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适应新军事变革的需要,建立一支轻装、机动、多能的军队,美军近些年对其体制编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削减机构、减少指挥层次,以建立一个精简高效的指挥体制。但与美军指挥结构调整趋势反其道而行之的是,美国军事情报力量布局在伊战前后非但没有简化,反而更加纷繁复杂。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动用了中情局、国家安全局、联邦调查局、国防情报局、国务院情报研究司等情报机构,使用了侦察卫星、高空侦察机、无人机、无线电技术侦察、特种侦察、部队侦察、谍报侦察等各种侦察手段,为美军提供情报  相似文献   

2.
作战指挥体制效率决定军事力要素效率,从而决定军事力的发挥程度,最终影响战争胜负。获取潜在利润是军事单元创新作战指挥体制的动力。当前,创新我军的作战指挥体制可以获得巨大的潜在利润,但创新我军作战指挥体制需要解决军政军令系统分立和指挥分权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为了在冷战对抗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夺取全球性的军事优势,开始建立全球军事指挥系统,以便使国家最高指挥当局、参谋长联席会议及各联合司令部能够及时掌握和判断威胁态势,对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美军进行有效的指挥和控制。如今,这套以全球最新、最尖端技术武装起来的指挥控制系统已日臻完善,并经过两次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检验,将可适应美国在未来20年内称霸全球的要求。这套战略指挥系统主要分为国家军事指挥中心(NMCC)、  相似文献   

4.
军事高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导致了一场新军事变革的发生,特别是导致了作战方法和指挥体制的变革。高度立体化的集中的联合作战已经成为高技术条件下的主要作战方法,联合指挥诸军兵种作战是未来战争的必然指挥形式。联演联训就是适应未来联合作战的一个最基本、最有效的训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经过十年的探索和调整,人民解放军逐步建立起了与当时战争形态和军队建设条件相适应的军队领导指挥体制,为新中国军事领导体制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本文回顾了这一时期人民解放军对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6.
“三军之势,莫重于将。”古往今来,战争说到底是打指挥的。因此,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军事指挥人才,是我军人才战略工程的重中之重。世界新军事变革之风正扑面而来,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必须由纵长形“树”状向扁平形“网”状转变,旅团一级的独立性、合成性和作战能力将显著增强,成为未来作战的主体力量。旅团指挥军官队伍素质能力如何,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2002年6月26日宣布,五角大楼计划将航天司令部与战略司令部合并成一个新的司令部,统辖上述2个司令部的职能。这是继今年4月美军组建北方总部以来,高层指挥体制的又一次重大调整。航天司令部主要负责指挥美军军事航天活动以及信息作战、网络防御和空间战役的筹划,现有编制约为900人;战略司令部主要负责指挥和控制美国的核力量,编制为1500人左右。按照合并计划,新司令部(暂名为“全球作战司令部”——Global Operations Command)将于2002  相似文献   

8.
“三军之势,莫重于将。”古往今来,战争说到底是打指挥的。因此,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军事指挥人才,是我军人才战略工程的重中之重。世界新军事变革之风正扑面而来,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必须由纵长形“树”状向扁平形“网”状转变,旅团一级的独立性、合成性和作战能力将显著增强,成为未  相似文献   

9.
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积极推进有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历史地把中国军队的编制体制调整再一次推上了前台。实现军队规模小型化、结构合理化,部队编成一体化、模块化,指挥体制网络化、实时化,保障体制综合化、信息化等四大变化,已成为中国军队编制体制调整的重要任务。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军情,按照军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美国对国防领导指挥体制进行重大改革,颁布了《1947年国家安全法》《1953年第六号改组计划》《1958年国防改组法》《1986年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等一系列法律或总统行政指令,奠定了当代美国国防领导指挥体制的基础。主导这一改革的是植根于美国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乃至相互制衡的基本理念,即:强化联合体制,保持军种活力,确保文官治军,国家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新型人民军队和领导长期武装斗争的过程中,建立了一个适应革命战争要求、集中统一、精干高效、相对健全的军事领导体制,不仅保证了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和革命战争的不断胜利,也为新中国创建军事领导体制提供了模板。这一军事领导体制最主要、最鲜明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集中统一指挥;它是在战争中形成、在战争中发展、历经战争考验的军事领导体制;是一个建立在单一陆军基础上的、基本上以战略区进行作战和建设的军事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12.
顾俊 《军事历史研究》2009,(Z1):172-175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了重振大国雄风,在进行政治、经济领域改革的同时,也在努力推动军事改革。俄罗斯的军事改革,是根据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决定所实施的对国家军事力量的重大变革,包括变革国防领导和军事指挥体制、军队补充和动员体制、组织编制等等。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军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许森 《政工学刊》2014,(6):84-84
伴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浪潮,各国都在加大军事变革、军队改革力度。综观军事变革走在前列和正在实施的军队,都在进行编制体制改革、指挥关系调整、人员结构优化、装备效能升级,以达到使军队编制体制更合理、指挥更简化顺畅、人员更精干高效的目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实现战斗力更强”。而对于进行军事变革,提升战斗力,笔者认为,回归到重点,应该是人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高峰 《国防科技》2004,(8):44-47
随着以信息化为本质和核心的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发展,世界主要国家越来越注重对军队体制编制的调整改革,他们采取压缩军队规模、调整军兵种的结构比例、建立“扁平网络化”的指挥体制、优化职能结构和层次结构、提高合成化、一体化程度、加强预备役建设等多项措施,从组织结构和体制上不断深化军事变革,提高军队的整体效能。这些做法对于处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的我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罗燕军 《国防》2008,(10):46-47
省军区系统在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加强对省军区系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问题的研究探索,更好地发挥省军区系统在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省军区系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建设,必须构建顺畅高效的军地联合指挥体制机制。一要构建好军地联合指挥体制。省军区系统要按照"双重"领导的职能要求,  相似文献   

16.
徐志平 《国防》2007,(3):26-28
指挥体制建设是提高指控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军事斗争准备面临的重要课题.内陆省军区作战任务、参战力量构成、各项保障均有其特殊性,建立军地联合指挥体制,正是这种特殊性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新军事变革形势下提高我军军需建设水平,必须坚持信息主导和作战牵引,加速军需理论创新,加快军需指挥自动化建设,加大军需人才培养力度,建设信息化军需装备体系,建立和完善三军一体军需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8.
王根彦,内蒙古通辽军分区司令员《军事历史》第4期发表的《关于新军事变革问题》,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对于深入理解江泽民同志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等一系列论述,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文章的主要特点是:一、主题鲜明,论点突出。文章紧扣新军事变革这个军事领域的时代主题,重点阐述了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的这场世界性新军事变革及其主要背景、内涵、实质和基本特征,着重提出“武器装备智能化、编制体制精干化、指挥控制自动化、作战空间多维化、作战样式体系化”,是这场新…  相似文献   

19.
军分区、人武部作为担负后备力量建设和指挥任务的军事机关,从领导指挥体制方面来讲,既是后备力量平时建设和战时参战的领导和指挥机关,又是同级地方党委的军事部和地方政府的兵役机关;既接受上级军事机关的指挥。又接受地方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从工作性质和内容方面来讲,既是军事工作,又是地方工作;既要做民兵预备役、兵役动员工作,又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20.
军事物流是连接军事斗争与国民经济的重要桥梁,是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点领域。构建军民融合式现代军事物流组织指挥体系,是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后勤保障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重要途径。目前,军民融合式现代军事物流组织指挥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工作关系不够顺畅,法规政策不够配套。文章认为,构建军民融合式现代军事物流组织指挥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健全军民融合物流组织指挥机构,完善军民融合物流通联报知体系,构建军民融合物流保障指挥网络,建立军民融合物流应急预案体制,采取快捷灵敏高效的物流指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