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布什赢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却带来政治上的失败。”美国舆论这样评说。 的确,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解除了伊拉克武装,与此同时,也给美欧关系制造了深深的裂痕,其突出表现就是法美关系的“紧张感”。 在欧洲国家中,法国与美国的关系比较特别。同英国的步步紧跟、德国的谨慎小心有所不同,法国人表现得比较“另类”,不时唱点反调。在伊拉克战争前后,希拉克总统坚决反战、同美国对着干的立场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一些和平组织甚至提名希拉克为  相似文献   

2.
1992年12月27日,一直保持沉默的伊拉克打破了禁飞区上空的宁静。一架伊拉克米格战斗机出现在其国土南部“禁飞区”以内32公里处,被美国 F-16喷气式战斗机拦截击落。这是美、英、法三国在伊拉克建立禁飞区以后第一次击落伊拉克飞机。同一天,还有另外3架伊拉克飞机闯入禁飞区,遇到美机拦截后掉头逃脱。然而,伊拉克飞机并未就此罢休。第二天,又有一些伊拉克军用飞机进入禁飞区,纵深与第一天差不多。伊拉克飞机为何一再冒险进入禁飞区?据以色列阿拉伯问题专家说,是对美国及其盟国的试探,以此来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斯瑞克”这三个字常常见诸各新闻媒体。美向伊拉克战场和韩国分别派出了陆军新概念部队——“斯瑞克”的快速战斗旅。近来,美在调整朝鲜半岛兵力部署的同时,又在非军事区以南地区部署的高科技兵器也包括“斯瑞克”装甲车。“斯瑞克”号称“美军新世纪的快马”,一位美国军方人士说:“这是一种在你想要的时候就可开着走的武器。”  相似文献   

4.
林玲 《宁夏科技》2002,(5):68-68
在美国的各个媒体,打击伊拉克的新闻铺天盖地,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而且,在其他国家也有各种“关于美打击伊拉克”的报道。事实上,这是美国对伊拉克实施的一种心理战术,企图用心理战的攻势来摧毁对方的精神防线,从而瓦解对方。  相似文献   

5.
武振  陈凯 《环球军事》2014,(19):10-11
自6月份以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迅速崛起,在与伊拉克政府军的作战中节节胜利,其狂飙般攻城略地的速度令世界措手不及。面对“伊斯兰国”的坐大,美国终于坐不住了。8月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授权美军可对其进行空袭,并向伊拉克派遣军事顾问。但在对“伊斯兰国”的打击方式上,美国政界和军方的看法却不同,以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克里为代表的政治人物明确表示不会派遣美地面部队参战,许将此作为一条“红线”。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于2月5日晚向安理会提交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决议的证据。这些证据包括与伊武器计划有关的卫星照片、录音以及文字记录。美已开始向海湾地区派出F-117A“夜鹰”隐形战斗机,“罗斯福”号航空母舰也同时驶离美国本土前往该地区,使美部署在该地区的航母达到4艘。美国一些军事专家认为,美国攻打伊拉克的准备已进入最后阶段,美军将在3月初完成对伊动  相似文献   

7.
除掉萨达姆困难重重 海湾战争以来,萨达姆领导下的伊拉克让山姆大叔连一天省心的日子都过不了,一向崇尚“自由、民主”,尊重“人权”的美国人再也忍受不了这种生活了,美国国会及大多数民众都要求总统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干掉萨达姆,结束与伊拉克旷日持久、耗费巨大的对抗。 1998年初,就在美国和伊拉克之间再次剑拔驽张之时,美国新闻媒体搞的一次民意调查表明,4/5的美  相似文献   

8.
英国首相布莱尔近来在国际舞台上相当活跃,他不仅忙于与美国总统布什共商“倒萨”大计,而且不时替布什四处游说寻求国际社会支持。9月5日美英战机对伊拉克防空基地进行了空袭。空袭是在布莱尔首相与美国总统举行关于战争的首脑会晤两天前发动的。9月10日,布莱尔对伊拉克下了最后通牒:他和美国总统布什将通过联合国解决伊拉克拒绝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入境问题,如  相似文献   

9.
4月21日,美国国防部负责伊拉克战后重建和人道援助事务的退役将军杰伊·加纳抵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开始筹建战后伊拉克过渡政府,从而成为麦克阿瑟似的人物。那么,加纳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呢?美国五角大楼为何选中他来负责战后伊拉克民事政府?他能成为伊拉克的“麦克阿瑟”吗?美  相似文献   

10.
2003年3月22日凌晨1时许,美军对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一天之内,美军就向伊拉克发射了320多枚巡航导弹,3000多枚精确制导炸弹,摧毁了伊境内的大量军用和民用目标,动摇了伊拉克军队的士气。那么,指导这一行动的“震慑”理论是如何发展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哈兰·厄尔曼博士:“震慑”理论之父“震慑”理论在诞生七年之后走向了战场,将一些美国将军们的空想变成了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中的基础计划,也使“震慑”理论的创始人——美国海军退役指挥官哈兰·厄尔曼将军名声大噪。哈兰·厄尔曼,参加过越南战争,毕业于美…  相似文献   

11.
北京时间1998年12月17日凌晨,美、英两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就对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沙漠之狐”的军事打击行动。美国总统克林顿宣称,目的是要削弱伊拉克发展核生化武器和威胁邻国的能力,并希望能够推翻萨达姆政权。双方军事实力对比在这次“沙漠之狐”行动中,双方的  相似文献   

12.
40枚“战斧”打头阵 “斩首”震慑未达成 阿富汗战争中,美情报机构曾报怨,因无授权攻击而多次错失歼灭本·拉登的机会。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情报机构争得了攻击授权,却未达成目的。 巴格达时间5月20日5时30分左右,美军开始从游弋在红海和海湾的战舰和潜艇上向伊拉克发射了约4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并出动了F-117A隐形战斗机向巴格达发射了精确制导炸弹。由美国情报机构导演的  相似文献   

13.
占后交权,是美国对入侵国军事占领后实施“民主改造”的战略步骤,是其扶植傀儡政权的“里程碑”行动,是美军由“入侵者”扮成“解放者”的一件“漂亮外衣”。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倒萨”后在伊建立一个亲美政权,输出和培植西方民主,使伊成为美在中东推行西方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的范例,起到民主“火车头”作用。今年以来,美高层领导多次声称“6·30”全部交权不变,并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了部分交权。随着近来虐俘事件的不断曝光,美对伊的占领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抨击,伊正陷入更加混乱复杂的局面。美“6·30”如何交权,备受世人关注。占后交权是美国的惯用手法美国以交权为伪装,对占领国实施民主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战争结束快4年了,伊拉克仍然是乱局一片,丝毫看不出和平的迹象,而美国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处境非常尴尬。下面列出的关于美国和伊拉克的一组数字可以在一个侧面揭示伊拉克的乱象和美国的困局。20——盟友纷纷转向,“多国部队”分崩离析美国最初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本身就没有得到联合国的支持,许多国家对军事打击的做法都有疑义,但仗着其“一家独大”的地位,美国还是凑了“多国部队”,发动了战争。令美国想不到的是,不到4年,20个盟友开始陆续以种种理由完全撤出、部分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由来已久,是美国和伊拉克的严重对立所致,是美国“遏制”政策与伊拉克“边缘抗争”策略的对抗,美伊双方针锋相对,美国有可能再次对伊拉克使用武力,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6.
全世界都在关注“美国是否会攻打伊拉克”,对伊武器核查成为事态发展的焦点。在美、伊的猫鼠之斗中,核查成为双方都想打的一张牌——美国想方设法证明伊方藏匿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抗拒核查,“实质性违反”了联合国第1441号决议,造成了可以成为对伊战争理由的“严重后果”;而伊拉克则摆出积极配合核查的架式,力图证明自己的“清白”与“无辜”,以此作为抵御战争的保护伞,并争取国际社会取消长达12年的对伊制裁。那么,“对伊武器核查”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倒萨之战”开打以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多次在战争动员会上给美国官兵打气说:“这将是一场高科技战争,零伤亡战争,美国有绝对把握取胜。”当然,拉姆斯菲尔德所说的“零伤亡”指的是美国士兵,而非伊拉克方面。然而事实看来,尽管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充分使用了高科技手段,与伊拉克相比占了绝对优势,但美军的“零伤亡”目标在战争一开始就被打破了。据不完全统计,在伊拉克战争的头4天里,美英联军就损失了31名官兵,  相似文献   

18.
9月5日,大约100架美英战机对伊拉克西部大型防空设施进行了大规模袭击。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战争剑已出鞘。尽管国际社会普遍反对美英对伊动武,但布什政府用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的行动似已成定局。 美为“倒萨”作最后准备 在美国国内正在就是否对伊拉克动武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布什9月4日与国会领导人举行了会谈,为今后与各盟国领导人进行协商,争取国内外舆论作最后的准备。在与  相似文献   

19.
目前,美英联军已经基本控制了伊拉克的主要城镇和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美国以查找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帮助伊拉克人民实现一个更好的未来”为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但时至今日,美国在伊拉克并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伊拉克人民面对的“更好的未来”却是混乱、饥饿、疾病和死亡。 战争之初,美国方面一再宣称,美军在对伊的空袭中使用的是精确制导的炸弹和导弹,这种新战术不  相似文献   

20.
1997年10月底以来,由于伊拉克禁止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中的美国成员入境,并禁止已在伊拉克的美国武器核查人员执行核查任务,伊美关系陷入危机。11月3日,美国防部发言人宣布,美国驻海湾部队,包括“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编队和主要以沙特为基地的200多架战斗机已作好随时参战的准备。14日,美总统克林顿下令,在地中海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