》2002,(12):25-28
城市民兵建设是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城市民兵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城市民兵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安全需要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事关军事斗争准备进程,事关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于巩固党的城市工作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提高民兵战斗力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做好打赢以城市为重要依托的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各项准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领导机关要认真贯彻江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理解加强和改进城市民兵工作的战略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城市民兵工作改革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14.
张建国  何志良 《国防》2012,(6):78-81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着眼阿克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积极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路子,大力开展军民联管共建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国防后备力量应急动员能力。2011年以来,先后有22个基层武装部、5个民兵应急营(连)受到军区表彰,辖区库车县齐满镇人武部部长徐有新被表彰为"全国民兵工作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方针、原则,按照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战区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建设,不断深化民兵预备役工作调整改革,在预备役部队和城市民兵工作调整改革、军分区人武部正规化建设、民兵预备  相似文献   

16.
李汉柏 《国防》2003,(9):29-30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民兵工作的意见》,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高度,着眼新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城市民兵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这对于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加紧军事斗争准备,保证党对民兵工作的绝对领导,维护国家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必须  相似文献   

17.
马俊鹏 《国防》2008,(12):16-17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十七大这一要求,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谭玉龙 《国防》2003,(5):30-31
做好国防动员计划工作,是国防动员工作有序进行的根本保证,对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平战转换能力,满足战时军事需求和确保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国防动员计划工作,当前必须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宏观统筹上下功夫 加强对国防动员计划的宏观统筹,对于明确国防动员目标和任务,更好地协调全国的国防动员建设,使国防动员计划真正起到国防动员建设的导向作用意义重大。为此,一是要搞好“顶层设计”。当前,国  相似文献   

19.
李汉超 《国防》2013,(8):19-20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党中央下发了加强和改进民兵工作的文件。地方各级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贯彻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战略方针,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民兵工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力量。深化认识,军地共建。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胁复杂多元,战争与非战争安全威胁并存,可以说"敌  相似文献   

20.
《华北民兵》2005,(6):1-1
在毛泽东同志发出民兵工作“三落实”43周年之际,国务院、中央军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民兵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这对于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民兵军事训练,提高民兵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的能力,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文件精神,认真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坚持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