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干扰能力是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采用目视瞄准、电视(红外)跟踪、有线传输指令的制导方式,大大提高了武器系统的自动化程度。由于现代战争中干扰源种类越来越多,因此提高武器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战场上可能出现的干扰源类型,给出了不同类型干扰源的干扰机理,全面分析了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采用的抗干扰技术并简述了相应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2.
未来俄争对反坦克导弹的首发命中率、抗干扰能力、全天候作战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坦克导弹的发展趋势是“发射后不用管”、全天候作战能力、自动目标识别以及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等。这就促使在战场上曾扮演过重要角色的视线指令制导反坦克导弹逐步退役,反坦克导弹的导引体制由激光半主动向红外成像发展,由单模导引向多模导引发展,如红外/毫米波双模制导。 一、视线指令制导体制 视线指令制导反坦克导弹属于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它采用光学瞄准、红外跟踪,导线传输指令、半自动制导。由于在制导系统中采用红外测角仪,构成红外半自动跟踪。这一代产品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目前,反坦克导弹大都采用半自动有线指令方式,这种方式的导弹叫光纤制导导弹FOG-M。本文以战术导弹制导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基础,介绍光纤制导导弹的优点、性能及目前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4.
“标枪”反坦克导弹是一种便携式中程反坦克武器,由一次使用的完整弹和多次使用的指令发射装置所组成,全重约为22.3公斤。它使用红外成像探测器,具有“软发射”能力,可从顶部和正面直接攻击目标,其射程是“龙”反坦克导弹的两倍以上。美陆军、海军陆战队和国民警卫队都将装备该导弹,届时将淘汰“龙”反坦克导弹。  相似文献   

5.
孙乐民 《国防科技》1994,15(4):44-50
一、光纤通信概述 1.光纤通信基本原理 现代通信技术分为电通信和光通信。光通信和电通信一样分无线光通信和有线光通信。无线光通信因环境限制,主要用于深空通信。有线光通信即光纤通信,是以光纤为传输媒质的通信方式。光纤是由玻璃、塑料等材料通过一些特定方法拉制成能传输光的细长纤维。光纤有纤芯和包层,呈圆柱形,当光入射到光纤的纤芯时,纤芯与包层的界面产生向内反射,使光波受到引导而局限于纤芯内部向前传播。一个基本的光纤通信系  相似文献   

6.
蒋炫 《当代海军》2005,(8):24-25
光纤制导导弹是近年来军事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作为有线制导导弹的最新发展成果,光纤导弹不仅有效克服了传统有线制导导弹重量过大、射程近等固有缺点,同时继承了有线制导导弹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并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性:性能特点近年来光纤制导导弹的成熟得益于两种军事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是光纤制造技术的长足进步。传统的线导制导导弹以铜线等金属导线为载体,导线重量大致使导弹的射程近,只能用于反坦克等近距作战。此外,金属导线还存在着传输速率低,信号衰减大的缺点。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在传统的有线制导导弹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光纤  相似文献   

7.
在车载反坦克导弹指挥控制系统软件设计过程中,火力分配模型在车载反坦克导弹射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用,而传统反坦克导弹射击主要是根据攻击区进行划分,并未涉及火力分配问题,这将直接影响车载反坦克导弹作战效能的发挥.而AHP层次分析法是解决火力分配问题的有效模型,根据车载反坦克导弹的作战运用特点,并结合AHP层次分析法理论,建立了反坦克导弹火力分配的优化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证明该算法对于某型车载反坦克导弹作战单元火力分配问题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8.
反坦克导弹是未来高技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反装甲兵种,特别是在渡海登岛作战中,先头抢滩登陆部队能否巩固和扩大登陆场地,很大程度取决于登陆部队反装甲力量的运用.在此过程中,反坦克导弹分队的阵地选择极其重要,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反坦克导弹阵地选择的递阶层次模型,通过计算,确定反坦克导弹阵地选择的最佳方案通过组合一致性检验,选择地形单元C_1为反坦克导弹阵地,作为最终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依据反坦克导弹分队在反装甲作战中的具体任务和作战特点,运用数学规划理论,对某型反坦克导弹兵力展开方案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对辅助提高指挥员决策水平,发扬反坦克导弹火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反坦克导弹已成为反坦克作战的中坚力量,是各国重点发展和大量装备的反坦克武器。为了满足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反坦克作战的需求,建立起以新一代反坦克导弹为主,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体系,各国都在积极发展面向21世纪的新型反坦克导弹。其中主要有:美国的“掠夺者”、“长弓-海尔法”、LOSAT 直瞄动能反坦克导弹;俄罗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