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21.
伊拉克局势之所以出现倒转有三个主要因素:首先,伊拉克总理努里马利基的处事方式更加独断专行,逮捕逊尼派政客.跨教派调解进程中的相关措施也遭遇挫折;其次,美军撤离伊拉克,后者未能在应对“基地”组织新成员的招募与渗透方面做好准备;第三,近邻叙利亚爆发的冲突为”基地”组织新成员、武器及其组织架构提供了新来源。  相似文献   
122.
即便美国最终会对已部署的核力量进行削减.最新公布的数据还是凸显了一大“死穴”:美俄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差距愈发加大。美国现在的核运载工具数比俄罗斯足足多了336件。  相似文献   
123.
这些变革性技术可以改变冲突中攻防双方的关系,尤其是定向能武器可以轻易抵御如今精确制导弹药的攻击,防御系统可以对即将来临的目标实施多次精确射击,以抵消攻击一方所占据的任何数量上的优势,这可能会使导弹饱和战略失效,进而打破囊括亚太地区在内多个充满竞争的战区的军事力量平衡。  相似文献   
124.
对中国来说,要想实现可存活的海基核威慑力,必须克服两大技术挑战。首先,中国弹道导弹核潜艇的隐身技术必须能够规避美国的反潜战工具;其次,中国的“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必须能够突破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125.
中国并不想关闭外国的海上和空中商业通道,相反,中国支持国际贸易的正常开展。中国也并非对所有的军事介入都说不。中国只是希望阻止特定的海上军事行为。中国最近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也有类似考量。  相似文献   
126.
近一个世纪之后.太平洋与东亚地区能否见证一场现代版本的华盛顿海军会议.以期能够有效、甚至成为应对围绕地区海军现代化进程所展开的竞争项目和模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7.
如果韩国将导弹防御系统融入美国导弹防御体系的话,不仅会招致中国的反对.也会引发国内自由派的不满。而在朝鲜2012年12月“射星”和2013年2月进行第三次核试验之后,韩国国内要求导弹防御升级至中段拦截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28.
在国际经济中心逐渐转向亚洲的同时,世界武器生产和军贸活动的重·心也开始向亚洲倾斜。当前,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和欧洲国家不得不大幅削减军事预算,而亚洲国家却是另一番情景。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军事开支占据了亚洲排行榜前五名,这五个国家和地区用于武器技术装备购买与更新的费用占到整个亚洲国家军事支出的近90%。在过去的一年里,上述五个国家的军费开支总额为2250亿美元,大约是10年前的2倍。其中,中国的军费增长幅度是每年13.4%,韩国为4.8%,印度为3.6%,日本为3-4%,台湾为1.8%。但从军队人数上看,中国、印度和韩国都进入了世界前十的行列。也就是说,这三国的人均军费支出相对就少。2011年,中印韩三国花费在每个军人身上的经费约为28,200~43,600美元,大致与罗马尼亚(29,100美元)和塞浦路斯(44,600美元)相当,而欧盟国家、澳大利亚和美国则分别达到了140,400、438,000和504,800美元。从中也可以看出,亚洲国家的军队结构仍然是“数量优先”。虽然亚洲国家的军事预算增长速度很快,但这并不能说明亚洲正在进行军备竞赛。亚洲国家之所以增加国防预算,一是由于本国经济发展较快,“兜里有了资本”;二是因为本国的武器技术装备过于陈旧,需要更新换代。国际研究与战略中心的专家指出,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亚洲国家增加国防预算会造成本地区的军备竞赛和安全威胁,因此美国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太”战略有点“小题大做”。  相似文献   
129.
2012年9月10日,日本正式决定“国有化”钓鱼岛。然而仅一天前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再次重申北京的观点,反对日本的购岛行为: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也宣布要从“大局视角”解决钓鱼岛问题。  相似文献   
130.
中国从2012年12月27日开始向亚洲国家提供“北斗”卫星导航服务,包括定位、导航、授时、报文发送等等,每年预期能够得到600亿美元的收入。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其有望能面对美国的军事优势,但专家们认为,中国的“北斗”卫星群尚未完全部署完毕。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今后必定成为美国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定位系统的竞争对手,其发言人宣布将向亚洲用户提供服务,包括定位、导航、授时、报文发送等。美联社评论指出,中国希望通过“北斗”卫星导航服务每年赚取4000亿人民币(630亿美元)的收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2000年开始投入使用,当时只有3颗卫星在轨,主要为中国公司服务。2004年,中国与欧洲签订协议,合作开发“伽利略”定位系统。但据《南华早报》透露,中方并不满意这份协议,遂即加大了本国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力度。专家们指出,中国不会同任何人(无论是欧盟、美国,还是俄罗斯)分享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其实,在卫星导航领域建立合作机制是有很大优势的,现在有70%的坐标定位大地测量专业设备是在GPS和“格洛纳斯”两大系统内使用的,而且每个系统都对本国军方提供加密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