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冷战后美国战争动员的演变(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羽 《国防》2005,(8):74-77
1991财年到1998财年,美三军总兵力从198.5万人逐步12年调整——美国战争动员急转弯减少到140.7万人,削减幅度为29.1%。与此同时,后备役部队的数量也在大幅度减少,一类后备役中的编组后如果要问,海湾战争对于美国人最大的军事心得是备役部队从1991年的115.3万人削减到1998年的88.1什么,那便是看到了高技术武器装备前所未有的破坏万人。国防工业则从1993年到1996年进行了为期4年力。美国人感到:由信息化带来的武器破坏力,虽然不像的“国防工业基础重组”。重组前,美国有国营的军工企核武器那样具有瞬间就能毁灭一切的能力,但却能够像业146家,…  相似文献   
22.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修正案(草案)》,改变了预备役士兵的分类标准(请参阅《国防》1999年第3期“预备役制度的重要改革”一文)。这一改革,将对后备力量建设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3.
国防动员建设作为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新中国前进的步履,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50年来,国防动员建设虽然厉经曲折,几经风雨,但始终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为国防建设乃至整个国家安全奠定了稳固的基石。回首50年国防动员建设历程,总结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
冷战后美国战争动员的演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羽 《国防》2005,(7):74-75
冷战结束后,美国从1991年到2003年,先后发动了多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其战争动员在经历了多场局部战争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之后,已初步完成了从冷战时期的大规模全面战争动员向冷战后局部战争动员的演变。海湾战争之时,处在全面战争状态的战争动员,尚不能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而在12年后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的战争动员就与其“快速决定式”作战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由于美国的战争动员演变,是在新一轮世界军事变革和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改变的背景下发生的,又是经过自海湾战争以来的一系列调整改革后实现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战争动员…  相似文献   
25.
八、抢运参战部队和战备物资 1962年5月30日,中央军委向各参战部队下达了入闽作战的预先号令.6月10日至7月17日,参战部队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采取隐蔽运输的方式,分两批从战略后方经铁路输送进入福建、浙江等预定作战地域."这次战备机动是朝鲜停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其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涉及面广、运输线长、方向集中、交通情况不好."  相似文献   
26.
十一、国家储备物资的转移和疏散
  东南沿海紧急战备之初,国家物资管理部、商业部组织有关省、市,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国家储备物资进行转移和疏散。  相似文献   
27.
张羽 《国防》2014,(11):80-83
东南沿海紧急战备动员,始于1962年2月止于当年10月。军队作战对动员的基本需求是:首先准备50万人打3个月、尔后准备50万人打半年,再视情况准备300万人打1年。动员区域主要是东南沿海的福建、浙江、江西、广东等省,动员领域涉及国民经济动员的各个方面。这次动员,是继抗美援朝战争之后,新中国第二次进行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动员。国民经济动员系统为贯彻落实"积极防御,  相似文献   
28.
张羽  吴少瑜 《国防》2003,(6):29-31
伊拉克式的动员——弱者的动员 伊拉克在此次战争中本打算进行一场“全民圣战”动员,但直到战争结束,我们也没有在这片沙漠上看到陷美英联军于“全民圣战”的汪洋大海,看到的却是这个国家落后的国防  相似文献   
29.
民兵是我国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国家法律赋予民兵同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一起,担负着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维护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50多年来,民兵多次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积极参战支前,出色地履行了自己的使命.  相似文献   
30.
张羽  吴少瑜  向念 《国防》2002,(11):30-32
2002年4月16日,日本“安全保障会议”和内阁会议通过了所谓“有事法制”的3个相关法案,即《武力攻击事态法案》、《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部分修订案》和《自卫队法及防卫厅职员薪金法的部分修订案》。这三部法案,不仅为日本自卫队以保卫国家安全的名义遂行“自卫作战或与美军实施联合作战”奠定了法理基础,而且处处显露出“有事法制”的战争动员真面目。 我们知道,各国为战争动员立法的目的不外乎三点:一是确立战时动员领导体制;二是为武装力量遂行作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