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五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以下简称我军)一起,于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在“38线”附近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以下简称敌军)进行的一次反击战役。这次战役,经过对西线之敌进攻、对东线之敌进攻和我军向北转移三个阶段,连续奋战50天,粉碎了敌人将战线推至  相似文献   

2.
合围,是歼灭敌人重兵集团的有效作战样式之一。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在对敌总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通过一个一个的战役合围,圆满完成了就地歼灭敌人的战略任务。这几次合围作战,对不同情况的敌人采用不同的合围样式,在目标选择和兵力部署上,都有不同做法,值得我们研究学习。敌人密集割裂合围敌人徐州集团的兵力部署是点线相连,一处受击,多方支援,增援不成,收缩一团。毛泽东同志在审定粟裕等同志关于淮海战役计划的建议时,针对上述敌军态势,部署了战略包围,同时也精心设计了第一个战役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梳理了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组织进行的战役和战役规模的9次作战行动:包括运动战阶段的第一至第五次战役,阵地战阶段的1951年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战役规模的作战)、上甘岭战役、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包括金城战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抗美援朝战争战役指导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4.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协同朝鲜人民军,在战略反突击和战略防御阶段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战役。各次战役敌我参战部队和我歼敌数概况如下: 战略反突击阶段(1950年10月19日至1951年6月10日) 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 敌军:“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美军  相似文献   

5.
淮海战役中,我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辽阔战场上,实施大规模的机动作战,圆满完成了就地歼敌的战略任务,创造了大规模运动战战役的宝贵经验。战争是力量的较量,机动是形成优势力量的重要手段。淮海战役开始时,在全局上敌我兵力对比为1.3:1。通过快速广泛地机动,在战役的第一阶段,我军集中了近40万人的兵力合围局部敌人12万人,造成3:1的优势,取得了歼灭  相似文献   

6.
陈震 《军事历史》2004,(3):73-74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三八线附近形成对峙局面。至1952年底,美、伪军已被歼78万余人,损伤飞机7800余架。但敌人不甘心失败,自恃其所谓军事优势,蓄意拖延在板门店的停战谈判。志愿军首长指示,为迫使敌人恢复谈判,我志愿军第一线部队必须积极实施反击作战,大量歼灭敌人。反击作战,大量歼灭敌人根据志愿军总部的指示,我第23军于1953年元旦,由朝鲜东海岸调整到前线接替第38军防御阵地。从3月初开始,我军陆续对敌前沿阵地进行反击作战,把斗争焦点推向敌军前沿。3月23日晚,我友邻第46军反击…  相似文献   

7.
平汉战役是晋冀鲁豫军区在刘伯承、邓小平的指挥下,在平汉铁路中段地区与国民党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刘邓制定了"政治仗"、"军事仗"双管齐下的战役指导方针,通过争取高树勋部阵前起义,促使平汉战役迅速取胜.这一役对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对敌军的"政治仗",具有奠基性的作用.由此役引发的分化瓦解敌军的"高树勋运动",在尔后人民解放战争敌我双方力量的相互推移变化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台儿庄大战是抗日战争初期,1938年3月23日至4月7日,中国第5战区在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于鲁南台儿庄诱敌孤军深入,以优势兵力围歼敌军一部的战争。它是在抗战初期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大片国土迅速沦陷的形势下的一场胜仗,继忻口战役后,达到了歼敌万人以上的记录。它虽然是徐州会战中的阶段性、局部性的胜利,却对全国抗战起了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9.
陕北三战三捷,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兵团为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于1947年3月19日主动撤离延安后,在中央军委、毛泽东和彭德怀等指挥下,从3月24日至5月4日相继在延安东北的青化砭、羊马河、蟠龙地区进行的三次歼灭性战役。此役,我军以两个纵队另两个旅共2.6万余人的兵力,抗击近10倍于我的敌军,以伤  相似文献   

10.
在历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阶段,毛泽东同志把军事攻势和政治攻势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瓦解敌军的巨大胜利。据不完全统计,在济南、辽沈、淮海、平津诸战役中,瓦解敌军四十三万五千余人,占战略决战中歼敌总数的26%以上。这不仅减少了我军在战争中的损失,而且加速了战局的发展。这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大致可以归纳为十点。 (一)把握时机。1948年夏,解放战争接近战略决战阶段,全国阶级力量对比已经发生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