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型的战争形态,在战场较量方式上,改变了机械化战争中陆海空单一军兵种、互不关联的单一战场和相对独立的单一作战领域的单元式战场较量方式,而是以信息化战场为依托,以战场认知系统、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打击系统、支援保障系统等“五大系统”为支撑构成的作战体系间的整体较量。“五大系统”作为信息化战场的重要力量,主导和支配着信息化战场所有作战行动,成为信息化战场战斗力的生成源泉和争夺战场主动权的关键要素。战场“眼睛”——战场认知系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历来是战争制胜之法宝。而“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部队的安全管理工作亦不例外。只有深入研究规律,认真按规律办事,才能从根本上赢得部队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动权。一、把握安全事故的渐变性和突发性,居安思危,常抓不懈。沙粒虽小伤人眼,小雨久下也成灾。事故案件发生之前都有一个明显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运行轨迹。因此。  相似文献   
23.
胡文俊 《国防》2006,(3):15-15
透过伊拉克战争的硝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要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不仅要有数字化的装备,而且要有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手段;不仅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传播的作用,更要加强战时新闻管制。战争初期,美国允许媒体自由报道,电视上经常出现大量血腥的伊拉克战争场面,致使国内民众的反战情绪进一步激化,五角大楼官员不得不花费很大的力气消除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加强战时新闻管制,对于赢得战争主动权,争取民心,鼓舞士气,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施行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我们党在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 ,要十分注意和防范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活动 ,要正确认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牢牢把握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25.
郭大方 《国防》2000,(4):12-13
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在改变着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同时,也深刻影响和推动着军事领域的变革。新知识、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运用,不仅使战争形态、作战样式、作战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成为影响战争进程乃至胜负的重要因素。在一定意义上说,谁拥有了最新的知识和技术,谁就掌握了军事斗争的主动权。走“科技强军”之路,已经成为各国适应时代和战争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武警部队各级机关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战法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从室内到室外、从图上到现地、从多媒体到网上,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力地指导了部队训练,提高了广大官兵的“处突”能力。本文运用唯物辩证法对战法研究中的几种要素和主动权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27.
28.
郑敏 《国防科技》2003,(7):63-65
战场主动权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力争主动,力避被动,从来就是军事战略指导者追求的目标。争取战场主动权,就是将作战信息流。作战力量流和作战物流等要素,按照指挥官意志科学合理、有条不紊流动,从而实现战争胜利的目的。 战场军事力量各要素在一定空间分布上形成的结构和格局,所产生的能量称作势”。它是一种力量的体现。军事力量及其结构、时空条件、部队士气和指挥员谋略水平结合而产  相似文献   
29.
《孙子兵法·形篇》中强调通过积极的战争准备、充分的了解对手,通过集中优势兵力、避强击弱、争取战场主动、制造和扩大敌人的错误等方法,使自己处于“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先胜”的地位,并能最终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0.
《政工学刊》2010,(12):40-41
基层部队要实现部队的安全稳定,必须研究特点规律,掌握工作主动权,注重从源头上抓好预防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一、注重教育疏导防。教育疏导是基层预防工作的根本措施。要抓住特点规律,把教育疏导搞扎实,发挥好教育疏导在确保安全稳定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