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声音     
《现代舰船》2012,(11):8
"希望美方从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出发,谨言慎行,不要介入钓鱼岛主权争议,不要做任何可能激化矛盾和令时局更加复杂的事情。"——习近平,中国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二战结束后,按照《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被日本窃取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国际法上已回归中国。最近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此举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也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和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贺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  相似文献   
92.
军事演讲可以用于战前誓师,介绍战争形势、任务、战略、战术等;也可以用于战地鼓气,激励战士同仇敌忾,勇猛向前;或用于战后庆功,宣传战绩,表彰战斗英雄,推广战斗经验等。二战期间有很多著名的军事演讲,这些演讲的力量并不比坦克大炮弱,有时甚至抵得上千军万马。  相似文献   
93.
二战期间,德意两国曾计划动用海一空军大规模兵力实施一次登陆作战行动,队一举消灭英国设在地中海马耳他岛上的海空军基地,确保穿越地中海的海上补给生命线的畅通无阻,为德国在利比亚和埃及的作战部队提供源源不断的作战补给。  相似文献   
94.
二战后,中东地区成了美苏两国争夺的中间地带。冷战期间,中东地区发生的五次大战和数不清的军事冲突的背后几乎都有美苏博弈的影子,或者背后支持,或者通过代理人打仗。冷战后,欧洲竞技场的美苏较量落幕。美国这个剩下的惟一超级大国开始调整其全球称霸战略的重心,从欧洲向亚太方向转移。随着中东地区强国伊拉克侵蚕科威特,美国不得不将其关注的重点放在中东地区。此后,随着美国旁若无人地插手中东地区内部事务,中东地区的安全开始动荡,中东的博弈日益变得诡谲,让人有些琢磨不透。正如中国俗语所言,看不清,理还乱。总体看,中东地区矛盾冲突还是有规律可寻的,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5.
二战期间,由于战场消耗远超过兵工厂的产能,许多参战国都采取“以战养战”的方式,大量使用缴获武器。这—点在苏德战场表现得尤为突出,德军利用缴获的苏联武器维系了二线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96.
史放 《环球军事》2011,(3):108-109
阿拉姆哈勒法,是位于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的阿拉曼与其南面的卡塔腊低洼地之间的一处山岭地带。该地因1942年8月底至9月初发生在这里的一场交战而被载人二战史册。而这场交战的意义在于,它是轴心国在北非实施主动进攻的最后一次努力。  相似文献   
97.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1,(7):63-63
不能说的纪录 二战期间日本海军“最上”号重巡洋舰拥有一项谁也不要的纪录:击沉日军舰艇最多的主力舰。1942年3月1日晚,巽他海峡之战,“最上”号连射6枚93式“长矛”鱼雷,命中5枚,但打中的都是自家人,包括一艘日军W一2扫雷艇和4艘日本陆军登陆艇。起初,“最上”号坚决否认自摆乌龙,还说邻近的“吹雪”号驱逐舰嫌疑更大。  相似文献   
98.
信不信由你     
郭彩虹 《环球军事》2011,(17):64-64
华尔街操盘手的特殊用处 二战期间,美军航母的空情处置能力与英国,日本相比优势明显,其奥秘并不在于美舰设备硬件先进,而是美军航母特混编队旗舰指挥部的军官,很多战前就是华尔街的股票操盘手,他们对数据整合分析能力和快速决断能力一流。  相似文献   
99.
于洋 《环球军事》2011,(23):48-49
1943年7月11日夜晚,是美军作战史上永远不能忘记的一个夜晚。当晚,100多架美军运输直升机满载伞兵部队准备在西西里岛格勒港上空执行代号“哈斯基”的空降行动,以支援岛上的盟军作战行动。但始料未及的是,这支部队尚未降落,就遭到了不明部队的疯狂进攻,损失惨重,死亡人数达300多人。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伏击者竟然就是美军自...  相似文献   
10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在中国和新加坡成立了多支细菌部队,形成了细菌战的作战网络,炭疽杆菌则是日本细菌部队的一种重要战剂。日军的在华炭疽战包括生产、实验和作战三个部分,其中对浙赣沿线的两次炭疽战尤其残酷。日军的炭疽战造成了中国平民的大量死亡和伤残,并对中国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污染。但由于日军细菌战的隐秘和美国的掩盖,至今,这个二战遗留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