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冲锋枪,英文中称为:"Submachine gun",本意"小机枪".它在枪械家族中算是比较年轻的枪种,诞生于一战时期,距今不足100年的历史.早期的冲锋枪是指发射手枪弹、能连发、有枪托、可抵肩射击或进行腰际射击的自动武器.在我军的《军语》解释则为:"枪身较短,比较轻便的自动武器,通常在近战和冲击时使用."  相似文献   
72.
自2011年3月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_直对军事干预兴趣不大,这是它们根据两项评估作出的判断。其一,叙利亚的情况同利比亚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叙利亚反对派之间的分歧更大、政府安全部队的能力更强而且防空系统更有效。其二,巴沙尔·阿萨德政权一旦倒台,造成的影响可能会在中东地区引发一场范围更广泛的动荡。  相似文献   
73.
俄罗斯国防部近日订购了30架由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苏30SM重型战斗机。鉴于同款机型向印度出口已有10多年的历史,该选择似乎既合乎逻辑,又很务实。  相似文献   
74.
中国的军事建设和美国的战略重点转向亚洲,已经将这一地区变成了激烈的竞技场。有分析人士称.美国的目标不仅是阻止中国扩大主权宣称,甚至还要控制中国自身的海上到达能力。一些人士认为,两国之间不断增强的对抗已经引起了军备竞赛,一方的武器和技术投资会刺激另一方采取同样行动。  相似文献   
75.
现在美国已正式干预南中国海问题,成为支配南中国海安全形势的因素之一,相关各国对该地区的影响也日益增强,使原本已经很复杂的南中国海主权争端变得更复杂、更难以解决。  相似文献   
76.
1月10日,美国海军高级将领公布了旨在确保南海及西太平洋国际海运畅通的战略,该战略指出崛起中的中国或许正试着“限制进入该地区”。其中.由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乔纳森·格林纳特给出的评论,代表着美国有关中国可获取潜力的直率评估:当前,中国仍在继续进行包括更多舰船与反舰武器在内的军事建设。  相似文献   
77.
2011年12月22日,伊朗海军司令哈比布拉·萨亚里宣布,12月24日到1月3日,伊朗将在从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东部到亚丁湾的广阔海域举行代号为“守卫90”的海军演习。萨亚里在接受伊朗国家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伊朗的潜艇、战舰、导弹、鱼雷以及无人机将会参加这场演习。该演习会采用众所周知的区域拒止战术,以及过去几年间曾在伊朗举行的类似演习中亮相的平台,  相似文献   
78.
美国不需要新敌人,特别是在自身面临许多真实且迫在眉睫挑战的情况下。未来中国可能仍会在外交和贸易领域给美国带来困扰,但这并非美国的致命威胁一一中国不是又一个苏联。如果奥巴马想要证明自己在外交事务领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那么他就要停止继续把中国视为潜在敌人。华盛顿没有理由对抗中国,却有充分的理由推行对华合作政策。  相似文献   
79.
在美国军方看来,没有什么国际安全问题不能在出动无人机后取得进展,所以奥巴马政府向叙利亚派出大量无人机从事情报收集和监视任务。五角大楼官员称,这些无人机是用来收集关于巴沙尔镇压反对派的信息的,可为国际社会对叙利亚进行干预提供正当理由。美国官员还指出.这并不是情报收集行动在叙利亚冲突中的首次使用。  相似文献   
80.
面对国会中鹰派分子的张牙舞爪以及以色列要求对伊朗采取更为强硬立场的压力,目前对伊朗核计划发动军事攻击的言论甚嚣尘上。但也有一种强烈质疑声存在,即对撤出伊拉克感到高兴。且对美在阿富汗后续作战行动越来越怀疑的美国公众是不会在不久的将来再支持这样一项重大军事攻击行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