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1.
612.
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航空武器气动参数辨识算法,该算法采用粒子群算法计算航空武器气动参数分段函数的分段边界点马赫数值,在此基础上采用实数编码遗传算法计算分段函数的多项式系数.采用该算法进行某型炸弹阻力系数辨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可行,且计算的阻力系数精度高.计算结果已成功应用于某型航电火控系统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613.
如何对来袭鱼雷进行防御成为水面舰艇对潜防御作战的重中之重.根据世界主要海军国家普遍装备的火箭助飞声诱饵的使用原理、基本战技性能,结合"线导+声自导"鱼雷的作战过程,仔细分析了水面舰艇对抗鱼雷的作战态势,通过大量的仿真计算得出火箭助飞声诱饵的最佳使用方式以及舰艇的机动方法.  相似文献   
614.
基于CAN总线的装甲车辆测控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装甲车辆传统电气状态监测与控制系统的缺陷,提出了基于CAN总线的装甲车辆测控系统方案,开发了短帧实时应用层通信协议,实现了装甲车辆电气系统的实时监测、电气设备的综合控制、驾驶员终端的综合显控及设备在线故障诊断等功能,构建了装甲车辆测控传输网络。  相似文献   
615.
基于UUV支持的水下协同作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水下协同作战将成为夺取制水下权的重要作战形式.阐述了UUV(Unmanned Undersea Vehicle)对水下战斗单元"协同作战"支持的裨益.提出了在保证水声通信畅通的前提下,基于UUV支持的水下战斗单元协同作战要解决的若干关键技术领域.重点阐述了传感器管理技术、水声通信网络技术、数据分发技术、水下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等的基本特点和相关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研究并提出了以UUV为水下中继通信平台的水下战斗单元"协同作战"模式的主要功能及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616.
为研究Ag/AgCl电极海洋电场探测的机理,从电路角度建立了响应电场E′与发射电场E的函数关系,对自制的Ag/AgCl电极进行交流阻抗、Tafel和电极电场响应测试。结果表明:自制的Ag/AgCl电极在0.1 Hz的阻抗值大小约为10Ω,交换电流密度为1.61×10~(-3) A·cm~(-2),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且Ag/AgCl电极交换电流密度和表面积越大,探测性能越好。该测试结果与计算值能较好地吻合,验证了相关函数关系的正确性,说明基于具有稳定电位的Ag/AgCl电极探测海洋电场信号等同于测量电极对间海水的电压,从电路的角度解释了Ag/AgCl电极的海洋电场探测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  相似文献   
617.
根据水面舰船机动对其辐射噪声和反射强度的影响,首先建立了水面舰船与声自导鱼雷规避机动对抗的数学模型,然后采用Monte-Carlo法,计算水面舰船不同规避机动方法的生存概率,并分析了水面舰船转向、加速对其生存概率的影响,最后,得出水面舰船对声自导鱼雷防御的最优规避机动方法.提出的规避机动方法对水面舰船水下防御系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18.
采用组合激光(即响应波段内532nm激光和响应波段外1319nm激光)对光导型CdS探测器进行辐照,测量了CdS探测器的破坏阈值。当1319nm激光辐照功率密度保持不变时,波段内激光的加入明显缩短了CdS探测器被破坏时激光所需的辐照时间,并且随着532nm激光功率密度的不断增大,辐照时间先减少后增加;当1319nm激光辐照时间保持不变时,随着532nm激光功率密度的增大,CdS探测器被破坏所需的1319nm激光功率密度先减小后增大,但恢复值仍比没有532nm激光加入时要小,说明了波段内激光的增强作用。上述两种变化趋势与相同条件下探测器的电压响应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619.
620.
一种复合模式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综合考察红外 可见光图像人脸识别的优缺点,利用红外温谱图进行人脸检测与识别的优势,在研究可见光和红外人脸温谱图识别技术以及两者融合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和设计了一种新的红外 可见光复合模式的人脸识别系统。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识别方法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验上都是可行的,系统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