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金柱 《国防》2006,(10):9-10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关键时期。国防动员建设必须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统筹规划,强化组织领导,加紧实质准备,进一步推进国防动员建设的全面深入发展,确保形成与军事斗争准备相适应的动员保障能力。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对国防动员建设的统筹指导国防动员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宏观筹划和科学指导。胡锦涛主席指出:“要坚持在国防与军队建设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国防动员建设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方面,必…  相似文献   

2.
杨庆冠  蒋健林 《国防》2007,(2):41-41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前不久海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作出加强新时期国防动员建设决定。  相似文献   

3.
陈一远 《国防》2006,(4):14-15
国防动员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现实军事斗争任务为牵引,加强实质性准备,积极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搞好国防动员建设的整体筹划军委胡主席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  相似文献   

4.
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重要保证,对于加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增强国防动员整体实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防动员建设应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着眼精确动员要求,制定科学合理、上下衔接、完善配套的动员预案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对国防动员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切实加强对国防动员工作的领导,认真搞好统筹规划,努力推动国防动员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加强国防动员工作的重大意义国防动员工作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增强应付战争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长期的实践证明,国防动员工作不仅是一项军事工作,而且是一项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工作;不但能产生军事效益,而且能产生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世界军事变革,实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提升民兵工作和国防动员的整体水平,党中央、中央军委从军事斗争准备的全局出发,对省军区系统的体制编制进行了调整改革。调整后的人武部门编制员额减少了,队伍更加精干了。但也遇到了一个新的矛盾,就是人员少了工作没少,而且随着常备军的缩减,作为负责战争动员、  相似文献   

7.
黄德高 《国防》2010,(4):9-11
“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战略思想的提出,对于国防动员系统有效履行我军新的历史使命、拓展多样化能力建设具有战略指导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国防动员系统在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建设为核心,在搞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同时,结合国防动员系统的特点和使命任务拓展的实际,更新观念,科学筹划,重点加强国防动员系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李松民  马松才 《国防》2003,(5):35-36
搞好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础性工作,是战争动员的基本依据。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搞好国防动员潜力调查。  相似文献   

9.
国防动员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成效直接关系军事斗争准备成效。必须积极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增强国防动员建设的责任感,注重完善制度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切实加强对国防动员建设的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巨魁 《国防》2006,(7):57-60
县(市、区)人武部既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线指挥部,又是省军区系统的现役基层单位,是省军区党委、机关工作的重点。人武部建设搞好了,省军区整体建设就有了坚实基础,民兵预备役工作就有了坚强领导,部队安全稳定就有了可靠保证。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人武部全面建设,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和指导。一、科学认识人武部的地位作用,确立按新使命新标准新要求搞建设的观念人武部是国家武装力量体制、国防动员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举足轻重。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加紧军事斗争准备的情况下,人武部的地位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1.
谢占球 《国防》2006,(2):26-26
随着我国国防动员体制的日益完善,国防动员的功能不断健全,国防动员工作的范围逐步拓展到军事斗争的各个领域。军事测绘工作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亟须国防动员系统的支持和保障。建立国防测绘动员机制的必要性。一方面,信息化战争是一体化联合作战,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广泛应用,需要精确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作支持;信息化部(分)队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数字化的军事测绘技术作支撑;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行动,需要系统兼容的地理信息平台作保障。但是,目前我军测绘力量还比较薄弱,测绘信息资料特别是数字化…  相似文献   

12.
省军区系统是本地军事领导指挥机关、国防动员综合协调部门、同级地方党委军事部、同级地方政府兵役机关,加强省军区部队建设,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程.新形势下,围绕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目标加强省军区部队建设,必须坚持用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统领思想凝聚意志,上下一心、步调一致,贯彻备战、法治、整风要求,扭住重大难点问题,科学统筹,强力推进大规模作战和动员保障准备,切实把省军区部队打胜仗保障打胜仗和稳定一方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3.
洪晓荣 《国防》2012,(2):44-46
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国防动员系统应着眼职能任务和建设现状,贯彻融合发展思想,大胆改革创新,注重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以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提升推进军事斗争国防动员准备。  相似文献   

14.
沿海省军区在战区编成内参加作战行动,地位重要,任务繁重。加强对沿海省军区应急作战后勤保障支援精确化动员问题的研究,对我军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确保信息化条件下地方保障资源的快速征用,最终夺取应急作战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沿海省军区应急作战后勤保障支援精确化动员现状分析近年来,沿海省军区积极贯彻军委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严抓战备工作,国民经济动员各项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应急作战后勤保障支援动员能力得到稳步提升。但同时也应看到,其动员建设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1.组织体系不够完善。尽管军地双方已经…  相似文献   

15.
范长龙 《国防》2006,(12):11-14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战区国防动员建设科学发展,是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一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战区国防动员科学发展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充分认清国防动员建设的地位作用,切实增强各级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国防动员建设地位重要、作用特殊。从古今中外战争史看,动员与战争总是相生相伴,历来都是战争准备和指导必须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国防动员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军队作战能力的生成、关系到国家战争支撑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国家战争潜力的转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法国作为欧洲的一个大国,…  相似文献   

16.
林楚明 《国防》2011,(12):21-22
信息化是现代国防建设和斗争的基本特征,国防动员信息系统是国防动员信息化的关键。做好常态化军事斗争准备,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应遵循建用并举的原则,高度重视国防动员信息系统的构建与使用,以用牵引  相似文献   

17.
孙祥林 《国防》2007,(5):37-39
战时国防动员指挥主体是当前国防动员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予回答.  相似文献   

18.
蔡多文 《国防》2007,(6):30-3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必须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防动员建设的投入与需求矛盾较大的客观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点论"思想,准确把握作战需求,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以主要工作的突破牵引全局发展."十一五"期间,国防动员建设应紧紧围绕做好实质性军事斗争准备,构建"一个平台"、统筹"两个计划"、完善"三个体系".  相似文献   

19.
蒋健林  陈绵云 《国防》2014,(12):36-36
为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统筹推进南海方向军事斗争国防动员准备和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海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最近召开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第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省民兵工作总结表彰会议,深入分析过去两年全省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基本形势,表彰民兵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强调"十二五"后期的重点工作任务,要求军地各级切实肩负起维护国家安全和南海主权的责任,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一是要着力提升国防动员综合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0.
吴青田 《国防》2002,(4):13-14
县(市、区)人武部是民兵、预备役建设的“一线指挥部”。加强人武部全面建设是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人武部只有真正把全面建设搞好,才能担负起国防动员建设的重任。新形势下,加强人武部全面建设,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