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9 毫秒
1.
这个时候,2004年的“9·11”三周年之际,恐怖主义并未因为“美国‘发动领导’的世界‘反恐’战争”(西方提法)而有所收敛,更没有销声匿迹。反之人们发现,恐怖主义事件似有全球化蔓延的趋势—“9·01”,俄罗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遭遇恐怖袭击,300多名遇难者中有近一半是儿童;“9·9”,澳大利亚驻印尼雅加达大使馆门前发生爆炸,9人死亡182人受伤……而似乎更为严重的是,就在俄总统普京声明不同恐怖分子进行任何谈判,并且批评美国同恐怖分子接触之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则继续说,华盛顿不排除今后仍同“温和的车臣分裂分子”…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国际上恐怖主义活动异常猖撅,震惊世界的事件接连不断。 3月20日晨:繁忙的日本东京地铁系统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沙林”毒气事件,死亡11人·中毒1168人; 4月19日:美国俄克拉何马城发生了一起汽车爆炸事件,死亡100多人,400多人受伤; 6月10日晚:在哥伦比亚梅德林公园音乐会上,  相似文献   

3.
10月23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再次征召300名海军预备役人员和40名海军陆战队预备役人员。至此,美国至“9·11”事件以来征召的各兵种预备役人员总数已达32686人。 美国的预备役部队在美国的对内对外军事行动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美国维护全球霸权进行侵略扩张的得力“干将”。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同时动员预备役部队进行积极待命状态,这是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第一次。为恐怖主义,布什已经授权国防部,最高可招集100万名预备役人员,以支援港口军事行动、医疗救援和其他援助行动的准备。那么,美国这支“能征善战”的预备役部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后,美国总统布什立刻宣布国际恐怖主义对美国的袭击是战争行为,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并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反恐怖主义斗争。10月7日,美国发动了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军事打击行动。反恐怖战争由非军事行动扩展到军事行动,其目的是摧毁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军事力量和支持恐怖活动的实力,并捉拿本·拉丹。布什在美、英军队开始进攻阿富汗的声明中说,“这次军事行动是美国反恐怖战争的一部分,这场战役的另一条战线已经在外交、情报、冻结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5.
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本杰明·狄拉霍夫·弗罗依斯的名字不像海普·阿诺德、吉米·鲍利托、比利·米切利和托伊·斯帕特兹这些美国空军伟人一样有名,但弗罗依斯却为人们所熟知,因为他不仅是美军第一位飞行员,还曾是美国最早期的“一人”空军,是美国早期促使空军成为一支独立军种的重要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媒体1月2日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对2005年前景感到担心害怕的美国人的比例比2004年猛增了18个百分点,上升至30%。1月7日,巴基斯坦影响最大的《战斗报》刊登了一份美国政府的广告,标题是《对抓捕最重要通缉犯的悬赏》,共列出14人的悬赏名单。其中,本·拉登和"基地"二号人物扎瓦希里的"人头费"高居榜首,均分别提高到了2500万美元。 看来,不论美国人担忧的理由是什么,相信只要恐怖主义大亨本·拉登还活着,就将是美国人心头永远的阴影。 今年,本·拉登会干些什么?布什最怕  相似文献   

7.
“9·11”后,世界各国对恐怖主义的警觉和防范日益提高。恐怖组织在一系列军事打击下,纷纷化整为零,相对转入地下“蛰伏”起来,恐怖事件也似乎在逐渐减少。但今年以来,恐怖袭击活动突然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不仅引发了局部地区的动荡和混乱,也使恐怖主义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8月27日,以色列空军出动武装直升机向设在约旦河西岸的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人阵”)总部进行了导弹袭击,杀害了“人阵”总书记阿布·阿里·穆斯塔法。作为5名早期领导人之一,他成为去年9月以巴冲突再次爆发以来被以军暗杀的巴勒斯坦最高级别的政治领导人。以巴双方恐怖与反恐怖的斗争骤然升温。 当今世界,恐怖主义称得上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无时无处不见恐怖主义张狂的痕迹,因此有人将其称为政治瘟疫。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有关各方往往通过恐怖手段实现其目的,中东也成为世界上恐怖活动最猖撅的地区。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东恐怖事件就一直也没有停止过,暗杀、爆炸、劫持飞机、绑架人质事件屡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 以恐怖反恐怖 恐怖主义对以色列来说,是一柄双刃剑。以色列自认为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但  相似文献   

9.
人类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及美国随后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进行的反恐怖军事打击,将战后的局部战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体现出一些局部战争的新特点。一、恐怖主义和反恐怖主义的斗争成为局部战争的新动因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世界上一些地区的恐怖主义活动均有所加剧。冷战结束以后,原有的恐怖主义活动不但没有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而消失,其活动范围却日益扩大,以前很少发生恐怖主义活动的东南亚等地区也频繁地出现恐怖主义的踪迹。从英国的爱尔兰共和军、西班牙…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向协约国求和遭到拒绝后,准备发动新的进攻,然而,这时却出现了灾难性的“西班牙流行性感冒”。此病使作战双方深受其害。在德国,有40万人死于该病;在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病倒了,仅英格兰平均每周死亡达4482人;在法国巴黎,平均每周有1200人丧生;在美国,有近50万人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士兵更产生了厌战情绪,士气低落。尤其是德军,许多士兵逃离战场,  相似文献   

11.
杜昕  陈安刚 《当代海军》2006,(11):60-62
2006年10月7日,美国最新一艘核动力航母“乔治·布什”号(CVN 77)在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下水。美国现任总统小布什当天出席了以其父亲、第41任总统老布什姓名命名的航母下水仪式。“布什”号将是美国海军的第77艘航母,同时也是“尼米兹”级的第10艘,即最后一艘航母,将在经过所  相似文献   

12.
耿海军 《中国民兵》2008,(12):56-57
近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刊文称:伊朗从非洲购买数百只猴子,怀疑其用于生物武器试验。早在2003年美英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前,美英媒体就曾大肆指责伊拉克拥有生物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近来,美国媒体正连篇累牍地报道以色列可能在年底空袭伊朗。此际。英国媒体抛出这样的话题,立即引起了各界的诸多联想和猜测。而“生物武器”这一敏感话题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被推到了台前。  相似文献   

13.
刘耿 《宁夏科技》2002,(9):36-48
2001g9月11日,是令美国人民震惊的日子,也是惊撼世界的日子。“9·1l”事件一年来,美国人民在反思,世界人民也在思索,联系战后几十年来美国屡遭袭击的事实,一场对美国内外政策的分析批判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对国际传媒的舆论作了些分析,总的看法是:恐怖主义是世界人民的大敌。对真正的恐怖主义绝不能手软,一定要坚决打击,  相似文献   

14.
史沫特莱在抗战时期的中国刘济普艾格妮丝·史沫特莱是美国进步作家,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和妇女活动家,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一个伟大的美国人”。1892年2月23日,她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北部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科罗拉多矿区长大。青少年时代...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人的军事辞典里,反恐和缉毒、救灾一样,历来被认为是不属于战争范畴的。但是,在去年“9·11”事件后的第二天,美国总统布什即向全世界宣布:“这是恐怖主义发动的战争,我们必须用战争来回答。”于是,恐怖同反恐怖,一夜之间便跨进了战争的殿堂。那末,恐怖战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16.
新“三位一体”战略出笼 美国的战略家们在“9·11”事件迫使美重新审视其战略核力量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曾赖以作为国家安全保障基础的“三位一体”核战略竟在相当大  相似文献   

17.
近段时段,日韩双方围绕独岛(日本称“竹岛”)主权问题展开激烈交锋,一度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可就在一个多月前的3月 7日,美太平洋总部司令威廉·法伦曾建议美国突破现行与日韩分别建立的双边同盟关系,推动“韩日美3边军事合作”。驻韩美军司令伯韦尔·贝尔也透露,美日韩“三角”军事合作应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这些观点基本上得到美国军政高层的赞同。于是,打造东亚军事“铁三角”,便成为美未来东亚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马歇尔全名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不仅以运筹帷幄的统帅才能赢得了“最出色的参谋长”、“胜利的组织者”等美誉,而且以刚正不阿的品质受到了美国军界的尊敬。二战后,马歇尔曾作为杜鲁门总统特使出使中国,无功而返。回国后,马歇尔依然青云直上,先后任美国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就其一生来说,光彩夺目的无疑是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卓越表现。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国家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逐渐趋于减少,而恐怖主义作为战争的转化形式却有可能被更多地利用。“9·11”事件表明,未来恐怖主义非但不会减少,反而可能得到强化,并因应时代的发展产生新的形式、新的特点。在新的世纪,以高科技为手段的恐怖主义将可能得到迅猛发展。当今社会越来越成为高科技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基础设施、电力供水系统、金融证券市场无不逐步网络化,一些恐怖组织很可能选择以网络恐怖主义替代传统恐怖主义。目前,一些恐怖组织已经在利用因特网进行恐怖主义宣传、募集资金、协调行动。今后,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恐怖组织…  相似文献   

20.
1991年3月15日,海湾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笼罩在胜利光环中的多国部队总司令、美国四星上将H·诺曼·施瓦茨柯普夫踌躇满志地接受电视记者芭芭拉·沃斯特的采访。记者问他:你凭什么指挥以美军为主的多国部队以几乎零伤亡的代价,在地面攻势中只用100小时就打败了侵占科威特的60多万伊拉克大军,俘虏伊军6万多人?施瓦茨柯普夫回答说:我也没想到伊军这么不经打。不过在这次“沙漠风暴”行动中多国部队的战略运用确实很成功,不仅赢得了战争,也赢得了和平。在讲到个人体会时,他总给性地强调了一名: “下令要部队上战场算不得英雄,身先士卒上战场才是英雄好汉。” 了解这位西点名将曲折经历的人都知道,他在这里讲的不是敷衍记者的官话,而正是他始终恪守的带兵信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