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11.
航空集群作战系统通过自组织机制与行为调控机制的有机耦合,产生了新的作战能力,具有能力涌现特点.为评估集群系统作战效能,在机群作战效能评估理论的基础上,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无人-有人机协同作战集群效能涌现模型.结果表明,作战环境威胁越高,集群作战能力的涌现效果越明显,且随着等级的不断提高,能力的涌现不断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逐渐减缓.该方法的应用可为评估航空集群系统的对地攻击作战能力提供定量参考.  相似文献   
112.
为了简单准确地求出膨胀波火炮的内弹道参数,建立了符合MacCormack格式的膨胀波火炮一维均相流内弹道模型,通过MacCormack法进行求解,得到开闩和不开闩状态下的膨胀波火炮的压力、速度曲线,并给出了经典内弹道在开闩和不开闩条件下的压力、速度曲线.通过结果对比,证明了MacCormack内弹道模型的正确性,MacCormack法求得开闩下的弹丸初速比平均压力法求得的更准确.计算出膨胀波火炮膛内压力、速度、密度、温度等内弹道参数的分布规律,真实地再现了膨胀波在膛内的流动过程.本次计算结果可作为膨胀波火炮的结构设计和后坐效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3.
网络靶场实训平台是以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需要为目的建设的高逼真网络学习、训练和研究平台,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网络靶场.介绍了世界各国网络靶场的研究背景和网络靶场的概念,规划了网络靶场实训平台的总体架构,明确了平台的主体功能、主要模拟对象和具体建设要求.结合实际,细化了网络靶场实训平台的功能,对其具体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网络靶场实训平台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可在高校实验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4.
测定来波的方向,可以通过测量接收实时信号的幅度或者相位等信息来实现.但是均需要进行更复杂的信号处理.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基于两个接收信号强度的比值关系来确定信号源的方向.该方法采用负反馈的方式,根据两个接收信号强度的比值关系对指向进行修正.在实验中完成了信号源方向的测量,精度能达到4°以内.  相似文献   
115.
传感器优化配置是保证装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PHM)系统有效实现的基础.针对目前陆军装备保障中缺乏有效的传感器配置方法的现状,以某型防空导弹调平起竖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传感器失效的PHM系统传感器优化配置模型.对导弹发射车调平起竖系统控制回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故障-传感器相关性矩阵;根据系统的指标要求建立传感器优化配置模型,采用蚁群算法求解;将结果与粒子群算法进行比较,表明利用蚁群算法取得了更优的配置方案,能够为PHM系统中装备的传感器优化配置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16.
The Cr-plated coating inside a gun barr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barrel's erosion resistance and thus increase the service life.However,due to the cyclic thermal load caused by high-temperature gun-powder,micro-element damage tends to occur within the Cr coating/steel substrate interface,leading to a gradual deterioration in macro-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the material in the related region.In order to mimic this cyclic thermal load and,thereby,study the thermal erosion behavior of the Cr coating on the barrel's inner wall,a laser emitter is utilized in the current study.With the help of in-situ tensile test and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results,a shear stress distribution law of the Cr coating/steel substrate and a change law of the interface ultimate shear strength are identified.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Cr coating/steel substrate interface's ultimate shear strength has a significant weakening effect due to increasing temperature.In this study,the interfacial ultimate shear strength decreases from 2.57 GPa(no erosion)to 1.02 GPa(laser power is 160 W).The data from this experiment is employed to establish a Cr coating/steel substrate interface shear damage model.And this model is used to predict the flaking process of Cr coating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 of coating crack spacing and coating thickness will increase the service life of gun barrel.  相似文献   
117.
针对卫星静态仿真方法未实现故障时序发展过程及影响范围仿真的问题,在故障仿真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模型的动态故障仿真方法,即通过建立不同层级的故障模型,利用动态仿真推进方法实现故障的时序发展过程仿真.此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故障仿真的精细化程度,为故障处置提供支撑.通过某卫星能源安全模式故障仿真,对方法的有效...  相似文献   
118.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系统动力学建模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分析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面向对象的图形化系统仿真分析软件EASY5,建立了典型湿式双离合器动力换挡的自动变速器及其控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与采用传统的手动变速系统的车辆对比, 进行了加速性能的仿真分析,研究了车辆换挡过渡过程中影响换挡品质的主要因素及其改进措施。为这种新型的自动变速器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研究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9.
光电干扰武器系统C^3I可执行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UML的C3I系统模型的设计结果是对系统的静态表述,而C3I系统的本质是动态的。着色Petri网(Colored Petri Net,CPN)具有强大的描述能力及严密的数学基础和多种分析手段,并且它是可以仿真运行的。提出了从UML产品映射到可用于逻辑、行为和性能方面体系结构评价的CPN可执行模型的方法,先对光电干扰武器系统C3I进行UML建模的一般描述,再详细地阐述了光电干扰武器系统C3I从UML产品映射到CPN建立可执行模型的过程。通过对可执行模型CPN的仿真可对光电干扰武器系统C3I进行完整准确地评价。  相似文献   
120.
基于到达时差法的目标定位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声被动定位理论探索空中目标的定位问题。建立了一种平面波声被动定位模型,利用简易被动声传感器阵列,分析并设计了定位系统的总体结构。提出了一种简易的计算到达时差电路设计方案,此电路利于目标的实时定位。在利用这种系统定位远距离目标时,可消除有效声速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几组实验结果,证明了此系统的可行性,但对近距离目标的定位结果较差,模型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