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徐焰 《国防》2014,(5):81-82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根据中共中央"边打边建"的方针,新中国的军队将战场作为演习场,以实战锻炼各技术兵种。通过这场战争,人民解放军的特种兵建设从很低的起点上起步,有了飞速发展,与当时世界先进军事科技水平的差距大为缩小。  相似文献   

2.
朝鲜战争爆发与否与毛泽东无关;出兵抗美援朝决非毛泽东为"推行世界革命"作出的决策;毛泽东没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设定"超越现实的战略方针";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决非个别学者所言的"只是心理上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薛奇 《军事历史》2004,(3):24-24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无论是国内革命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同国内外的敌军相比,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发展时期同世界发达国家军队相比,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始终处于落后状态。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发展的历史上,确曾有过某些局部方面的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使这些局部方面的建设达到或接近世界发达国家军队的水平,比较突出的有如下两例。一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建设。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既没有空军,也没有海军,仅仅是以步兵为主的单一陆军。新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和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心…  相似文献   

4.
张新 《军事史林》2023,(7):15-22
<正>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在经济力量和武器装备都处于悬殊的劣势状态下,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其坚强的后勤保障对这场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军的后勤保障体系在这次战争中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和飞跃,很多当时的保障模式、运行机制、经验方法等一直沿用至今,一定程度上讲,是抗美援朝战争开启了我军后勤现代化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5.
抗美援朝战争经验中总结的"争取和、准备打、军队只管打不管和"的14字方针体现了中共中央在处理和平与战争问题上的战略思维,不仅适用于朝鲜战争,更具有普遍意义,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其精神实质,把"争取最好前景"与"做好最坏准备"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6.
<正>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维护东方与世界和平而进行的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历时两年零九个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朝人民军队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赶回到"三八线",并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迫使"联合国军"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第二阶段,从1951年6月中旬至1953年7月27日战争结束,主要作战形式是阵地战。中朝人民军队依靠坚固阵地,先后粉碎了敌军多次局部进攻,并取得了反"绞杀战"和反细菌战的胜利。同时,主  相似文献   

7.
杜宗震  王伟 《国防》2012,(9):39-40
进入二十一世纪,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演进,信息已成为最主要的作战能量,抓紧军事力量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共同行动.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思想,为军队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空军部队信息化建设势头强劲、发展很快.作为空军整体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空军国防动员建设,必须适应实现"三个转变"(由机械能量型向信息智能型转变,由应战型向应战应急兼备型转变,由行政指令型向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型转变)的需要,着力将以物化动员能力为主适应机械化战争要求的空军国防动员,建设成为以信息动员能力为主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空军国防动员.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具体需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8.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是我军装备建设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在短短两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我军的武器装备由原来的取之于敌为主转变为后方供应为主,装备工作完成了走向现代化战争所必不可少的历史性转变。本文对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军装备建设的内容和成就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之所以能够战胜拥有现代化优势装备和技术的强大敌人,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很好地发扬了军事民主。广泛开展军事民主,成为志愿军"在战争中学会战争"的重要手段,贯穿了志愿军作战的各方面、全过程,达成了思想政治工作与军事工作紧密契合。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开展军事民主工作的经验,对于当今推进我军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仍是宝贵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战法,是指军队进行作战的各种方法。它是战略战术在作战中的实际运用,是作战思想的具体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尽管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把当时的高新技术运用于战争,但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下简称“志愿军”)在毛泽东军事  相似文献   

11.
庹平 《军事历史》2013,(4):10-17
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毛泽东从战场实际出发,正确地实施战略指导:一是从国家根本利益和民族长远利益出发,指导中共中央统一思想并作出中国出兵援助朝鲜的战略决策;二是指导志愿军先后发动五次战役,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三是指导中朝军队以打促谈,边打边谈,最终实现有利条件下的停战;四是指导中共中央确定"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以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来保证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毛泽东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战略指导对今天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仍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朝鲜战争是一次交战双方投入大量军队的现代化战争。武建里穿插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5军第194师围歼侵朝英军第29旅的一次战斗。该战斗是在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进行的。  相似文献   

13.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与苏联对华军事援助是分不开的,这些援助包括提供军事贷款、出售武器装备、提供技术援助、培训军事人才等,尤其是苏联空军的直接参战,有效地保证了中朝军队的后方补给线,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黄子才  和春耀  杨元 《国防科技》2018,39(3):014-016,049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不断应用,智能化战争已经悄然来袭。边海防建设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一环,关系国家安全稳定。本文着眼于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技术在边海防建设中的应用,对智能化边海防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为边海防今后建设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群在军事领域广泛运用,世界军事变革迅猛发展,战争形态发生着深刻变化。世界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与军情,不断更新武器装备。调整军队的编制体制,进行军队的转型。可以预见,21世纪前期,外军建设将以新军事革命为契机,以确保国家利益为目标,向信息化、一体化、多能化方向发展。一、以夺取信息优势为目标,加快信息化建设世纪之初,军队信息化变革的社会背景已经形成,信息化军队取代机械化军队,信息化战争取代机械化战争,已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为适应信息化变革,世界各国纷纷改变围绕“火力和机动”…  相似文献   

16.
<正>军事史蕴含着丰富的战争实践经验,是学习战争的"大学校"。毛泽东指出:"一切带原则性的军事规律或军事理论,都是前人或今人做的关于过去战争经验的总结。这些过去的战争所留给我们的血的教训,应该着重地学习它。"世界军事史是研究世界历史上的战争和军队建设等军事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人类历史上军事实践活动及其经验教训的总结,包括世界战争史、世界军队史、军事技术与武器装备  相似文献   

17.
一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卫祖国安全,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军入侵的一场现代战争。这场战争是在军事装备方面敌强我弱的困难条件下进行的。美国先后动员其本国陆军的三分之一,空军五分之一和海军近半数军队,以及大量的军事装备、物资投入这场战争。同时还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纠集另  相似文献   

18.
抗美援朝战争过去 50年了。 50年,弹指一挥间。这场“昨天的战争”留给今天的人们却是太多的启迪,太多的感慨。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站在 50年后中华民族精神重塑的视角审视这场战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抗美援朝是奠定新中国及其军队在世界上的国威、军威的意义深远之战。   一、抗美援朝战争使全世界真正懂得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含义   毛泽东早在 30年代便以充满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话语向世人宣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以什么为主干目前有以下几种意见:(一)以军制史为主干。将军事思想、军队装备、军队给养、军事教育、军事工业等内容作出相应的安排。(二)以战争和军队建设为主干。因为就军事而言,主要是武装力量的建设和使用。(三)以战争为主干。因为军事的各个重要侧面,如军制、军事技术、军事学术、军事思想等,都与战争有密切的关联,它们的发展变化都服从于  相似文献   

20.
《军事历史》2013,(4):2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在取得国内革命战争胜利后,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着维护东方与世界和平,而进行的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中国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一场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以劣势装备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三八线,并迫使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