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3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108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86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74篇 |
2010年 | 78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58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61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采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法(IBAD)在单晶硅片上制备了Ti-Si-N纳米复合薄膜,研究了轰击能量大小对Ti-Si-N纳米复合薄膜生长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轰击能量对Ti-Si-N纳米复合薄膜的生长机理的影响.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纳米压入仪、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现代分析技术,对Ti-Si-N纳米复合薄膜的晶粒大小、力学性能、成分与相结构进行综合表征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轰击能量为700 eV时,Ti-Si-N薄膜晶粒直径达到了最小值11 nm,此时Ti-Si-N薄膜的硬度相对最高,为33 GPa. 相似文献
63.
利用传统经验值得出了舰艇在布放噪声干扰器后干扰潜艇平台的机动规避航向和舰艇布放声诱饵后远离鱼雷的机动规避航向。考虑到舰艇在布放声诱饵后远离鱼雷的规避过程中不可能时刻保持直航,又利用运筹学优化原理,将舰艇远离鱼雷的机动规避航向问题归结为有约束的目标函数优化问题,利用求解非线性规划的方法得到了舰艇的最佳机动规避范围。 相似文献
64.
探讨了无人飞行器(UAV)编队的任务分配问题。任务分配是UAV协同控制的基础,其解是任务区域内各任务的一个排列。求解UAV任务分配问题的有效方法是能在合理的计算时间内找到近似最优解的启发式算法。用对称群描述UAV任务分配的搜索空间,基于右乘运算构造搜索邻域。仿真结果验证了群论禁忌搜索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5.
为了对钢制强化玻璃纤维制双层油罐贯通间隙空间进行优化设计,针对目前市场上主流双层油罐间隙空间的结构特点,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软件CFD,基于多相流流体体积模型,对双层油罐内罐发生渗漏后渗漏液体在贯通间隙空间的流动特点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液体在间隙空间流动时,其表面力对流动的影响占支配作用,体积力的作用可以忽略;当间隙垫片之间的距离≥0.8 mm,其对液体流动的阻碍作用开始减弱;主流双层油罐间隙空间的设计不合理,无法将油罐渗漏液体尽快引流到间隙底部。最后,根据液体在间隙空间的流动特点,对双层油罐间隙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6.
以单发某重型鱼雷击沉DD973驱逐舰的实船打靶试验为例,揭示了船体梁结构在船中底部近距离水下爆炸作用下最终呈现中垂破坏现象.建立了该问题的物理仿真模型,再现了船体梁在水下爆炸近场冲击波正压和负压交替作用下的中垂破坏过程.与实船打靶试验情况进行对比的结果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船体梁结构在水下爆炸近场球面冲击波和动态气泡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67.
为评估HIGHT轻型分组密码抗故障攻击能力,基于单字节故障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HIGHT故障攻击方法.首先在HIGHT最后1轮注入单字节故障恢复SK124和SK1262个轮密钥,然后增加故障注入深度,在HIGHT倒数第5轮注入单字节故障恢复HIGHT另外10个轮密钥,从而恢复HIGHT的全部主密钥.实验结果表明:仅需22次故障注入即可恢复HIGHT全部128位主密钥,优于现有故障攻击方法所需的32次故障注入. 相似文献
68.
69.
Consider a threshold control policy for an imperfect production system with only a work center handling both regular and rework jobs. An imperfect production system studied here, generates defect jobs by factors other than machine failures. A threshold control or (ω, s) policy sets the guideline for a work center to switch between regular and rework jobs. A production cycle begins with loading and processing of several batches of regular jobs with a lot size equal to s. The outcome of each completed regular job is an independent Bernoulli trial with three possibilities: good, rework, or scrap. Once the work center accumulates more than a threshold ω of rework jobs, it finishes the last batch of regular jobs and switches to rework job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find a threshold ω and a lot size s that maximize the average long‐term profit.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construct a simple algorithm to search for ω and s that can be implemented directly in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s, as a result of this work. © 1999 John Wiley & Son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46: 273–301, 1999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