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为促进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在推进剂中的应用,综述了 CL-20降感处理技术及其在改性双基(CM-DB)推进剂中应用的最新进展.结果表明,通过表面包覆降感技术、共晶降感技术和微纳米球形化降感技术均可有效制备出低感CL-20,但为提高低感CL-20的能量释放率,在表面包覆降感技术和共晶降感技术中应尽可能地选取...  相似文献   
32.
采用液相浸渍法结合反应熔渗法快速制备改性C/C复合材料,研究其微观组织及在氧乙炔焰和高频等离子体风洞环境中的烧蚀行为。结果表明:改性C/C复合材料主要含有Hf C,Zr C,Ta C等高熔点陶瓷改性相,其密度为3.83 g/cm3,开孔率仅为4.71%。氧乙炔焰烧蚀360 s后,改性C/C复合材料表面形成一层主要由Hf O2,Zr O2,Ta2O5组成的致密氧化物层,材料的线烧蚀率为0.005 18 mm/s。使用高频等离子体风洞考核改性C/C复合材料球头模型,在热流量3.5 MW/m2、驻点温度2293℃的条件下考核180 s后,模型表面生成致密光滑的氧化物保护层,与基体结合牢固,模型形状及尺寸无明显改变,去掉氧化物后测得其线烧蚀率为0.001 72 mm/s。  相似文献   
33.
改性活性炭催化剂脱硫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催化剂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脱除硫化氢性能优于国内多家同类产品,比日本同类脱硫剂脱除硫化氢和二氧化硫效果好,并已用于某电子车间通风空气脱硫过程多年,结果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4.
35.
研究了一种次氯酸钙乳液消毒剂的模拟剂,以及一些影响稳定性因素.该模拟剂是以氢氧化钙为分散相,水为分散介质,表面活性剂和无机盐为稳定剂组成.实验结果表明,该模拟剂具有与次氨酸钙消毒乳液相同的物理性能,并且无污染,可用于教育、作训之中.  相似文献   
36.
二氧化双环戊二烯(CDR -0122)环氧树脂固化物的耐热性较好,但脆性大.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环氧(E -51)改性CDR -0122.对不同的改性体系进行DSC分析,确定其活化能、反应级数和最佳固化工艺.对改性的CDR - 0122环氧树脂固化物进行力学性能和耐温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加入E-51的质量分数为30%时,CDR -0122的树脂体系的综合性能最优.相比改性前,改性后的树脂体系活化能略有下降,并且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52.38%和54.77%,但玻璃化转变温度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37.
38.
采用磁控溅射法结合结晶化热处理工艺在SiC颗粒表面成功制备了金属Mo涂层,分析Mo涂层的成分和形貌;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SiCp/Cu复合材料,重点对比分析Mo界面阻挡层厚度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控溅射法能够在SiC颗粒表面沉积得到Mo涂层,随溅射时间的延长,Mo涂层的厚度增加、粗糙度增大,且磁控溅射后SiC颗粒表面直接得到的Mo涂层为非晶态,结晶化热处理后,变为致密平整的晶态Mo涂层。磁控溅射时间对Mo涂层厚度和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影响明显。随磁控溅射时间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呈先增后减趋势。采用磁控溅射9h镀Mo改性并经过800℃结晶化热处理的SiC复合粉体在850℃下热压烧结制备的SiCp/Cu复合材料(VSiC=50%),其热导率达到了最高值274.056W/(m·K)。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单过氧邻苯二甲酸镁盐(简称MMPP)乳液对HD的消毒效果,及含量,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常温下每毫升6%,10%的MMPP乳液分别可消21,52mg HD.  相似文献   
40.
用两种方法对活性炭氯化改性,用光电子能谱(XPS)、N2吸附等温线、水蒸气吸附等温线等技术对改性炭进行了表征,发现这两种方法都能在活性炭表面引入氯元素;对改性炭表面的氯元素进行了详细解析,发现改性方法不同,氯元素的存在状态有明显差别,改性炭的孔隙结构和表面性质也有明显差异,对水的吸附性能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