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509篇
  2013年   643篇
  2012年   692篇
  2011年   636篇
  2010年   766篇
  2009年   565篇
  2008年   767篇
  2007年   673篇
  2006年   498篇
  2005年   868篇
  2004年   663篇
  2003年   619篇
  2002年   513篇
  2001年   552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科学进步观是考察和分析科学及其历史的基本出发点,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考查研究了科学发展、进步这一重要问题,评述了西方学者对此问题的探索与缺陷,并提出了新的综合性评价科学进步的标准。  相似文献   
53.
54.
《国防》2003,(2):23-24
本刊记者最近获悉,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对2003年的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3年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国防教育法》为依据,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着眼巩固国防建设、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与时俱进,努力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理顺工作关系,拓展教育渠道,丰富  相似文献   
55.
“诗的前途和繁荣基础在民主政治的巩固上,民主政治的溃败是诗的无望与衰退”(艾青《诗论》。纵观中国新诗近80年的发展,随着社会生活的变更,在经历了二、三十年代的辉煌之后,新诗的脚步尚未在疾奔中协调节奏,中国现代社会政治的“左”倾风暴不期而至,持久且无法扼制,新诗的高贵品质和绚烂的美丽转瞬消失在“大一统”的政体中。  相似文献   
56.
细读谢冕、洪子诫两位导师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1948-1975)》,深感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一直影响着中国40-70年代的文艺政策、文艺思潮、文艺运动、文学创作的各个方面。在四十年代的影响,主要是出现了解放区文学,出现了以表现农村和农民为主,符合农民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要求的一批文学作品,这时的影响主要是正面的。  相似文献   
57.
为全国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素质教育提到重要位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健美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及劳动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美育教育,特别是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58.
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中国基层腐败治理的本土化经验价值。基层腐败损害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腐败的治理需要贯彻国家反腐方针、发挥本土化治理“样板”与经验,也需要根据农村等基层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积极探求腐败治理的模式创新、路径优化。推动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反腐工作,应当进一步发挥好村务监督组织的专门作用,增强村基层组织干部的法纪意识与廉洁意识,做好村务公开,增进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59.
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奠基之作,《德意志意识形态》蕴蓄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研究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哲学视角和思想遵循。立足“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阐释及其辩证逻辑关系考察的理论基础,系统梳理和科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构筑的内在基石、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形塑的外在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论指向的终极旨趣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这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话语权、优化创新理论灌输的教育方法具有重要现实启示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0.
“五个必由之路”是总书记于2022年两会期间提出的重大论断,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为新时代党团结引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指明了科学路径,闪耀着丰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回顾百年党史,立足新的历史条件,深入探究“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科学机理、历史根源、现实基础既是对其系统性完整性逻辑性的深层次研究,同样有益于实践层面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