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国防科技工业》2011,(11):44-45
浩瀚太空,再次书写中国航天新传奇。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重要一步。从无人实验飞船到模拟载人飞行,从单人单天到多人多天,从太空出舱行走到航  相似文献   
42.
当我第一次能把束缚带解开,我迅速漂浮到舷窗边去看外面的世界,去俯瞰人类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蔚蓝的地球上空飘着淡淡的白云,非常漂亮,无比壮观,这一刻,我深深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这一刻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的了不起。杨利伟在《天地九重》中写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心声。《天地九重》是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的自述,是中国唯一、世界罕有的真实记录太空之旅航天员生活揭密的专著。杨利伟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以负责和揭密的态度亲自描写了中国人的太空之旅,读者跟随他的经历感受到真实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该书用平实的语言告  相似文献   
43.
军民融合是二院整体发展战略的核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调整和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一号召明确了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阶段,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核心就是军民融合,这是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军民结合“战略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44.
中国航天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是从仿制前苏联的"P-1"火箭开始的,但在苏联撤走专家之后.中国航天人依靠自己对技术的理解.完成了仿制工作。1960年,随着戈壁滩上的轰鸣声响起,中国第一次成功发射了自己的运载火箭。在这之后的道路,可以说完全靠自己。无论是直径2.25m的长征一号火箭,以及后来的直径3.35m的长征二号火箭,都是完全意义上的国货。在我们航天事业起步的早期。  相似文献   
45.
成果速递     
《中国军转民》2013,(9):6-7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核工业体系完整的国家近日,从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上获悉,经过几代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核工业产业门类齐全、核工业体系完整的国家。目前,中国拥有商运核电机组17台,装机容量1474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8台,装机容量3056万千瓦。根据核电发展相关规划,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中国核电已经进入积极稳妥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46.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第二总体设计部(简称二部),是我国最早组建的地空导弹总体设计部主要承担先进防御导弹武器系统的总体研发、设计集成与试验等工作。自1958年10月8日创建以来,二部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发扬"全局、奉献求实、创新、和谐、高效"的总体精神,一路披荆斩棘艰苦奋斗,成功研制了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武器装备并形成了"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售后服务保障一代"的协调发展格局,成为我国防御  相似文献   
47.
现代科技的演进,呈现出"逐步走下圣坛,进入寻常人家"的一面,航天便是如此。正是在渗入衣食住行、服务百姓生活的过程中,航天科技获得了持久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冷战结束后,航天发展与应用势头走强。主要航天国家相继制定或调整航天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航天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航天活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进一步增强。9月23日至27日于北京召开的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便以"推动航天发展,造福人类社会"为主  相似文献   
48.
2012年11月6日,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在新疆天山区气象站固定式风廓线雷达顺利通过现场测试验收,标志着该雷达正式"上岗"为新疆天山区气象保驾护航。在本次现场测试中,该雷达表现更为出色。在遇到一场降雪的情况下,该雷达利用24小时获取的风廓线数据,不仅准确地反映出整个降雪发生的过程,并且在某些时段的连续探测高度甚至达到7.5公里,远远超过3公里的指标要求,获得专家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49.
2012年11月30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航天科工将依托在航天防务、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方面的优势,中国太平将依托在企业年金、资产管理和债权计划等业务领域的优势,积极开展合作。在此次签约仪式上,中国太平还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中国石化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同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50.
小传: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机电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历史沿革。现有5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6家上市公司、580余户企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现有职工12.7万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超过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