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国防科技工业》2011,(3):F0004-F0004
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航空工业中心医院,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健康,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于2010年12月18日更名为航空总医院(361医院)。医院引进妇科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共十六大代表高国兰教授担任院长;聘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我国血管外科奠基人汪忠镐院士为名誉院长及血管外科顾问。  相似文献   
32.
创新斗士——记张立同院士科技创新团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3月28日,在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六年空缺后,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主持评审,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等发明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项目获得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张立同,我国著名的材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她领导的超高温复合材料国防重点实验室长期从事特种高温陶瓷、航空航天结构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近十多年来,在张立同教授的带领下,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该团队现有教职工3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2人,承担了超高温复合材料领域的国家级基础研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预研和“863”等各类项目42项,科研经费达5000多万元。为国家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高层次人才200多名,先后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获准发明专利18项,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被SCI、EI和ISPT收录引摘300多篇次。  相似文献   
33.
在上海举行的有13位院士参加的“院士圆桌会议”上,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院士建议,改革现行的院士制度。中科院院士、著名海洋物理学家汪品先首先发起了对院士制度的批判,“现在的院士类似于‘一考定终身’,不少院士对自身的定位错了,社会对他们的定位也错了。”周光召院士说,目前很多院士都七八十岁了,当上院士后几乎没有什么新的成  相似文献   
34.
孙家栋,我国著名的火箭和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29年4月孙家栋出生于辽宁省复县。1948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1951年被空军选派到苏联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设计维修及管理,1958年毕业时荣获斯大林金质奖章。回国后,他是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总体主任设计师,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技术总负责人和总设计师。1999年,他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3年,他出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作为我国自己选拔培养的航天专家,已逾古稀之年的孙家栋,依然在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各种书籍、文件和技术资料。接受采访也不时地被电话铃声打断,但这丝毫不影响这位老科学家缜密而连贯的思维。他的言谈铿锵有力而语重心长,他思考更多的是我国航天未来发展的问题。因为,他的目光在浩瀚苍穹,他的事业在万里星空。  相似文献   
35.
赵淳生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领域科研和教学工作,是我国振动工程及其振动利用技术方面的专家,我国超声电机技术研究的开拓者。他共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17项,其中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1项、国防科技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发表著、译作3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得并公开的国家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赵淳生多次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国防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并于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36.
今天在座的有许多老一辈科学家,也有许多中青年科学家,都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见证人和实践者。我年轻时曾经是一名地质工程师,对科学事业非常热爱,许多老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常常激励着我,曾一心向往做一名科学家。  相似文献   
37.
军工战线有这样一批敬业报国的英模人物,他们忠诚于国防事业,立志献身国防建设,在工作岗位上用心血、用汗水绘制着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最美图画。他们是我国军工的脊梁,堪称国防战线“最可爱的人”。本期选介工作在不同岗位的三人,他们有在国家战略工程中屡建功勋的科学家、有立足岗位作出卓越贡献的工人、有严守质量关的军事代表……  相似文献   
38.
3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教授(武警学院兼职教授)来院讲学。学院院长杨隽、副院长张佩芳会见范院士。科研部副部长谢德兴等参加会见。会见结束后,范院士为消防两系师生作了题为《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与应急平台》的学术报告,受到热烈欢迎。报告会由张副院长主持。  相似文献   
39.
中国工程院近日公布了2009年新增院士名单。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五研究所某型号总设计师董春鹏脱颖而出,成为新院士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40.
《中国军转民》2009,(11):78-79
近日,由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电力与核能专业委员会最新推出的一份《中国核电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称:“我国核电已形成规模化批量化发展格局。”这份由我国著名核电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主持编写的报告,是在重点分析了我国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发展的现状后做出上述判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