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对单点系泊船舶的Hopf分岔现象进行了试验研究.给出了试验方法和过程;探讨了不同来流速度和系缆长度对于船舶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试验表明,船模运动呈现出典型的非线性特征,观察到了吸引子的共存,平衡点稳定性丧失和Hopf分岔现象.利用振动衰减系数计算了Hopf分岔值,与试验结果相比较,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得到了试验条件下的Hopf分岔集,指出其对于系泊系统的设计是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62.
根据弹塑性理论和传热学原理建立了坦克发动机排气门座在发动机加载条件下温度场和应力场的计算模型,并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研究了其热应力和机械应力的分布状态及其变化规律,为排气门座优选材料和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在分析目前入侵检测系统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移动agent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该系统具有安全性强、可移植性好、效率高等突出特点,代表了入侵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4.
实践技能选修课程对培养学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起着重要作用。结合《局域网构建》课程的教学实践,阐述了从课前准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教学经验和尚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5.
为了研究反舰导弹各种末端机动弹道(蛇行机动、螺旋机动、摆式机动等)的控制和使用方法,首先对反舰导弹末端机动控制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然后依据反舰导弹与水面舰艇之间的攻防对抗机理和反舰导弹作战使用限制条件,得出反舰导弹在各种约束条件下的末端机动弹道控制参数解算模型,最后以舰空弹脱靶量最大为反舰弹最优机动准则,解算反舰弹各种机动方式下的最优机动策略。  相似文献   
66.
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在BA无标度网络模型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建立了C2组织的无标度网络模型,给出了C2组织结构网络的无标度模型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证明了C2组织结构具有良好的随机鲁棒性.定义了节点的重要度这一概念,并结合节点的重要度来建立C2组织的无标度网络模型,使之更符合C2组织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7.
高级在轨系统吞吐量跨层优化虚拟信道调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CSDS高级在轨系统的VCLC子层的输出作为虚拟信道的输入,其复用效率与等待时间因子直接影响VCA子层和整个系统的吞吐性能.基于泊松分布,将效率问题转化为对满效率发生概率的研究,建立了MPDU复用的统计概率模型,提出一种基于跨层优化的加权时间片虚拟信道调度模型,并推导给出了满足吞吐量最优的公式.仿真结果表明,新跨层优化模型能够明显提离虚拟信道下行数据吞吐量,减小平均延迟.  相似文献   
68.
坦克动力舱空气流动与传热影响因素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和非结构化网格为基础,利用FLUENT软件针对某型主战坦克动力舱内的空气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三维数值仿真计算与分析,得出了环境温度、压力和坦克行驶速度等因素对动力舱内的空气流动和传热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69.
短时间内测试大批量合格的常规导弹是未来作战的客观要求.结合导弹部队的作战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技术阵地测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方法.改造技术阵地测试设备,提高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采用并行技术和关键路技术优化导弹测试流程,同时建立战时应急状态下的测试流程,特别是导弹批量测试技术的提出,将极大地提高导弹测试速度,缩短测试时间,为将来技术阵地的建设提供了建议,同时也对将来常规导弹的设计和研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0.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是天线波束形成原理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广泛应用于阵列信号处理领域。由于电磁工作环境的恶化和大量射频干扰的存在,在极低的信干噪比(SINR)条件下进行目标检测和信息提取十分困难。对于阵列系统,往往采用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ADBF)技术,来抑制强干扰和方向性干扰对有用信号的影响。介绍了数字波束形成器的基本原理及其DSP的实现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